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381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 动物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的功能,直接控制着离子与分子进出细胞。 1 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二上皮组织中被覆上皮。 1.单层上皮,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都与基膜相连。 2.复层上皮,由两层以上的细胞构成,仅基底细胞与基膜接触。 三疏松结缔组织,又叫蜂窝组织。其结构疏松,肉眼观呈白色的网泡状。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各种器官内,其特点是基质含量多,细胞和纤维含量少。具有支持、营养、填充、连接和保护作用。 1 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脂肪细胞。 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

2、结构、机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复杂的神经活动。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功能性接触点,叫突触。 五方位术语。 1,矢状面:是与集体长轴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面。可分为正中矢面和侧矢面。正中矢面在动物机体的正中线上,只有一个,将动物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侧矢面位于正中矢面的侧方,与正中矢面平行,有无数个。 2,额面 是与地面平行且与矢面、横断面垂直的面。额面将动物分为背侧和腹侧两部分。 3横断面是指横过动物体,与矢状面、额面都垂直的面。把动物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第二章 牛解剖生理 一 头部骨骼。头骨的组成。头骨多为扁骨和不规则骨,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 二 躯干骨骼。躯干骨。包括椎

3、骨、肋和胸骨,它们连起来构成脊柱和胸廓。 1,胸廓。由胸椎、肋和胸骨共同构成,呈前小后大的圆锥形。胸廓前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柄围成;胸廓后口由最后一个胸椎、左右肋弓和剑软骨围成。胸部前部的肋短而粗,具有较大的坚固性,以保护心、肺并便于连接前肢;胸廓后部的泪细而长,具有较大的活动性,以适应呼吸运动。 三 前肢骨骼分为前肢骨和前肢关节。 1 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臀骨、前臂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2 前肢关节。前肢与躯干之间不形成关节,借强大的肩带肌与躯干连接。前肢各骨之间以关节的形式连接,从上到下的顺序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蹄关节。 四 后肢骨骼。分为后肢骨和后肢关节及骨盆。 1

4、 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2 后肢关节。后肢以荐髂关节与躯干牢固相连,以便把后肢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推动力传向躯体。为保持站立时的稳定,后肢各关节与前肢相适应,除趾关节外,各关节的方向相反。后肢关节由上向下依次是,荐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趾关节。 骨盆,由左右髋骨、荐骨、前4个尾椎和两侧的荐坐韧带围成,呈前宽厚窄的圆锥形。骨盆腔具有保护盆腔脏器和传递推力的作用。骨盆的形状和大小,因性别而异。总的说来,母畜的骨盆腔较公畜的大而宽敞,荐骨与趾骨的距离(骨盆纵径)较公畜大;髋骨两侧对应点的距离较公畜远,也就是骨盆的横径也较大;骨盆底的趾骨部较凹,坐骨部

5、宽而平;骨盆后口也较大。 五 躯干的主要肌肉,胸壁肌和腹壁肌。 1 胸壁肌。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膈。膈 为一大圆形板状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又叫横膈膜。膈由周围的肌质部和中央的腱质部构成。腱质部由强韧的腱膜构成,凸向胸腔。收缩时,膈顶后移,扩大胸腔纵径,助吸气;舒张时,膈顶回位,助呼气。膈上又三个裂孔:上方是主动脉裂孔,中间是食管裂孔,下方是腔静脉裂孔,分别有主动脉、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 2 腹壁肌。腹壁肌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由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薄板状肌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其表面覆盖有一层坚韧的腹壁筋膜,称为腹黄肌,有协助腹壁支持内脏的作用。 六 臂三头肌,位

6、于肩胛骨后缘与臂骨形成的夹角内,呈三角形,是前肢最大的一块肌肉。它以长头和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及臂骨的内外侧,止于尺骨的鹰嘴。有伸肘关节的作用。 七 臂二头肌,位于臂骨前面,呈纺锤形。起于肩胛关节,至于桡骨近端前内侧。有屈肘关节的作用。 八 股二头肌,长而宽大,位于臂肌之后。起点有两个肌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向下以腱膜止于膝部、胫部及跟结节。该肌有伸髋结节、膝关节及跗关节的作用。 九 股四头肌:很强大,位于股骨的前方和两侧,被股阔筋膜张肌覆盖。有4个肌头,即直头、内测头、外侧头和中间头。直头起于髂骨体,其余3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外侧、内侧及前面,向下共同止于髌骨。有伸膝关节的

7、作用。 十 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表皮的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凡长期受摩擦的部位,表皮较厚,角化也较显著。表皮内无血管和淋巴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皮肤的表皮由外向内依次为角化层、颗粒层和生发层。 十一、真皮。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是皮肤最厚的一层,皮革就是用真皮鞣制而成的。真皮分布有汗腺、皮脂腺、毛囊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临床上所进行的皮内注射,就是把药液注入真皮层内。牛的真皮层后,羊的薄;老龄的厚,幼畜的薄;同一家畜,背部和四肢外侧的厚,腹部和四肢内侧的薄,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互相移行,无明显的界限。 十二、皮下组

8、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皮肤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肌肉、筋膜、腱膜相连成。皮下组织结构疏松而有弹性,利于皮肤作有限度的往返滑动。在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如颈部,皮肤易于拉起形成褶皱,临床上常在此进行皮下注射。 十三、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十四、消化管中的黏膜下层、肌层和外层。 1.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连接黏膜和肌层的作用。内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和腺体。 2. 肌层,主要由平滑肌构成,但在口腔、咽、食管和肛门等处为横纹肌。肌层可分为内层的环形肌和外层的纵行肌,两层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神经丛。肌层收缩,可使消化管产生运动。 3. 外膜,位于管壁

9、的最表面,是富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膜。胃、肠外膜表面尚有一层间皮覆盖,称为浆膜。浆膜表面光滑湿润,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十五、唾液腺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壁内腺如唇腺,颊腺和舌腺。 1. 腮腺,位于耳根下方,下颌骨后缘皮下,呈狭长的三角形。其腺管开口于与第五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2. 颌下腺,比腮腺大,呈淡黄色,位于下颌骨的内侧,后部被腮腺覆盖。腺管开口于舌下肉阜。 3. 舌下腺,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黏膜下,腺体分散,腺管较多,分别开口于口腔底部粘膜上。 十六、胃。胃位于腹腔内,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前接食管处形成 门,后以幽门通十二指肠。牛、羊的胃为多胃室,由瘤胃

10、、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前三个胃无消化腺,主要起贮存作用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称前胃;第四个胃有消化腺分布,能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性消化,故又称真胃。 十七、小肠的形态和位置 1. 十二指肠,长约1米,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从胃的幽门起始后,向前上方伸延,在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然后再向后上方伸延,到髋关节前方折转向左并向前形成一后曲。由此继续向前伸延,至右肾腹侧,移行为空肠。在十二指肠后曲上,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2. 空肠,为小肠最长的一段,位于腹腔右侧,形成无数肠圈,以短的空肠系膜悬挂于结肠圆盘周围,形似花环状。其外侧和腹侧隔着大网膜与右侧腹壁相邻,背侧为大肠,前方为瓣胃和皱胃。

11、 3. 会场:短而直,长约50cm,以回盲口和盲肠相通,回肠与盲肠之间有回盲韧带相连。 十八、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的静脉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在肝小叶间分支呈小叶间静脉,与肝小叶的窦状隙相通。窦状隙的血液再汇入中央静脉,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成数支肝静脉出肝,入后腔静脉。门静脉的血液含有从胃、肠吸收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有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和胃肠中的细菌,当血液流经窦状隙时,营养物质即被肝细胞吸收,经肝细胞的进一步加工,或贮藏于肝细胞中,或再排入血中,以供机体利用;代谢产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则被肝细胞组合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细菌、异物可被枯否氏细胞吞噬,因此,门静脉属于

12、肝的功能血管。 十九、大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前接回肠,后通肛门。大肠的结构与小肠基本相似,但肠腔宽大,黏膜表面平滑,无肠绒毛。黏膜内有排列整齐的大肠腺,但大肠的分泌物中不含消化酶。 二十、消化、吸收的概念。 有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营养物质存在于家畜的饲料中,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被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必须先在消化管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饲料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3、,称为消化。饲料经消化后,它的产物透过消化管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二十一、消化方式。 1.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改变饲料物理性状的一种消化方式,如咀嚼、反刍、蠕动等。有磨碎饲料、混合消化液、促进内容物后移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 2. 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消化。它能改变营养物质的化学结构,使其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 生物学消化。是指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的消化,这种消化方式对草食动物尤为重要。草食动物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其体内并不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的分解是在消化道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的。牛的生物学消化主要在瘤胃和大肠内进行。 二十二、纤维素的分解和利用、 纤维素是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其中的大部分可在瘤胃内细菌和纤维虫的协同作用下逐级分解,最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牛一昼夜产生的VFA可提供25.0850.16MJ的能量,占机体所需能量的6070。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VFA+CH4+CO2 二十一、瘤胃内的氨除了被生物利用外,其余的被胃壁迅速吸收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变成尿素。 二十二、大循环:左心房、主动脉、全身各处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后腔静脉、右心室 。 二十三、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形成毛心血管网、汇集成肺静脉、左心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