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577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只要关掉念头的开关,当下即是佛的法身南怀瑾老师:一念回机,便从本得牛头融禅师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念佛三昧,一香板之下,与密宗观想均是一样。念头生灭便是生死,醒与睡也是在生死,何必一定谈身体生死?一念回机,当下即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能得一念彻底清静者,则无生死可了。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寂然不动,这是体。但仍须起用,应感而遂通,要在世俗中磨炼一番,在事务中,动乱中,仍保持清净。一念回机,便同本得。这才是华严经中大乘境界,绝不是小乘人逃避了事的。*观自在菩萨能观的就是自在。坐在这里,灵灵明明,能观内观外,应付一切,以能观的观所观,就是初观自在。向上就升华,

2、向下就堕落。成凡夫的,成菩萨的,就是它。如果向外驰求,就好像离开你了。达摩祖师说:“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待人接物时,稍稍管带它一下,它就在这里,这就是“行”。久而久之,就是“行深”。*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万物归一,一归何处?”达摩祖师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如何是墙壁?外缘不入,内缘不出,现在如何?就是这个!认得这个,把持这个,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使汝头痛腿痛,可使汝捶肚子,可使汝下笔千言。能认得这个而持之,天地在手,万化由心。倘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倘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习禅录

3、影怎么样是一念回机?这是达摩祖师的话,“一念回机,便同本得”。机者,机关,就是开关,譬如我们开电灯,指头一按它就亮了;回机,把这个机关一按,电就回去了,就是关闭这个机关。一念回机,你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把它关闭,回到原来不起念的地方,便同本得,这就对了。你现在能不能做到一念回机呢?一念回机就是这样,念头没有起来,不是压下去喔!念头一起来就空掉了,回到本来空的地方。假定你能够做到,在平常生活中怎么应用呢?那应用更大了,一念回机,回到那本空的境界,是心如明镜台;再高一点就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就千军万马当中都可以去了,布施众生,做任何事情,一点都沾不住,因为一念回机本空嘛!日常生活中活

4、泼泼、干净的,不受一切污染,就怕你做不到。南禅七日一切有情众生心意识起了作用以后,一用就不会停止。等于机械开关或电的开关,这个开关开启了,它不会停,而且越转越快,除非我们自己去把这个开关闭掉。现在拿具体道理讲,你就懂得修行了。所以我们生命的这个开关打开了,自己无始以来永远在转,在转的中间你想回到空的本位,回不去啊!所以修道你求谁啊?只有自己来,自己把原来的那个开关一关掉,它就停掉了,不轮回,不转动了。轮回就是在转动,不转动就回到那个本位去了。但是你要注意啊,现在我们修道,就等于自己原来的那个开关摸不到了,开关在哪里不知道了,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你慢慢修吧,打坐也好、拜经也好,你去摸吧,有一天你摸到

5、了,“啊哈!在这里!”这就叫做见道,见道等于你把开关“咚”一关,空了。但是你把开关关了,那个机器已经转了不知多少年了,不晓得转了多久,像电风扇一样,虽然把它停了,但它由快转到慢,还在那里慢慢转。所以见道以后要修道,等它慢慢转到最后,“咔哒”完全停掉了,那就悟道证道,懂了吧。修道就是那么修,就是这个道理。整理自唯识与中观大家都想证入不可思议的定境界。然而真正达到了,便无所谓定或不定,而是自己心性的本体,它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三昧之定。你只要随时如古德所言做到一念回机,则“一念回机,便同本得”。请注意这个“机”字,我们这个思想、感情的念头,整天像机关开着向外面乱跑,只要我们把这个机关关了回转来,就已

6、经是你本来的那个东西,是你本来就有的,就是“便同本得”。这话讲得清清楚楚,你向哪里找?但是,我们一打起坐来要一念回机,跑回来之后还要再找个本来,因此笨呀!自己上自己的当!这样做功夫,那你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找吧!实际上没有一个心相而进入不可思议的三昧境界,无所谓入,无所谓出。比如我们心里的行为,现在对某一个人非常生气非要打他不可,一念回机,突然一想这个小子呀!算了!好吧!好吧!我俩不要生气了,这一念回机即是本善的,用不着加力量。心理行为的起用如此,入定、出定也是一样。所以有人以为定还有个什么样子呀?以为入定了有光啊,有看到内在放光,也有看到外在放光。但这往往变成非量境界,不理它就对了,理它就不对

7、了。理它就变成非量,不理它就是现量。你觉得自己放光了,然后光太小了一点,把它放大一点就好了,这则是比量,都在那里玩弄妄心。你懂了这三量的道理,就要随时随地都在现量中,“一念回机,便同本得”,意识的现量是一切本来呈现的,一切本来摆在你前面没有分别的那个样子嘛!我们的思想是靠不住的、是幻灭的。念头起来,它本身自然幻灭。因此叫它妄心,不可靠。但是人呢?被自己骗了,一念妄心才动就惨了。什么叫一念?我们一呼一吸之间叫一念。佛说这一念之间包含八万四千烦恼。妄心不动很重要,但是观念不要搞错了。一般学佛所谓的不动,是一上坐闭起眼睛拼命想把心压住。那你才动得很厉害,动的什么?想压住不动嘛!然后这个念头来了!唉呀

8、!糟糕!把它空掉、丢掉。丢掉以后下面一个念头又跑来了,又唉呀糟糕,愈来愈忙,结果一直都在动妄念。“当知妄心不起,始合法身寂灭乐也”,若妄心不起,即非量、比量的心事不起,自然就合于现量法身寂灭的境界。这个就是你本来的法身,不生不灭的。不动心当然是不生,不动心我也不怕它空掉,就是不灭了。那么“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你法身现前就是现量境界。“君子中庸”,一个真正悟道修道的人,随时随地都在道中行,等于学佛的人讲,随时随地都在定中,都在那个境界里头。“小人反中庸”,就是小人无所忌惮,没有一种正的心理,没有严肃要求自己的心理。等于我们用禅宗的话来说,达摩祖师讲“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君子随时念念回机;小人呢?念念放肆。我们现在很少用这句话骂人,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老师看我们调皮会说:“你这个人好放肆啊!”那个时候听到“放肆”啊,就很严重了!晓得骂得很厉害!放开了肆无忌惮,就叫放肆。现在这些年来,我也没有听到老辈子骂过这句话了。而且我们假设骂年轻学生,你好放肆哦!年轻学生还不懂呢。肆无忌惮就是放肆,就是放逸,非常过分地自由,所以不能精进,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