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447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中率与贡献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命中率与贡献率一、 关于“贡献率”和“命中率”指标的使用说明 在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个别学科“投入不足”,如教学要求模糊,作业不落实,训练要求与实战脱节,讲评指导不到位等等,一科低分拖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滞后”;二是个别学科“投入过度”,如明争暗抢时间,挤占课间休息和自习课,超量布置作业并严厉督促完成,过度提高复习要求等等,影响学生对自己薄弱学科的自主复习,一科高分拖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冒进”。而高考录取最终主要看的还是总分上线与否,“单科滞后”和“单科冒进”都会影响到总分的提高。 在以往的分析报告中,一直缺乏能够反映考生各学科成绩与总分之间相互配合情况

2、的指标。通过反复的理论研讨,尝试不同的数学建模方式,利用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多次模拟,并得到部分一线学校试用的肯定性反馈之后,我们选择了“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和“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高考各学科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总分上线的贡献与匹配程度。 1. 学科上线有效分 根据本次测试划定的总分各层次分数线,权衡各学科的平均分、标准差、学生排位、单科满分值与总分满分值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同学科在一本、本A、本B、专A、专B各层次“学科上线有效分”的分数线。考生总成绩达到总分各层次分数线的称为总分上线;考生某一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的称为单科上线。 2.

3、 贡献率与命中率 以总分和某一单科同时上线人数为分子,分别以单科上线人数和总分上线人数为分母,可以分别求得该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与该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100% 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100% 3. 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的初步建议 (1) 不同生源组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本、二本A、二本B、大专A四条分数线中选择一至两条线的贡献率和命中率指标与本组或目标学校进行比较。 (2) 建议生源1、2组主要看一本线;生源3组主要看本A线;生源4组主要看本B线;生源5组主要看专A线;生源6组主要看专B线。同时也可适当参考在其他分数线的情况。 (3

4、) 纵向,可以比较本单位与本组贡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异;横向,可以比较本单位内部各学科之间贡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异。 (4) 原则上,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以学校为单位评价时,总分上线人数应大于等于30,即样本数达到统计学的基本要求。若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做比较,则可由学校自行确定标准。 学科上线人数至少应该大于等于本校总分上线人数的80%,否则单科对总分上线贡献不足。 (5) 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再按如下基本步骤,针对目标进行相对评价: 先看贡献率的值。若贡献率较大,则说明单科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这时还要分两种情况: a) 若贡献率较大的同时,命中率也较大,

5、则说明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较好,当然命中率越大越好; b) 若贡献率较大的同时,命中率较小,说明单科上线人数虽然较多,但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不好。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投入过度之嫌。 如果贡献率的值较小,则无论命中率的值大或小,单科对总分上线的贡献都较小。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工作对象定位不准之嫌。 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结合平时的观察,看看是否支持上述初步判断。 4. 贡献率与命中率两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贡献率 小 命中率 说明 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不好。 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双上线和总分上线小 大 小 人数相

6、对都较少,属于单科优势或单科冒进,原因可能是以下两者之一:单科教学有效性较高;单科投入过度。 小 大 大 大 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单科上线人数较少,属于单科滞后,原因可能是以下两者之一:单科教学有效性较低;单科投入不足。 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较好 5. 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评定学科贡献等级的方法 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捷明了,便于操作,我们尝试采用评定“学科贡献等级”的方法,将单科与总分上线人数的比值、贡献率与命中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等级指标来表达。具体做法是:分学科,按一本、二本A、二本B、大专A四条分数线层次,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评定该学科贡献等级:

7、 (1) 全校在该层次分数线的总分上线人数30,否则评为F等。 (2)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A等。 (3)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B等。 (4)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C等。 (5)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D等。 (6) 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评为E等。 各校在校内以班为单位评定贡献等级的标准可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 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指导高考备考工作的建议 淡化单科均分,关注总分上线,形成

8、正向合力 要想确保贡献率与命中率都有比较高的值,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淡化单科均分,关注总分上线,形成正向合力”。所谓“关注总分上线”也就是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工作对象,特别是各条分数线的上线临界生的身上。学校目标制订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学校预期的上线人数。重点关注的是一本、本B、专A三条线。可根据学校生源情况确定其中一条线作为本校工作的重点。研制的依据有三个:市和区的工作目标及对本校的要求;本校近几年上线的情况;本校应届生源的情况。 第二步:确定工作对象。确定的依据:学校预期的上线人数,例如本B预期上线150人;高一和高二年级四次大考的排名情况;把四次大考都稳定排在年级前150名的学

9、生视作本B上线稳定生;把四次大考至少有一次进入年级前150名的学生视作本B上线临界生;把虽然四次大考都未能进入年级前150名,但教师认为仍有潜力的学生也视作本B上线临界生。 第三步:确定班级的工作任务和对象。以班主任为核心建立“班级工作团队”,各科任教师必须确定自己的班级工作对象,关注他们在本学科的表现,并确认自己的个别辅导任务。 建议各校尝试在高三年级实施“包班”制度 以班级总分上线数(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班级工作团队”为高三备考评价与奖励单位,适当淡化对个人的奖励,强化团队精神。 适当降低单科平均分的评价权重,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来衡量各学科高三备课组的工作成绩,对学科的奖励也应以此为准。 每月召开一次“包班会”,由班主任主持,所有本班任课老师参加,每个班还可指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蹲点。 “包班会”讨论班级的备考任务,协调各单科间的关系。找出总分增分对象,找出每个增分对象的增分学科与项目,落实每个任课老师的指导对象及指导任务,明确后阶段的备考目标与措施。 总之,我市长期倡导高考备考应坚持“总分优先”的原则。用好“贡献率”和“命中率”这两项指标可以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真正做到优选增分策略,用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增分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