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491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摘 要: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关键字:所字结构 结构类型 所字用法 说文解字说:“所,伐木声也;从斤戶声。”“所”字当“伐木声”讲,到了后世基本上很少见到,它的其它用法也极其复杂,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用来作处所名词,当“地方、场所”讲,这一用法在古文中见到的很少,尤其到了先秦以后,更是显得稀少。二是,它被用作连词、数词等,这部分的用法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很小。三是,随着语言内部的发展,它再也

2、不能单独地作句子成分,再也不具有特定的含义,而是与其它词语结合成一个语法单位,共同表示一个名物性的意思,1从而构成固定的“所”字结构,共同充当句子成分。这一用法极其复杂,在古文中占据很大比例。尤其,关于这一结构中的“所”字的词性的认定,争议也很大,至今难以统一。关于“所”字词性,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代词;第二种,认为是助词,或助词兼有指代作用。 “所”字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要和跟在后面的动词和介词或其它词结合,从而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此时,它具有名词的功能,从而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因此,此时的“所”字主要起着结构作用,应当

3、把它看作“结构助词”,而不是“代词” “所动”结构,是“所”字结构中的最基本的类型,由此,引申出“所”字结构的其它一些类型。比如:所动宾、所动者、所动之名、代所动、名所动等等。 一、“所”字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动”结构,这是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结论。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例如: 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面。礼记祭统 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左传僖公九年 二、动词后带有一般的宾语,构成所动宾结构,比较常见,例如: 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尚书武成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由以上例子,我们

4、可以发现,这些例子的“所”字结构的格式是“所动词名词”,这里的 “所”字先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后面再接名词性结构,则这时的“所”字结构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用来修辞后面的名词。这一格式可与“所”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所动词”,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所”字结构虽然具有名词性,但是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究竟指代的对象是何人、何物、何事,就无从确定,3因此,“所动词”后面再带上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所指代的对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不易产生歧义。如:“所过名山大川”,它是由“所”字结构“所过”,其后再加上名词性短语“名山大川”,其中“所过”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它后

5、面带上中心语“名山大川”,使得“所过”所指的对象更加明确化、单一化、具体化,不会让人感觉到含糊不清。如果“所过”的后面不加上“名山大川”,而单用“所过”的话,则“所过”所指的内容则极其广泛,可能是“名山大川”,也可能是其它的地方,因而,极易产生歧义。 三、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后面,常加上“者”字,构成所动者结构,例如: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章句上 刑罚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礼记聘义 以上的所动者是一个什么结构?应该怎样去理解它呢?它与所动结构相比,有什么区别吗?这就取决于“者”字所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从“者”字入手,若把这一结构中的“者”字省去的

6、话,我们可以发现:其意义与原句相比起来,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如“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改为“夫君子所过化,所存神”,“ 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改为“今君之所问乐也,所好音也”等等。由以上例子可见,在所动者结构中的“者”字的有无,对于原句意义的正确理解,并未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实,这个“者”字的主要作用是把“所”字结构与其后的谓语或其它成分区别开来,作为“所”字结构结束的标志,4起一个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 四、在所动结构之前出现代词,作为所动的修饰语,它在句子中充当定语的成分,构成代词所动结构。例如: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五

7、、在所动之前用名词来作修饰语,构成名词所动结构,例如: 诗云:周道如底,其有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孟子万章章句下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以上就是“所”字结构的浅析与认识,下面总结一下“所”字的用法。“所”字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比较复杂。下面就是对“所”字进行的整理,将“所”字的用法归纳如下。 一、 作名词 “所”字用作处所名词,可以译作“地方”、“场所”。例如: 我不知死所矣。 老幼孤寡不得其所。 (1) 句中“所”字表示具体的场所,意思是“我不知道死的场所了”。句中“所”字表示抽象的,意思是“位置”,不表示确定的具体场所,而是“处

8、所”的引申义。 二、 作数词 “所”字用作数词,表示概数。表示树木不定,相当与今天的“左右”“上下”的意思,例如: 父去里所。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一共具。 涉居谷口半岁所。(汉书 原涉传) 句的意思是“老人离开张良一里左右地。”句的意思是多次询问他们家中,金钱财物还剩有多少,催促赶快变卖掉供给生活费用。“几所”犹言“几许”,作“多少”之意。 三、作量词 表示事物动作单位的词称为量词,前者称为“物量词”,后者称为“动量词”。“所”字作物量词多用来计房屋之数,作“栋”“座”之意。作动量词多用来计量次数。例如: 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道。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 四、作假

9、设连词 “所”字用作假设连词,多半用于盟誓与法律文书等较庄重的场合。可译作“若”或“如果”。通常与否定词连用的情况较多。例如: 所不此报,无能涉河。 子无南子,子路不说,父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无厌之!” 句的意思是“我如果不报这个仇,就不能渡过这条河”句的意思是“孔子去见南子,之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的不对的话,上无厌弃我!上无厌弃我!”“所”与“者”相呼应,表示“如果的话”的意思 五、作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不能独立运用,必须和其他词语组成“所”字结构,才能起指代作用。关于“所”字结构的构成类型,不少文言语法专著和古代汉语教科书或因理论体系划分为两种类型。 所+动词,如“所将”

10、,“所知”。例如: 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所指代的内容。例如: 皇上有所询问。 “所询问”后面没有出现动词所修饰的中心词,但在理解时要补充出省略的内容,“所询问”是“询问的”。 接下来是所+形容词,当一个形容词与“所”字结合之后。这个形容词就临时活用为一个及物动词,整个结构仍然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出现,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指代的是人、事、物等。例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例中的形容词“安”在与“所”结合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安身”。在这个句子中指代物,我们在翻译时要将其补出。整个“所字结构”在在句中充当了主语。 所+名词: “所”置于名词之前,使名词具有了及物动词的词汇意

11、义和语法功能,它的用法和“名+形容词”是相同的,他们都不是“所+动”结构常见的类型变化,特别是“所+名”我们接触的机会要更少一些。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 例句中的“罾”本身是名词,但与“所”结合后在这里是“用渔网捕捉”之意,“所罾”指代“用渔网捕捉的” 所+动+者: 这种类型中的“所”起的作用与第一种类型中的“所”是相同的,只是中心词由名词换成了不必明言或不便明言的代词“者”,“者”在这里起了指代的作用,“所”只起强调的作用,组合之后形成的“所者”结构仍然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例如: 刑法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 在这个例句中,“所字结构”指代的是人,而这个指代的作用是由“者

12、”来承担的,“所诛者”意思就是“诛杀的人”之意。它们在句中充当的是句子的主语。 所+动宾词组:这种类型的“所字结构”经常会和“所+动+名”相混淆。虽然两者形似,但实质却有所不同,在“所+动宾词组”中,大多数动词所修饰的宾语是由代词充当的。例如: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其中的动宾词组的宾语是由代词“之”来充当的,译为“使用它们的地方”。如果宾语是由一个名词来充当,就要看动词和名词之间能否加入连词“之”,能够加入“之”而意思不改变的,属于“所+动+名”形式;意思发生改变的则属于“所+动宾词组”形式。 所+状+动: 这里的“状”指的是能够充当状语的能愿动词、形容词、

13、副词等,在使用时这几类词先和动词组合成一个动词性的偏正词组,整个词组再和“所”结合形成“所字结构”,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这种类型中,“所”字要强调指代的是偏正词组所修饰的那个中心词,理解起来要稍微复杂一些,但在文言作品中却经常使用。例如: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所+介”结构 “所字结构”的第二种类别可以称之为“所+介”式。“所+介”式的类型变化虽然没有“所+动”式那么多,但它的意义表述却更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介词本身的语法功能决定的。介词本身就是一种用法灵活的虚词,它既可以表示处所和时间,又可以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动作行为相关的工具、方法或行为发生的原因。介词在与“所”字结合的同时也保留

14、了它的语法特征,所以我们在分析“所+介”结构时,要更为细致。具体来说,“所+介”结构有以下几种变化: 1所+介 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是“所+介+动”结构的省略式,它的用法和“所+介+动”相同,我们在理解时,应注意在补充出中心语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入相应的动词使语义完整。例如: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2所+介+动 这是“所+介”结构的基本类型,在这种类型中,先是由介词和其宾语组成介宾词组,再和动词组合成一个状动关系的偏正词组。最后这个词组与“所”字结合,组成“所”字结构。组合后的结构是名词性词组,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指代处所、条件或是原因等。例如: 吾知所以距子矣。 圣人非所与熙也。 先生所为

15、文市义,乃今日见之。 在例、例中,介词的宾语没有出现,例中宾语出现。在理解时我们分别将它们译为:例 “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例 “圣人不是可以和他开玩笑的人”;例 “先生替田文买恩义的道理”。通过这三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在解释这种结构时,中心词是由我们补出的,结构中的介词虽然并不表示确定的意义,但我们却能利用其固有的语法意义,限制这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的意义范围,从而更有利于准确的表达语义。 结语: 对于“所”字结构中“所”字的词性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马建忠为代表的大批学者认为它是代词,但是所+动后面可带动词的宾语或补语,这也就说明“所”不是代词,它是动词的前置宾语。杨树达在其马氏文通刊误中进行了论述,驳斥了马建忠的说法。所以说“所”字应该被认定为“结构助词”,它和动词结合成一个语法单位。 参考文献: 1白平,关于“所”字结构源流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 2杨伯峻著,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 3王力著,汉语语法史 4葛文杰,古代汉语“所”字之用法,南京师范大学 5常用文言虚词例释,上海教育出版社 6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 7唐瑞琮,古代汉语语法,辽宁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