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案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025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同课异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同课异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同课异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同课异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课异构案例24时记时法 授课人:黄爱华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 生: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七点。 师: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 生:不是晚上7:00,是19点。 生: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 8:50 9:30 14:00 16:40 19:00 22:00 上午8

2、:50 上午9:30 下午2:00 下午4:40 晚上7:00 夜里10:00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并请大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名称: 记时法 记时法 比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我给上面的这种记时法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下面的叫12时记时法。我认为它们的不同是:24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继续13点、14点等,而12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就叫下午1点、2点了,我喜欢12时记时法。 师:这位同学很有条理并完整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或2

3、6时呢?你为什么喜欢12时记时法? 生:一昼夜是24小时,所以起名叫做24时记时法,我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早上、晚上很具体,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刻了。 生:我也很喜欢12时记时法。再说,用24时记时法还要算半天,把它们转换成12时记时法,假如,你没有学好今天的课,算错了就麻烦了。 师:那我们就努力学好今天的课,不就不麻烦了! 生:我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12时记时法还要写“上午”、“下午”,很麻烦。再说早上7点和晚上7点,容易混淆。有一次我爸爸帮我妈妈买一张火车票去长沙,告诉我妈妈是7点的,我妈妈就以为是晚上7点,结果没坐上那趟火车。 师:这位同学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好! 生:我

4、也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这种记时法方便计算时间,比如商场9时开始营业,22时打烊,要算营业了多长时间,只要用22减去9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 生:我还是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很喜欢用它。星期天我约同学去打球,打电话时会说,下午四点在体育场会合,就不会说今天16点在体育场会合。 师:也有道理。 师:为什么电视上要标出19:00,而不标出晚上7:00呢? 生:其实标晚上7点也可以。 生:不好,假如是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怎么办? 生:可以标上am表示上午,pm表示下午。 师:标上am、pm,有的中国人就看不懂了。 生:那就中文英文都标上。 生:这样太长了,在画面上占了很大位置。 师:对

5、呀!还是用24时记时法,标上19:00,很简明。 师:生活中除了看电视,还有哪用24时记时法? 师: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工作时需要很强的时间概念,为了记时方便、简明不易出错都采用24时记时法。而12时记时法,早上、晚上几点很具体,生活中特别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应用很广泛,刚才,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很投入,也很热烈,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师:同学们比较了两种记时法的不同,难道就没有相同的地方吗?我看有的地方长得也挺像的嘛。 生:我发现中午1点之前的时刻都是一样的,只是12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早上、上午或中午。 师:中午1点以后就没有相同的吗?

6、生:有,16:40和下午4:40,表示分钟的40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中午1点以后,两种时刻相差12小时。 师: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起为他的发现鼓掌。 师:见到24时记时法的时刻你能很快用12时记时法来记时吗? 生:可以。 师:周日,深圳健力宝足球队对青岛队的比赛在15点30分开球,17时13分结束,请同学们用12时记时法来记时,并写在作业纸上。请大家在小组内出题练习。谁愿意出一道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让老师用24时记时法表示。你有标准答案吗?请在作业纸上写好,再考老师。 生:中午12点。 师:就是12点。 生:夜里11点45分。 师:这道题有点难,谁愿意帮我? 生:在11点上加上12就行了

7、。 师:是23点45分,谢谢! 生:中午12点12分12秒。 师:谁帮我? 生:就是12点12分12秒。 师:这是一条直线,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如果这条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这两点之间的一段,印在作业纸上,请大家在点上填相应的数。最左边的点上是几? 生:左边的点上为0. 生:最左边的点上为1. 师:是0还是1?为什么? 生:我认为是0,因为夜里1时前面的1小时也是今天的,所以今天应从0开始。 师:有道理,就这个0时,老师有三个问题: 第一,0时跟昨天有什么关系? 第二,0时是白天还是黑夜? 第三,0时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8、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生:我们小组认为,0时就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师:请大家在“0”的下面标注“24”,在“24”下面标注“0”。 生:0时是黑夜,不是白天。 师:请大家在“0”和“24”的上面画一个月亮,“12”的上面画什么呢? 生:0时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 师:请看屏幕,这就是0时时的钟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昼夜钟面从0时到24时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 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历程,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和新想法?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说祖先是先发明12时记时法,还是先发明24时记时法?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谁愿意发表你的见解

9、。 生:我认为发明了钟面,就有了12时记时法,然后,根据需要,才想到24时记时法的。 生:我赞成他的说法。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建议同学们课后再翻阅参考资料、上网等,继续研究。 拓展应用: 1、银行门牌 师:,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什么?又想到什么? 生:银行储蓄业务上午8点30分开始营业,下午五点30分停止营业。 生:节假日照常营业。 生:对公的业务,在11点30分到15点,这段时间不营业。 生:我想在节假日,对公的业务是不做的,因为没有标明。 生:我想办理业务,也不应该在下午5点30分才到,应该考虑办理业务需要时间。 2、火车票 师:张阿姨从南京去秦皇岛,她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

10、车站比较合适?请大家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师:为了奖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下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两只手臂来表示分针和时针,根据两只手臂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角度,来判断是几点。老师先做动作,大家来判断。接下来,老师出示时刻,请同学们做出动作。 24时记时法 授课人:蔡宏圣 师:小品里,小沈阳说“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这里的“眼一睁”和“一闭”分别说的是什么时候? 生:眼一睁天亮了,是白天,眼一闭是晚上。 师:白天与夜晚的自然现象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运动有关。请大家看大屏幕: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夜晚。早在几千年前

11、,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白天和夜晚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因此把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合在一起称为“一天”,但那个时候,只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你觉得能说清楚确切时间吗? 生:说不清楚。 师:因此,人们想了很多法子来测量时间。比如说用日晷来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定时间。那没有太阳的日子里怎么办?所以又发明水钟、滴漏,直至钟表。,有了钟表,测量时间就精确多了,所以,现在人们问一天有多少时间,你肯定说 生:24小时。 师:对,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角度都有变化,但长期看,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时56分,为了方便,大家约定一天有24小时。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了钟表,都知道一般的钟表面上都有12个数,这两

12、者间不是矛盾了吗? 生: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转两圈儿的。 师:要知道一段时间有多长,我们用钟表来记时。但说起“有多长”的测量,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尺子。今天我们也来造一把这样的“时间尺”,把一天时针转的两圈儿的刻度,分别取下,拉直,就得到了两把短尺。 师:既然说是尺,就得有刻度。这里最后的刻度线上标“12”,大家都没有不同意见。那起点处呢? 生:标上“0” 生:钟表上没有0,最小的刻度是1,所以标上“1” 师:哈哈,钟表上最小的数是1,起点处就标上1,那就上当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尺就明白了。 生:起点处应该标上“0”,不是“1”,随学生回答,在两把尺子的起点处标上“0”. 师:大家闭眼想象一下,

13、如果把已经标上刻度0、12的尺子还原到钟表上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刻度12的地方也是刻度0 师:很好,不是钟表上没有刻度0,而是和刻度12重合在一起了。要表示一天的时间,两把尺子必须变成一把尺子。下面有两种方式,你觉得哪种方式表示一天的时间更合适? 方式1: 方式2: 生:第一种方法 生:我不同意,这样它中间那段就没有时间了,应该合在一起,用第二种方法。 师:对啊!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时间里,怎么能没有时间呢?大家注意观察,第一圈的刻度12和第二圈的刻度0,如果两把短尺合在一起成为一把长尺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长尺上中间的“12”也是“0” 生:第一圈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圈开始的时候。

14、 师:那难道长尺只能像屏幕上那样标刻度吗?,能不能像学生尺这样标刻度呢? 生:可以的。 师:我们想清楚再动手,和已经标号刻度的长尺比一比,按新的标法,哪些刻度是不变的,哪些刻度是变化的?会怎么变? 生:第一圈的刻度可以不变,第二圈的刻度要重新标。 师:好,怎么个重新标法? 生:就是从12开始接下去标。 师:好,动动手。 师:到这会儿,有些学生心里可能嘀咕了,这两把尺有用吗?我们来看屏幕。,为什么都是7时,老师有可能在吃早饭,也有可能在看新闻联播呢? 生:因为一天里有两个7时,一个是早上的7时,另一个是晚上的7时。 师:你的回答很棒,说清楚了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7,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

15、,钟面把它们区分清楚了吗? 生:没有 师:好,时间尺可以派上用场了。这两把尺上,分别找找这两个时间的刻度,再联系平时生活中的说法,想想这两个时刻是怎么表示的? 生:可以说成“早上7点”,“晚上7点” 师:嗯,加了表示时间段的词,不过,为什么要加词呢?。 生:都是7时,不加词就分不清楚了。 师:对,在“12时尺”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时刻,但都用“7时”来表示,不加词还真不行。实际上,这个方法大家不陌生,我们在生活中都这么用。不过,平时用的时候往往省略了这个词。比如你妈妈问你几点了,你肯定就说10时了,不会说是上午10时。因为在问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上午,所以就省了,但规范的使

16、用这个方法,可不能省表示时间段的词。 师:在“24时尺”上找到两个刻度了吗?怎么表示这两个刻度? 生:在“24时尺”上,一个是7时,一个是19时。 生:哦!怪不得叫19时啊!我看见电视上就是这么标的。 师:在“24时尺”上为什么不用加词了? 生:一个是7时,一个是19时,就不用加词了。 师:你的言下之意是:数目本身就表示具体时间,不混淆了,自然就不用加词了。 生:是的。 师:回顾一下,有两把尺,我们就有了两种记录时间的方法,“12时尺”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12时记时法”,也可以叫做“普通记时法”,那“24时尺”记录时间的方法是 生:叫做“24时记时法”。 师:下面来个小练习。先在“1

17、2时尺” 上找出下面这些时刻的刻度,再在“24时尺”上找出相应的刻度,然后填一填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这些时刻,全部填完后,思考怎样把12时记时法的时刻改成为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凌晨2时 上午9时 下午5时 深夜11时 练习完成后,学生交流和总结,并完成跟进的练习。 师:我们是从认识一天开始今天的学习的,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12时尺”和“24时尺”都可以用来表示一天,每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 生: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师:那0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应该在睡觉。 师:绝大部分同学可能没有“0时”的印象。让春晚的零点钟声帮助你勾起一点回忆吧。 师:如果把黑板上“24时尺

18、”缩短些用来表示今天的时间,那怎么表示“昨天”和“明天”呢?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能把表示今天、昨天和明天的线段分开吗? 生:不能 师:那连在一起的三条线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昨天的24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师: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的两圈儿,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那样,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 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 师:那大大后天呢?能这样一直画下去吗? 生:不能,时间可以一直有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画,大家能体验到“时间尺”, 虽然很形象,让我们看清楚了两种记时法的道理,但如果真的用它来测量时

19、间的话,那会是很麻烦的事情。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那一段路,大家看,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是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除了子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孔,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的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但想想,这个木箭能无限制的浮起来吗?带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把最下面铜壶里的水倒回到最上面的铜壶,再周而复始的进行记时。由此,我们理解了祖先发明的机械钟表,时针固定后周而复始地旋转,计量时间很方便。 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钟表都是这个样子的,无意中就觉得一定是

20、这样子的。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那是一定的,那钟表转一圈是12个小时也是一定的吗?或者说,钟面上只能显示12记时法的时刻吗? 生:钟面上标上124的数,就可以直接看24时记时法的时刻了。 师:有了新的想法,就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钟表,大家看,屏幕上出现的手表新品,真是应了这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理应达到大家的赞赏。把掌声送给他!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授课人:潘小明 师:你们知道给每人发两根小棒干什么吗? 生:因为课题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我以为会发三根小棒让我们摆三角形的,可是只发了两根,我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生:可能是摆角用的。 师:不是用来摆角的,确实是用来摆三角形的。

21、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需要三根小棒,只发两根,我们怎么摆呢? 师: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另一根长5厘米,再配上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配法? 师:将你要配的小棒画在纸上,你有几种配法都在纸上画出来。 师:请说说你配上了多长的小棒? 生:配上6厘米、4厘米、2厘米的小棒。 生:我配上7厘米、8厘米、3厘米长的小棒。 生:我配了一根5厘米长的小棒。 生:还有1厘米、0.5厘米、还有更小的。 生:我要反驳,把5厘米和3厘米的叠在一起,差距还有2厘米,0.5厘米的怎么可能呢?我希望他摆给我看! 师:下面请前后4人为小组,讨论在上面所配的这些小棒中,哪些不能围成三角形?要用事实讲

22、道理,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生:2厘米到8厘米的都可以。 师:1厘米的呢?我们来试验一下吧。 师:1厘米不行,1.8厘米?1.9厘米?2厘米呢? 师:认为2厘米行的举手,认为不行的举手? 师:到底听谁的呢?我们来个少数服从多数,好吗?不,这不是选少先队代表。知识是科学,看谁说的有道理。 生:某某同学你想一下,一根5厘米、一根3厘米,还差2厘米,如果用2厘米的小棒去围,小棒要斜一点,肯定会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不能为成三角形。 生:我刚才做过实验,把小棒往里转的话,两根小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一些,应该是能围成三角形的。 生:你用的是两根普通的小棒,你可以围起来的,但是,如果你用的是两根很细很细的小棒呢

23、? 生:那你是不是认为3厘米加2厘米比5厘米要少呀? 生:当然不是。 生:那好3厘米加2厘米等于5厘米,不就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3厘米加2厘米等于5厘米,正好跟它平行,不多也不少。 师:3厘米加2厘米等于5厘米,3厘米、2厘米这两根小棒的两头就碰的着了。一个同学说,碰的着了就可以为成三角形了,另一个同学认为,正好碰头就平掉了。学生观察并想象着,积极的上来标出碰头的点是在5厘米长的线段上,终于得出:配上2厘米的小棒,正好重叠了,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还有哪些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8厘米的,同样道理,因为3厘米加5厘米等于8厘米,重叠掉了,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那么,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配法? 生

24、:3厘米到8厘米,一共有5种。 师:这5种是行的?是不是只有这5种? 生:加上小数就是无数种,如2.1厘米、2.2厘米等等。 师:什么样的小棒都可以吗? 生:大于2.1厘米小于7.9厘米的都可以。 师:2.01厘米的行不行?2.001厘米的呢?7.999厘米的? 生:应该是大于2厘米小于8厘米的都可以。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在寻找“共有几种配法”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先在纸上画一条线段,然后用小棒去围围看,这样试着找。 生:我想将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角,在连接另两头得到要配上的小棒。 师:两种方法你现在更喜欢哪一种? 师:下面的两组线段,能为成三角形的用钩表示,不能的

25、用叉表示,并说出理由: 师:因为2+34,所以能。 师:照此说来,对于第一组的小棒,我们也可以说1+32,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生:这是不对的,因为1+2=3,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第二组由2+34就能断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因为2厘米、3厘米是较短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的,那么用最长的去加上2厘米或3厘米,肯定要比2厘米或3厘米要长,这是肯定的。 师:原来如此,有道理。 师:请大家继续判断。这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师:谁能说服别人? 生:我认为是不一定能!你说一定能,那么像1厘米、7厘米和3厘米,其中1+73,是不是能围成三角形?你说一定不能!像4厘米、5厘米和8

26、厘米,其中4+58,确是能围成三角形的。所以我认为是不能肯定的。 师:用事实说话,真让人信服!那么,把“其中”换成哪个词,满足条件的三根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把“其中”换成“较短”。 生:把“其中”换成“任意”。 师: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授课人:丁杭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 师: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电线穿过吸管把它们首尾相连,猜猜会得到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你们已经想象出来了,一定会是三角形吗? 生:也不一定。可能是。 师:同桌合作,我们来试一试。看看你的三根吸管首尾相连后成什么图形。 师

27、:三个同学剪的吸管首尾相连都连成了三角形,第四个同学的这两条边却怎么也连不起来,刚才我也试着剪了,连起来后变成了这样 师:为什么第4个、第5个围不成三角形呢?请大家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生:因为短的那条边太短了,而长的那条边太长了,所以第4个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能具体说说它们短到什么程度吗? 生:它们加起来的都没有那条长的长。 师:观察的真仔细。 生:第五个围不起来是因为两条短的加起来和第三边一样长。 师:那两条比较短的边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 生: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课件出示:如图: 4+105,根据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这三条线段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

28、。你们同意吗? 生: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应该是最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4+5=9,比10厘米要短,所以这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师:虽然4+105,10+54,但是4+510,所以这三天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看来我们不能随便拿两条线段看它们的和是不是大于第三边。 师:那刚才的这句话应该怎么改呢? 生:较短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等会我们再讨论你的发现,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什么叫“任意”? 生:就是随便拿两条边。 师:这两个字非常关键,我们把刚才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师:这句话在书本的第82页,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画上重点符号,顺便自学

29、书上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本86页第4题。 师:对第一道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3+4=7,大于5,所以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师:只要加一次就可以了吗?会不会出现像刚才那样的4、5、10的情况? 生:那加加看好了,4+5=9,大于3;3+5=8,大于,4;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每道题每次都加三遍,有点麻烦。 生:只要最短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 生:最短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其他的两边和肯定大于第三边了。 师:好!我们用这个简洁的方法来判断其余三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生:第二组的3+3肯定大于3,第三组中2+2等于4,小于6,不能围成,第

30、四组中3+3等于6,大于5,可以围成。 师:第一组的三条线段非常有意思,3、4、5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不是所有三边长度是连续自然数的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不一定。1、2、3不行,1+2等于3. 生:一条是0也不行。 师:对,如果是0就表示其中一条线段也没有,只有两条线段了,除了1、2、3之外呢? 举例子看看。 生:7、8、9,100、101、102等等 师:3、3、3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师:三条边相等是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生:2、2、6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换一根怎样的小棒就行了呢? 生:要么6厘米缩短变为3厘米,要么2厘米加长变5厘米。

31、 师:3、3、5,这一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 生:是等腰三角形。 师:是因为两边相等是吗?知识学的还真多。 师:这个等腰三角形我很感兴趣,现在想把5厘米的边换一条,可以怎么换呢? 生:15,第三条边不能大于或等于6,因为3+3=6 师:15以外的数都不可以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好像5.5也可以。 生:5.6也行。 生:0.5也可以呀! 师:能不能概括的说一说,在什么范围内的数可以与3、3围成三角形? 生:大于0小于6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数。 师:了不起!这个同学思考问题很全面,值得我们学习。 师:想像第三条边是1厘米的时候,这个三角形是怎样的?你能用手表示一下吗? 生:是很尖的。 师

32、:第三边是2厘米的呢? 生:再胖一些。 师:第三边是3、4呢? 师:如果保留5厘米的线段,把其中一条3厘米的线段换掉,又可以怎么换呢? 生:17,3+5=8,所以要比8小。 生:1+3小于5,2+3=5,所以1和2不行。 师:那就应该是47 师: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种走法你能马上说出哪种走法最近? 生:中间那一条。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中间这条是直的。另外两条是弯的。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因为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所以中间那条最短。 师:对,第一种和第三种的两条路可以看做是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 师:如果就用一个算式来表示a+bc,这里a,b可以代表什么? 生

33、:最短的两条边。 生:也可以是任意的两条边。 师:对,既可以是最短的两条边也可以是任意的两条边。 师:现在,如果我们再一次剪吸管,一定要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好办法?第一刀要剪在哪里? 生:可以是三分之一处。 师:分成了有长短的两段,谁知道这两段分别表示什么? 生:长的那段表示的是三角形中两边的和,短的那段表示的是第三边。 师:第一刀为什么不选在中间? 生:不能 师:如果这样剪会出现刚才的哪种情况? 生:会出现图5的情况。 师:那第二刀能随便剪吗? 生:不能。 师:第二刀可能会剪出图4的情况吗? 生:如果第二刀剪在短的那一段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那可能出现图5的情况吗? 生:如果剪在全长的的中间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那怎么剪就一定能为成三角形呢? 生:不要剪在这两点上。 师:有道理,要剪在长的那一段上,并且要超过全长的中间点。老师相信你现在一定能剪出一个充满数学味的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