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934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四下乘法分配律案例分析 案例片段: 师:同学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想和老师一起玩吗?游戏第一关:看谁算得快。 请看大屏幕: 师:能快速的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吗? 师:同学们用了两道不同的算式求出了“一共要付多少元”,结果都是 550 元。那你们能把这两道算式列成一个等式吗?写写看。 学生写完汇报,教师板书等式。 师:如果老师把问题改成:王阿姨买 2 件短袖衫和 2 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会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吗?请快速算出结果。 学生汇报。 师:这两道算式也能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等式都是求一共要付多少元的,结果也一样。 师:怎样写? 生:

2、2=352+452。 师:这一关咱们闯关成功,每人都得 100 分,顺利进入第二关:看谁看得准。 那你们能不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来。 生: (齐)能! (生汇报, 师板书: 68+48=(6+4)8 118+98 =(11+9)8 59+69 =(5+6)8 ) 师: (还有很多学生想举手说, 老师示意停顿) 这样写下去, 能写完吗? 生: (齐)不能, 有无数多个。 师: 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算式都表示 出来呢? 生: (想了很久, 均摇头, 突然, 一个学生高兴地站起来)老师, 我能, 我能用字母来表示。(有了前面学习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达的基础, 几个学生若有所悟, 马上跟着说

3、, 对、对) 师: 那你来说说怎么用字母表示。 生: 我用 A 表示第一个数, B 表示第二个数, C 表示第三个数。 师: 那第四个数用什么表示? (很多学生跟着说 D,这个学生很着急, 不是不是, 用 B 表示, 因为与前面第二个是相同的, 就写成“AB+CB=(A+C)B”。 师: 你可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知道用字母来表示,而且还会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 相同的数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由于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那像这样规律的算式, 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母表达式来表示。不过, 我们习惯上用 A 和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数, C 表示相 同的数, 所以像这样的算式通常用“AC+BC=(A+

4、B)C”表示, 也可以倒过来说“(A+B)C=AC+BC”。现在, 你们明白了刚才同学说的“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就等于这两个不同的数的和再乘以这个相同的数”的意思了吧。很多学生说明白了, 师: 明白的同学愿意举手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 生: 我们看刚才举的“68+48=(6+4) 8”, 6 和 4是不相同的数, 分别乘以相同的 8, 那我们可以用 6 加 4的和乘以 8, 这样可以使计算很简便。 案例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闯关游戏穿插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规律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具体、个别表象逐步到抽象,没有对于个体特点的感知就没有对于一类事物的整体感悟。这一环节使学生观察发现每一个算式左边和右边有着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与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相等。用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不能为了突破难点而冲散了重点。所以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发现,教师适时、适度地做一些整合与优化,但是不要拔高要求,不一定归纳成书上的结论。关于语言的严谨与规范可以放在下节课中逐步解决。一节课要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或以后为,本是教法自然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