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30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发展心理学名词总结: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3、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4、图式:指主体的动作、结构和组织.是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图式是主体已有的结构,通过儿童的探索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己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

2、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使同化和顺应更好的过程. 8、横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0、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 1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2、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 13、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14、定性分析:是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 ,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15、定量分析:根据研究数据的变异性与统计规律性的对立统一,对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被称为定量分析 16、研究生态化: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儿童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他们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17、合子的构

4、成:合子一部分被称作卵细胞,另一部分被称作精细胞。创造一个合子即受精卵,至少要有一个精子找到并穿透一个卵子,这个瞬间称作受孕,成功受孕就意味着形成了一个合子。 18、婴儿学习:指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过程。 19、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 20、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1、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22、消极词汇: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23、狭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

5、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24、学习障碍儿童(柯克的定义):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的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至于无法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 25、思维品质:指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指在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又可叫做智力的思维品质。 26、自我概念:指个体知晓自己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物体的客体,有自己独特的特质,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个体对以上种种认识的总和。 27、自我评价: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

6、析和评论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的。 28、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体验,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在自我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29、社会性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30、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儿童能够认识到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31、道德认识:指儿童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32、道德情感: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对于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

7、是一种高级情感。 33、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34、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态,它是在问题情景面前,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 35、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以及正确性的特点。 36、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 37、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38、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指标。 39、自我调节:指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40、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