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7022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课题 学校 课型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 新 授 10.幸福是什么 科 目 授课教师 语 文 周 玺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四年级 班 一课时 一、深度解析教材 1课文简说。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

2、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

3、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2词句解析。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抽象,

4、但联系课文理解,就变得非常具体、丰富。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这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这样,抽象的道理就被这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1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3.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脉络,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5、。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学、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品悟文章重点语段,感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

6、与感悟。 四、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童话内容,了解三个孩子感受幸福的过程。 突破方法: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三个孩子所作所为,进而感受他们领悟幸福的过程。 难点:抓住课文内容,感受童话中的幸福,联系实际的方法,体会生活中的幸福。 突破方法:体会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双向互动。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六、师生齐准备 教师:教学情境图,PPT。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采访人们对幸福的感受。 2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

7、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理答导入: 方案一: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曲入手,导入新课,激思。 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1读“阅读提示”,明确自学任务。 2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重点生字 锹:挖土或铲其它东西的

8、器具。 二、初读课牧:养牲口。 重点词语 文,畅谈感有益:有好处。 谦虚:虚心,不自满。 彼此:互相。 受。 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5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起因:三个牧童清理泉水; 经过:三个牧童去寻找幸福; 结果:三个青年感悟幸福的含义。 3 趣。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选出能够涉及全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顺理成章地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为下一步精读课文做铺垫。 1十年前三个牧童如何理解幸福?(三个牧童清理老泉,让多数人从中获得好处,这就是他们童年时代付出的劳动与义务。) 2三个

9、牧童长大以后如何理解幸福?(第一个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了付出劳动与义务之后的幸福。第二个走了很多三、再读课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他付出了劳文,感悟幸动与义务,得到了幸福。第三个留在村子里种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福。 探究:“义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智慧的女儿”出现了几次?(“智慧的女儿”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她肯定、赞扬了三个牧童疏通泉以十年为时间

10、段,把十年前和十年后,三个牧童和三个青年对幸福的不同理解进行对比,分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什么是幸福。第二次是在三个牧童有了体会之文的一大特点,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智慧女本,感受奇后,借她之口告诉我们幸福的真正含义。) 儿”这一主人公表现这2她的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在文中起到一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异。 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四、回归文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五、拓展交1今天,我们共同经历了幸福的时刻,细流,升华情心感悟了什么是幸福?请你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感。 导学生互相交流各

11、自课前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4 眼的劳动,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根据课文的学习总结什么是幸福,同时交流收集到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会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每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分享,去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老师演绎一首幸福在哪里。除了劳动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六、课堂小结 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幸福的含义。 地方感受到幸福? 七、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十年前 三个牧童 挖泉水 靠劳动 尽义务 造福人类 课外知识延伸。 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治病救人

12、 做很多事 种地 十年后 三个青年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学生创新 再教设计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 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

13、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1、教学设计方案修订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帮助收获颇丰,首先我对本教学设计中的重点语段进行标注,同时在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中增加了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教学,我认为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处处以学5 生为主,积极地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感悟发言,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童话的特点。 通过以上修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比以往更轻松,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很牢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我的认识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每次课后总能够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习惯了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再进行评价,不敢放手给学生。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出现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再让学生来讨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学习,说不定他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