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105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

2、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

3、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 擅恣:专权放肆B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穿凿:牵强附会C邕陈辞谢 谢:辞别D士大夫多矜救之 矜:同情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组是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设疑以自通 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A B C 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全心侍奉生病的母亲,七十天不曾睡过安稳觉。和叔父、堂弟共同生活,三代之间不分家产,深得家乡父老敬重。B蔡邕因琴技

4、高超被陈留太守举荐,受到皇帝征召,蔡邕不得已启程进京,中途又托病回到家中。C司空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强行征召他,蔡邕被迫应征。蔡邕受到董卓礼遇,常借机对董卓匡正补益。D董卓被杀后,蔡邕在王允家谈到董卓时不禁叹息,神情上有所流露。王允十分生气,将蔡邕交给廷尉治罪。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庐于冢侧,动静以礼。译: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参考答案2C3D4B5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

5、,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有野兔很驯服地待在他的屋舍旁边,而且屋旁长出了连理树,远近的人们感到奇异,很多人都前来观看。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专权妄为,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请皇帝,下令给陈留太守,要他督促蔡邕并遣送他进京。蔡邕迫不得已启程,走到偃师县的时候,推托自己有病便又回到了家中。他有感于东方朔的答客难以及杨雄、班固、崔驷这一类人设

6、疑以抒发志意的做法,于是品评各家学说,肯定他们的正确说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写了释诲一文来告诫勉励自己。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召为属官,桥玄对他非常敬重。后来被征召授拜郎中,在东观校勘图书。后来又晋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离圣人的年代久远,文字很多地方都有错讹,而平庸的儒士穿凿附会,迷惑贻误后世的学者。于是在熹平四年,便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人奏请校订并改正六经文字。灵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蔡邕于是亲自用朱砂将经文书写在石碑上,让石工雕刻好将石碑立在太学门外。自此,后代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当做典范。石碑刚刚立起的时候,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周围的大街小巷

7、。蔡邕以前在东观任职的时候,和卢植、韩说等人著述并进一步充实后汉记,正好遇到被人陷害遭到流放,来不及完成。于是便上书自我陈述,奏明他著述的后汉记十志的内容,分成篇目,一起放在奏章的后面。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中平六年,灵帝驾崩,董卓担任司空之职,听说蔡邕的名望很高,就征召他。蔡邕声称有病没有应征。董卓极为恼怒,又严厉吩咐州郡官员举荐蔡邕到他的司空府,蔡邕迫不得已,来到司空府,代理祭酒一职,很受董卓敬重。董卓敬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每次宴会,董卓总是让蔡邕弹琴助兴,蔡邕也经常注意对董卓有所匡正补益。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入座宴饮,很不经意之中说到董卓而叹惜,神情有所流露。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蔡邕。立即拘捕蔡邕,将蔡邕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陈情谢罪,请求刺面砍脚,只求能够继续修完汉史。士大夫很多人都同情并多方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蔡邕最后死在狱中。王允悔悟,想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蔡邕终年六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