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内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课内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课内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一、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 f),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 zh)渐拉长,变粗,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ng b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n ch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
2、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犹如 颤动 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一、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 f),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 zh)渐拉长,变粗,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ng b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n ch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犹如 颤动 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
4、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看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 我们的船渐渐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 shu)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 z)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5、一点儿缝(fng f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 sh)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渐渐 似乎 颤动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 树枝 、 树根 、 树叶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声,它在这里用作,意思是 不可以计算。“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本来的样子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6、,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热爱和赞美大榕树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 的树叶茂密而繁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 、
7、诗中“缘”是的意思。 、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8、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 嫩绿 、 绿 、 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3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均匀 拂过 舒服 3、这段话选自课文 爬山虎的脚 ,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 颜色 和 排列 两个方面来写。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9、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反面的地方,形状像 蜗牛的触角,脚的颜色是嫩红
10、的 。 五、蟋蟀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 6 句,主要写蟋蟀如何选择住宅的 。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作比较 、 说明方法。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在
11、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
12、静 简朴简单 3、照样子造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4、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6、蟋蟀的住宅在 朝着阳光的堤岸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巨人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巨人的花园 。 3、第二句话按时间的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鲜花 、 绿树 、 鲜果 、和
13、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 训斥 2、写反义词。 隆冬 孤独 荒凉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画出来。 5、是 小男孩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懂得分享才会收获快乐。 11、去年的树 第1517自然段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
14、,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它唱歌。 13、白鹅 第2、3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大、凶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B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如此。今天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
15、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中心 句,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第4自然段 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大模大样 净角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_。 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 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5 第5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
16、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 2、鹅需要水 、 泥 、 草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第7自然段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因此鹅吃饭时,一定要有一个人侍候,真是架子十足。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2、3句。 15、猫 第1自然段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老实,表现在 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
17、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尽职又表现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造句:任凭也 (2)非不可 4、 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5、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它屏息凝视,一连 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既贪玩又,既胆小又;高
18、兴时,不高兴时。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第2自然段、 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哗啦哗啦 、 滴答滴答 淅沥淅沥 。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 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蹭腿 、 抓痒 、 踩梅花 、 丰富多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 4、
19、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6 第五单元 二、课内阅读颐和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_”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
20、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香气浓厚;茂盛;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_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 、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 第六单元 二、课内阅读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
21、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我也来写一句俗语。 2、照样子写词语:清波漾漾:、。 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再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 4、我来填一填:的音乐:的宫殿的万里长城的母亲 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
22、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 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中我明白了 就叫“中华不振”。 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