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6614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江西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处2017年7月20日,什么是科技协同创新体,一,三,二,四,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与认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及扶持方式,五,科技协同创新体股份制的研发公司申报主体省内龙头企业股东优势上下游关联企业(不少于3家企业股东-必要)+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境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科技资源(单位参股或个人技术/知识产权等入股或技术合作)组建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研发实体),二、协同创新体申报,什么是科技协同创新体,协同创新体科技计划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2、进行顶层设计节能环保产业LED领域:MO源-基板-芯片-设备-封装-显示及照明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烟气脱硫脱氮-节能装备等领域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二、协同创新体申报,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行顶层设计新材料产业铜精深加工领域,从铜丝、铜棒-铜带-铜板-磷铜球-铜合金-电磁线再到铜加工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控系统及驱动电机-整车其它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二、协同创新体申报,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资金链,通过改革创新扶持方式,实施开放合作

3、,集聚全社会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协同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开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等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二、协同创新体申报,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2018年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文化暨创意和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OLED、智能机器人、干细胞工程和生物芯片等未来产业;兼顾地方主导产业以及极具地区资源禀赋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领域的科技协同创新。,二、协同创新体申报,申报领域,二、协同创新体申报,组建原则,组建要素组建核心:股份制 公司性质:研发公司

4、组建原则:产权清晰 目标明确 职责分明 有效监管 市场化运作,二、协同创新体申报,组建原则,产权清晰 土地、研发场所、仪器设备等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必需清晰 目标明确 基建、资本、平台、团队、项目目标及产业化目标等6大目标必需明确。责权分明 龙头企业、关联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单位在目标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职责、权力、风险和利益必需明确。,二、协同创新体申报,组建原则,监管到位 财政资金实施行政、金融、市场及法律一体化监管 市场化运行 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公司法程序和董事会制度进行决策、运行和管理。,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范围符合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规划、未

5、来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领域等。由省内龙头企业牵头,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关联企业3家以上参股,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协同参股组建独立运行的股份制研发公司。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项目,产业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能解决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研发成果3年内实施产业化,能开发出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等。,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有高水平的专职研发团队。固定的研发人员有固定的研发场地。有产权,或以固定资产投资组建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研发成果3年内要实现产业化。企业自筹资金(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货币等)不低于财政扶持资金的4倍,3年内到位。部分研发轻资金的企业,如新一代信

6、息技术、生物育种等可酌情降低企业自筹资金比例。,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如何参与申报: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与技术,能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形成生产力可以以资金、技术入股,也可以以专利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折价入股可以是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拥有专有技术的研发人员以自然人形式议价入股,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属地政府对科技协同创新体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按省财政资金1:1比例配套)借款扶持的企业出具市、县政府配套扶持资金承诺函。具体扶持方式自定。可以以基础价出让土地,税收奖励,提供廉租房等多种形式给予配套扶持贷款贴息扶持的企业要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协同创新体公司工商注册时,

7、其经营范围须注明“研发、试制、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内容,注册的“行业分类”必须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借款。省财政扶持资金一次性给予科技协同创新体借款资金2000万元/个。扶持期为3年,组建期满一次性返还。贷款贴息。以新组建的科技协同创新体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贷款资金用于协同创新体组建、研发和产业化,贷款额度为1000-2000万元/年个,省财政扶持资金给予不高于350万元/个.年的贴息资金,3年贴息资金一次性下达,监管使用。,科技协同创新体扶持方式,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采取股权质押的形式进入。以持有科技协同创新体龙头企业的股权以1:0.8的比例作为质押。借2000万要用价值2500万元的

8、股权质押。三年组建期满,协同创新体将扶持资金一次性返还省财政投资管理中心。科技协同创新体若上市,研发扶持资金应按相关上市规定先清算退出,待上市后再借款。,借 款 扶 持股权质押,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与认定,贷款贴息担保,新组建的公司协同创新体为贷款主体贷款要求连贷三年,整贷整还财政资金一次性给予3年的贷款贴息担保以协同创新体最大的股东(即龙头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方式根据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如上市公司可用信用担保;非上市公司可用土地、厂房、设备等实物抵押等。,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与认定,由设区市、省直管县科技局、赣江新区组织属地科技协同创新体的申报和初审工作。负责推荐本地龙头企业组建协同创新体

9、承担企业申报的咨询与服务对协同创新体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报,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与认定,由省科技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科技协同创新体的组建审核、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及项目认定等工作。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拟支持的协同创新体及预算安排建议报省政府审定。,认定,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资金监管,为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科技协同创新体必须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开立资金监管帐户,包括“财政科技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分户。,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项目监事,项目监事作为政府的专项管理人,在创新体公司组建期间以独立监事身份进入创新体公司监事会,负责对所扶持项目及资金进行监管。,资金返还3年组建期满申请借款扶持协同创

10、新体一次性返还借款资金2000万元到省财政投资管理中心帐户。返还资金继续用于扶持科技协同创新体组建工作。,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协同创新体组建施行奖惩制度增挂协同创新研究院牌子 3年组建期内,运行良好的协同创新体,优选一批由省科技厅增挂协同创新研究院牌子,并给予一定的后补助支持。组建协同创新研究总院组建不到位,限期整改,仍未达要求摘牌并通报。,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截止到目前全省共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64家下达扶持资金6.2亿元 其中:借款资金4.99亿元 贷款贴息资金1.21亿元覆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产业领域分布在11个设区市,2个省直管县。,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目前已经在节能环保LED

11、领域MO源-基板-芯片-设备-封装-显示及照明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科技协同创新体9家;在铜精深加工产业,从铜丝、铜棒-铜带-铜板-磷铜球-铜合金-电磁线再到铜加工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将建立并完善科技协同创新体6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航空制造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已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今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二、协同创新体申报,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产业分布,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地区分布,据今年一季度数据统计,已组建的48家科技协同创新体撬动企业、社会及金融资金投入企业研发35.85亿 元,撬动比达1:7.8共组建研发团队110个,其中院士7人,博士130人累计总投资46.44亿元,其中累计研发投入5.81亿元并有659台套20万元研发设备已到位,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通过协同创新,研发出142个国际、国内领先的新产品,获得110项发明专利累计已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78个,形成技术标准68个,创造自主品牌80个一季度新增主营业务收入63.28亿元,新增利税5.7亿元。截止目前科技协同创新体累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492.22亿元,科技协同创新体近年运行情况,2018协同创新交流群群号:31577925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