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4958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工艺守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和气密试验的工艺要求。 1.2适用范围 1.2.1本守则适用按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各类压力容器。 1.2.2本守则适用于按照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各类换热器。 2、试验的一般要求: 2.1设备应符合下列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法规规范要求: a)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b)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_应力分析设计标准 c) 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d)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e)有关的设计图样和试验说明书。 2.2

2、各种用于试验的压力泵、管道系统均应处于良好且无泄漏压力现象。 2.3各种用于试验的压力表,必须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 、JB4732有关规定,且均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2.4用于测试液体、气体温度的测温计应准备齐全,且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2.5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和有关检验、试验过程中,应有质检员、质检责任工程师和/或当地压力容器监检机构驻厂代表或现场代表,必要时有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在场确认,且在试验记录上签字和注明日期。 3 试压工艺要求 3.1设备制造完毕后,经总体检验、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合格后(如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容器,还必须在热处理之后)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容器在

3、耐压试验后若需要进行补焊和重新热处理时,则在其后还必须进行耐压试验。 3.2试验工作必须在规定的场地进行,试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且必须熟悉本守则和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3.3容器试验时,应妥善地放置在专用的支架上,以免在灌入大量的水后发生变形。特别是对大型薄壁容器,为了防止局部压损,应增加支点,支点间距不宜大于34.5m。 3.4容器上所有的接管用相同于或大于试验压力的盲板和丝堵封闭,装配盲板时还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规格、材料选用和紧固螺栓、螺母。 3.5试验前,容器的开孔补强圈须经通过0.450.5Mpa压缩空气进行气密试验检查合格。 3.6耐压试验用的液体,没有特殊规定者

4、,一律采用洁净的清水,奥氏体不锈钢和低温钢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后,应立即将水去除干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时,则应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ppm。碳素钢、16MnR和正火15MnVR钢制压力容器试验时,水温不得低于5;其它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液体温度不得低于15,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液体温度。其它材料钢制压力容器试压试验温度按设计图样规定。铁素体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受压元件及焊接接头进行夏比冲击试验的温度再加20。 3.7气压试验用的气体,一般为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也可采用氮气或惰性气体。充装有易燃介质的在用压力容器,必须进行彻底

5、的清洗和置换。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 3.8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气压试验用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5;其它材料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温度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 3.9试验时必须有两块量程相同且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一个装在泵上,另一个装在容器上,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为试验压力的2倍,不得低于1.5倍,或高于试验压力4倍,压力表的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下部应设紧急放空阀。 3.10容器灌水时,应考虑气体排出的可能性,只有在容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后,才允许进行试验工序。 3.11试验压力应符合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说明书的要求。 3.12对夹套

6、容器应先进行内筒耐压试验合格后再组焊夹套,并对夹套作耐压试验。 3.13安全技术要求 3.13.1严禁用试压泵来维持压力不变,但允许超出规定的试验压力值,其值不大于0.05Mpa。 3.13.2在试验压力情况下,严禁操作人员敲击容器壁或拧紧、拧松螺栓、螺母,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或接近试压容器。 3.13.3试压工作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升压的时候,参加试验的人员应尽可能地远离容器,并应避开密封面的平面和螺丝可能断裂的方向。特别是做气压试验应该有严格的措施,经公司总工程师或制造/现场组焊单位或工程项目的或质保工程师、安全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3.13.4应避免在强烈日光照射下进行压力容器的

7、气压试验和气密试验。 4 试验工艺程序 4.1液压试验 4.1.1水压试验时,充满水后应停留一段时间,待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相同时,并观察没有渗漏、变形等异常现象,然后再均匀而又缓慢地升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露后继续升到规定的试验的压力保持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试验压力的80%保持足够的时间进行检查。操作压力超过16Mpa的容器,升压时分级进行,升至试验压力应不少于三级,每级最大不得5Mpa超过。每升一级保压2分钟,升到图纸规定的工作压力时保压10分钟,然后再升至试验压力值,在试验压力下,保压30分钟,然后降至试验压力的80%,并保压30分钟,进行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的检查。(注

8、:对换热器胀口试压,在设计压力保压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卸压时仍需缓慢分级进行,卸压级数和保压时间同升压过程。 4.1.2换热器液压试验的顺序: 4.1.2.1l固定管板换热器试验顺序: a)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以下统称接头)。 b)管程试压。 4.1.2.2 U型管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 U型管束)及填料函式换热器试验顺序: a)用试压环进行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接头。 b) 管程试压。 4.1.2.3浮头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浮头式管束)试验顺序: a)用试压环和浮头专用试压工具进行管头试压,对釜式重沸器尚应配备管头试压专用壳体。 b)管程试压。 c)壳程试压。 4.1.2

9、.4按压差设计的换热器试验顺序: a)接头试压(按图样规定的最大试验压力差)。 b)管程和壳程步进试压(按图样规定的试验压力和步进顺序)。 4.1.3容器耐压试验符合下列情况者为合格。 a)容器和各部焊接无渗漏。 b)容器无可见的异常变形。 c)试验中无异常的响声。 4.1.4耐压试验时如果密封处或胀接处等漏水,应将压力放掉,然后再拧紧、拧紧螺母或进行补胀,严禁在带压的情况下补焊或紧固螺栓。 4.1.5耐压试验后,应将容器或换热器内的水及时排净并将内部用压缩空气吹干,以防止生锈、冷裂,影响产品质量。 4.2气压试验 4.2.1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安全充满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

10、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设计图样规定进行气压试验。气压试验时,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由制造/现场组焊单位质保工程师校核、公司安全处责任人员会签,公司总工程师或质保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4.2.2压力应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然后对容器的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泄漏时,修补后重新试验。初次检查合格后,再继续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50%,其后每级按试验压力的10%的级差逐级增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同时进行检查。检查期间的压力应保持不变。 4.2.3试验前,应将安全附件安装齐全,

11、压力表要求同3.9条,安全阀定压值为气压试验的1.1倍,安全阀回座压力值为试验压力的0.8倍。 4.2.4压力试验时,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响声,压力下降或加压装置发生故障、压力表失灵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待查明原因,并排除该事故后,再继续进行。不得采取连续加压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的做法,不得在带压状态下紧固螺栓。 4.2.5经肥皂液或其它检漏液检查无漏气,无可见的异常变形为合格。 4.2.6安全技术要求,详见3.13之规定。 4.3气密性试验要求 4.3.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的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图样规定做气密试验的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4.3.2气密性试验应

12、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即设计压力的1.00倍后保压30分钟,然后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小型容器亦可浸入水中检查。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4.3.3安全技术要求,详见3.13之规定。 4.4煤油渗漏试验 4.4.1试验部位 所有接管与壳体的角焊接头,带补强圈的接管(在补强圈组对前进行)和图样要求做煤油渗漏的部位。 4.4.2试验要求 将焊接接头能够检查的一面清理干净涂以白粉浆,晾干后在焊接接头另一面涂刷 以煤油,煤油涂刷应至少23遍,以便使表面得到足够的浸润,经半小时后白粉上没有油渍为合格。 4.5以上所有试验结果,应做出详细的记录,并经检验员和试压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字或盖章。 4.6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的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说明书或技术措施,是本守则的具体补充。当发生矛盾时,应以试验说明书或技术措施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