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905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杜关中学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不用后悔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惊喜精细版 第六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f f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

2、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3、焦距。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

4、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八、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 2、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

5、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成像条件物距 u2f u=2f fu2f u=f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成像 vu 像距 fv2f v=2f v2f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 无 放大镜 3、实验结论: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像近实像小,焦点内放大三者同大同小。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

6、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十、 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矫正;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正;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

7、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第七章、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

8、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4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10、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如果不能,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 1

1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12、(2)应用:重垂线,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应用是检验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四、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f=F外 (2)滑动摩擦力:两物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滑动时,则产生

13、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两物体相对运动属于滚动时,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减少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6、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

14、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注意: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15、,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3、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3)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

16、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异同点 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 相同点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不同点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任何两种性质的力都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分类 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定义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叫做平衡力 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性不同点 力 质相同

17、的两个力 共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 受力 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合合合 力力力不受力 合力为零 受平衡力 方方方 向向向 与与与运运运 动动动 方方方 向向向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一相有 致反夹原静止 原运动 物物角 体体, 加减物 速速体运运变 动动速保持静止 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六、牛顿第一定律 动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

18、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实验加科学推理法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

19、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确定研究

20、对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6)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7) 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

21、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22、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

2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第八章、 一,压强 1.压力: 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

24、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2.压强: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5、 (3)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22(4)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其物理意义是:lm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S不变,F:减小受力面积:F不变,S。既增大压力同时有减小受力面积:同时把F,S。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既减小压力同时有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的

26、规律: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决定因素: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2)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rgh,单位kg/m3;r指密度,g=9.8N/kg;h指深度,单位:m;p 指压强,单位是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27、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V=Sh ;质量m=V=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gh 液体压强公式p=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压强p=gh;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

28、: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p h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首先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

29、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得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335(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gh=13.6X10kg/mX9.8N/kgX0.76m=1.013x10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55P0=1.013Xl0Pa=76cmHg=760mmHg。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米水柱。 (3)以下

30、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粗细;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即稍上提或下压。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 玻璃管顶部离水银槽面的距离小于760mm时,水银柱对玻璃管顶部有压强,若在玻璃管顶部开一小孔水银不会喷出,因为开孔后相当于连通器,水银柱在重力作用落回水银槽中。 (6)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

31、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密封气体的压强P=mT 质量越大温度越高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v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

32、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5.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

33、开的液体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6、公式表示:F浮 = = G排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1)称量法:F浮= 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液g=液g

34、V排。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 物体运动状态 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F浮G物 液物 物体上浮 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如右表: F浮G物 液物 2.应用 悬浮 F浮=G物 液=物 (1)轮船 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沉底 F浮G物 液 L2,平衡时F1F2,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L1= L2,平

35、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 l1 O l2 F1 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二、其他简单机械 F2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F(2)特点:能省一半

36、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lll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lFF(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F拉力 ,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

37、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

38、与“F”对应。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单位搞混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符号“P”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P = W = Fv 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F t表示力,单位是牛(N) V t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m/s)。 4、单位:主单位瓦特常用单位还有kW。MW , 马力 换算:1MW=10kw 1kW=10W 1MW=10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39、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四、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

40、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3、应用:斜面 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五、机械效率: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 公式:W有用Gh=W总W额=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提升

41、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W有用+ W额外。(3)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总=Fs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 W有用/ W总。 W有用 Gh 33t 6 = W总 = FS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

42、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减小机械自重、绳重;b减小机件间的摩擦c提高被提升重物的重。 WGh = = 原 理: W 总 FS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

43、轮机械效率。 6、关于滑轮组的计算: 1)、根据题意确定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承担,用n表示; 2)、确定重物的上升距离和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重物的上升距离为:h,则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就是:s=nh; 3)、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当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5、机械效率的测量: 1nG物; 1n(G物+G轮)。 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W有用=Gh,W总=Fs,s=nh =W有用/W总=GhGhG=。 FsFnhnF巧记口诀: 定始偶段绳,动始奇段绳。定出要减一,动出要全用。绳段乘拉力,恰等物体重。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s =nh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 = G s = h 1对于动滑轮而言: n=2 F = 2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物理量 单位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 W动力做的功 J 力做功:W=G h F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单位换算: P = W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