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336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的重要性 导言 没有一颗优良的种子,再好的阳光雨露也是没有意义的。发心是在心灵中埋下的种子,是此后修行和成长的根本动力。发心要发大心,发至上之心,发大善之心。整天围绕着这一百多斤的躯体转来转去,还想修行?拿什么修行?就拿自己那个小私心、小自我去修行?修一万年还是私心,还是小我。若发心不正大,无人能顺利地完成心性觉醒之路,无法于此生获得生命的圆满。 从踏上修行的那天起就要好好地种下一个正因,如果最初的发心不正的话,就会因地不纯,果遭迂曲。因地不纯,就是在起点的时候,如果心态不摆正,志愿不摆正,整个身心不摆正,就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遇到麻烦,或者

2、说在经历种种遭遇的时候,很难正确地处理从而把这种种遭遇、曲折顺利地克服掉,超越掉。 我们从小到现在就没有受到严格而系统的与人生有关的训练,这是当代人修行没有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像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很好的,在古代童蒙的时候老师就教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是无比的重要。它们像一颗种子,埋好了,我们一生就会走好;如果这些种子埋不到我们的心田中,没有融化进我们的言行中,则我们这一生都将难以步入正轨。 东方文化一两百年来中断了,这一两百年来整个中国人的身心无依无靠。上至社会精英,下至普通百姓,整个身心的现状,整个人生和生活的现状,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野生野长,横撑竖架。 所谓的野生野长,就是没有受过

3、正规而系统的人生教育,无论是言谈举止行站坐卧,还是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处处表现为野生野长,如同一座荒废很久的院落。其次是横撑竖架,整个身心,整个思维,很像盖大楼的脚手架,横一条、竖一条,当代人的身心无不如此,整个精神世界横撑竖架,没有规矩,没有章法,混乱得一塌糊涂,有点像地震后的样子,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很好的身心环境,是没有办法开始真正的修行的。 然而,很多修行人不愿意在基础上多下功夫,不愿意在起点上多作省察,觉得这些都是人生中的小事,我是来跟师父修大法的,这种“琐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就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把你往上提,你是一个提不起的阿斗;往下降,你的

4、自我、你的自大又不允许你放下身段,结果就是不上不下的半吊子,很麻烦!要是年轻人还好办一些,要是中年以后,各方面业已定型,习气业障已经固化,再改变起来非常困难。你把他往上带吧,带不上去;带不上去,咱们就下去吧,他又下不去,他放不下姿态,放不下身段,不能够踏踏实实地从零做起,从基础做起,他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前半生推倒了重新再来,反而把他前半生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习气,像宝贝一样保护得很严密,像刺猬一样不能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如此,把自己执着得很紧,不愿意把过去推到了重新再来,所以就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高不成低不就。 希望大家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有实实在在的成长,有实实在在的觉悟。这就要求大家真正

5、地把自己此前养成的各种各样的习气毛病放下,好好地清空一下,一切从零开始。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很自负的样子,真正懂一件事,真正懂一门学问是很难的。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未必真正地活明白一件事,所以不要轻言懂了,东方文明非常博大精深,你读过几本经典?你学过多少圣贤言教?真懂很难的。我青少年的时候为了读书,家里穷,卖血换钱买书来读,还要到处拜师访友,风里来雨里去,尝尽世间冷暖,吃过的苦说出来多数人都会掉泪的。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学习和修行,才小有所成。你们正式问学才几天?正式修行才几天?就敢自满?真懂很难的。 我时常兴叹:我们当年跟师父们学习的时候,跟你们现在很不一样,有时候两三个月师父才跟我

6、说上几句话。你们现在呢,是天天给你们讲呀讲呀,讲到最后就剩下讲了,除了讲还是讲,没有用!讲多了大家就疲惫了,厌倦了。刚开始来到我身边的时候还有个新鲜感,师父说话还管点用,过几天就疲了,你讲你的,我行我素,不再敏于反应了,麻木了。我们当年跟师父学习的时候,他们看我们一眼,给个眼神提示一下,我们就懂了,就成长了,不需要说很多话的。 学习要有一颗学习的心!我原来没有意识到,最近在你们这里,我才意识到,你们的学习态度跟我们当时的学习,差别是很大很大的,特别不一样。我整天对你们说呀说呀,无休无止地说。我们那时候呢,更多是让我们看书。比如说,我们问师父一个问题,师父说这个问题在金刚经里面有讲明,就这么提示

7、一下就完了。我们就把金刚经看完,心中的问题果然就解决了。下一次又遇到一个问题,师父说这个问题在楞严经里佛陀有相关的开示。好,我们又去认真地读楞严经。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位师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话不多。每当有什么问题,师父告诉你在哪个书里面,回去翻一翻,这个问题就消解了我们就是这样跟师父学习的,不是听师父无休无止地说呀说呀,更多的是亲自去做,在实践中领悟圣贤教导,在成长中化解各种问题。师父或圣贤们给我们最多的是通过他们的存在来指引我们,身教胜于言教他们仅仅是存在在那里就足够了,通过他们的存在,就足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警醒,给我们的修行以持续的加持,给我们的心灵以归宿,给我们的成长以推动。 东方文化

8、的核心精神是“知行合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外无行,行外无知。古代的祖师圣贤们,他们的教导和言行,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更不是任性臆造出来的,无不是通过长期的生命实践而来。 佛陀在讲法时,是一边处身于他所亲证的真实佛境,一边把此佛境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给我们,故佛陀所说定然是真实不虚的,永远颠扑不破的。这就是为什么说释迦牟尼就是真理,是道路,是生命,是光明。而西方文化恰好相反,西方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著作都是建立在推理和构思上的,不是自己亲自实践的,不是实修实证出来的,而是长期地在书斋中推理和构思出来的。因此,我们对待西方的著作和对待东方的经典,需要用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

9、东方的经典,需要我们长期而真切地实修实证,亲身体证,方能悟入而有所心得,仅靠逻辑推理是远远不够的。西方的书籍是作者在精神中推演出来的,通过逻辑演化而来,那么,你也通过逻辑推演走进去就行了。但东方的经典不是逻辑演化出来的,所以仅靠逻辑推演你永远理解不了金刚经心经,也永远理解不了道德经论语。你只有去成长自己,亲自证悟,才能够真切地理解它们。这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一百多年来的西化教育,使我们当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爱用对待西方文化的方式来对待东方文化。态度决定结果,因为态度错了,结果必然错。就像我们现在的态度,始终是试图用逻辑、用推演、用构划的方式来理解东方历代圣贤的言教,这将永远不可能真

10、正地理解和悟入。就算再学一万年你还是你,佛还是佛;你是你,孔子还是孔子,你们之间没有关系!不是你不用功,也不是你不勤奋,而是你的方法和方向错了,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你在用对待西方文化的方式来对待东方文化,起步就错了。 一旦把自己的心态调到位了,每一天的变化都是清晰而真实的。那个时候你就自发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些真实的东西,比如尊师重道、践行仁义等。这个时候不需要师父一再跟你强调,而是你从内心深处领悟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因而也就从内心深处升起了真实的尊师重道之心。你会真切地认识到,像尊师重道,像践行仁义等等,这一切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的天经地义。有此真实之洞见的同时,也必然从我们的生命中真实地显

11、化出真善美。此时的真是真实之真,不是臆想不是构思出来的;此时的善是真实的善,是从内心深处自发升起的慈悲,升起的大爱;此时我们会真切地意识到,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皆应该过善良的生活,应该成为善良的化身,因为我们此时真切地看到,善拥有着无限的利益和言说无尽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那些造恶之人,是天下最愚昧之人,并油然生起对这些愚昧之人无限的怜悯和同情。发现了真,发现了善,当然也会发现真实的美:当我们越来越成长之后,当我们越来越觉醒之后,当我们越来越无我之后,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美丽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美的化身,触目所在皆为美。美和乐又是相互关联的,所有的事物都会给你带来无以言喻的快乐和享受。为什么还要去做

12、那些丑陋和败德的事情呢?太愚昧了! 真正的道德是从生命的内在自发地升起的,如此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这就是儒家以及整个东方文明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道德和智慧皆是来自生命真实的觉醒,故有德者必有智,有智者也必有德。德与智皆为生命先天之本有,非后天之建构。在我们的生命内部,道德与智慧从本以来即已圆满具足,真善美同样也是从本以来即已圆满具足。生命化身为善,则表现为道德;生命化身为真,则表现为智慧;生命化身为美,则表现为喜悦。 有多少智就会有多少善。反过来说,有多少品德就证明这个人有多少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是真智慧,假智慧不会给我们带来真道德的,真品德一定是建立在真智慧的基础上,他的确是看清楚、

13、看透彻了真善美所带来的无限利益、无限快乐,而假恶丑所带来的则是无尽的痛苦,所以从此以后他宁愿丢掉自己的性命,也不会去做假恶丑的事情,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一位真智慧者,一定是杀身成仁,而不是杀仁成身。为什么他宁愿杀身成仁,而不愿意杀仁成身?因为他从内心深处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做假恶丑的事情太愚蠢,害人而不利己,必要的话,哪怕献出生命都可以,但是让他违背仁义,他做不到。这个断然不愿违背仁义的前提,一定是他切实领悟了生命真义,彻底明白了真善美皆为内在生命之显化,违背真善美,就是违背生命的内在法则,就是背觉合尘,就是自甘堕落。但凡不愿自甘堕落当然是不愿违背生命之理。但凡伪君子者,真小人者,定是没有真切明白

14、生命之理,没有领悟道德与智慧乃生命先天本有之物,而至于此。 前几天在杭州和一个瑜伽馆的负责人聊天,他说他有个愿望,要把瑜伽像当年的佛法一样全面地引进中国来,扎下根,使之成为除了佛法以外,第二个从印度引进来的文化体系或者叫修行体系。我说这个愿望很好啊,但是我们现在的瑜伽人有没有当年那些佛家大师们的决心和意志?有没有像当年的佛家大师们那样的精神和毅力呢? 我说我给你讲一讲什么叫佛教大师的精神,就以玄奘为例。为了把更多的佛经翻译到中国来,玄奘发心去到天竺取经。他在经过沙漠的时候断水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到后来,他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问自己,是佛陀重要还是水重要?换言之,是佛陀重要还是性

15、命重要?但玄奘大师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佛比水重要!于是他就给自己立一个誓言:宁愿向西一步死,决不向东一步生。这就是佛教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交流,不惜生命。我们现在的这些瑜伽人有这样的精神和发心吗?没有这样的精神拿什么和当年的佛教大师们相比呢?因为有这样的一群大师,才把佛法或者叫佛家文化从西天像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搬到东土来,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大师们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辉煌而灿烂的星星,我国瑜伽界能出这样的大师吗?我们的瑜伽师们能有这样的精神吗?把我国的瑜伽教练和老师们全部集合到一起,看看谁有这样的精神?若无这样的精神,如何能把印度古老的瑜伽文化移植到中国

16、来,并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希望把印度古老的瑜伽文化移植到中国来,并在中国扎根,在未来的中国形成一个全新的文化体系,这种想法非常好,但是这需要一群有牺牲精神和开创精神的瑜伽人才能实现。扪心自问我们有这个精神吗?没有这种精神就是空谈。我们现在在中国讲授瑜伽、修行瑜伽,需要有真正的文化忠诚,需要有真正的为传承文明而敢于牺牲的精神。否则,中国的瑜伽热就会像其他流行风潮一样,仅仅是一阵风而已,像一首流行歌曲那样,热上个三五年就消失了。如果大家都沉溺于自私自利的小我之中,起心动念所考虑的都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这样是不能把瑜伽修行好的,也不能把瑜伽文化成功地引进并融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我们之所

17、以知道玄奘西天取经是因为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西游记,但是玄奘不是西天取经中最伟大的,去西天取经中最伟大的是玄奘之前约两百年左右的另外一位高僧,叫法显。法显的精神比玄奘的精神还要伟大得多。还有玄奘之后的义净法师,义净法师过雪山时的那股精神,比起玄奘的“宁愿向西一步死,决不向东一步生”还要感人得多。但是这些人我们都不了解,我们只知道玄奘,是因为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让我们知道了玄奘有九九八十一难,而不知道义净等人也是有八十一难的。 前后有数千位高僧曾去西天取经,很遗憾这些人有一半多都死在了路上,只有不到一半成功地取经回来。玄奘等人是幸运的,那些不幸的人其实更伟大,很遗憾他们都埋没在历史的沙漠之中。如今

18、还有没有人对文明和文化能有这样的发心?当代再也没有杀身成仁,再也看不到为法忘躯,现今我们的精神都很渺小,整天围绕着这一百多斤的躯体转来转去,还想修行?拿什么修行?就拿自己那个小私心、小自我去修行?修一万年还是私心,还是小我。若发心不正大,无人能顺利地完成心性觉醒之路的,无法于此生获得生命的圆满。 发什么心呢?发大心,发至上之心,发大善之心,发佛家所说的菩提心、出离心。所谓的“发心”就是从此刻起,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惟有修行高。发心是在心灵中埋下种子,发心是此后修行和成长的根本动力。不能由别人逼着你发心,也不能跟风式地发心,而是完全出于自觉自愿地发心。在过去如

19、果不发菩提心,师父是不传法的,因为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有此出离心和菩提心作为前提,你才是一个孺子可教之人。不然的话,你还在凡夫里面,还在你的无明和习气中沉沦着,这样的人是不堪教化的。发心是种子,教化是阳光雨露。没有一颗优良的种子,再好的阳光雨露也是没有意义的。 何谓“出离心”?“出”就是我要从过去的苦海、烦恼、痛苦、小我、私我、轮回、堕落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离”就是离开生死,离开贪嗔痴,离开颠倒与梦幻。下定决心要出离,从此以后永不退转,永不再回到自私小我之中,永不再回到轮回生死之中,永不再回到贪嗔痴慢疑五毒之中,我要下定决心,必须成长,绝不退缩,绝不沉沦!这就是发出离心。 何谓“菩提心”呢?

20、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为觉悟、觉醒之义,菩提的全称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简称为“菩提”或“正觉”。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也即发正觉之心或成佛之心不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无条件地于此生之中务必成佛,务必获得无上正觉之心! 你只有发了菩提心,这个时候师父才开始他的教导,你呢也才会踏踏实实地照着师父的教导去做。师父叫你打坐一小时,你就会自觉地打坐一个半小时;师父让你把某本书看一遍,你会自觉地看上三五遍。为什么?因为你已经是发过正觉之誓的人,已经是发过菩提心的人,为了实现你的誓言,维护你的誓言,你会谨遵师父的教导去做。否则,你不会去做的,或者你会大打折

21、扣地去做。要想保证师父教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就去修行什么,就去实践什么,前提就是必须恳切地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之后更重要的是守护此发心,即持守此誓言。每当遇到懈怠之时、畏难之时、烦恼之时、面临种种诱惑之时,一位善于守护菩提心者,必然会立即警觉,克服一切,将自己调整到修行之正道上来,调整到人生成长之道上来,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守自己的发心与誓言,如守护眼睛那样。 但一般人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我如同眼睛那样守护着,凡是与我们的自我相一致的思想和言论,我们就会欣喜地接受;凡是否定自我的观念,凡是揭露自我之虚假和丑陋面目的言论,我们就会本能地逃避和拒绝。发心的过程就是瓦解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没有真诚的发

22、心,那在我们身心内部当家作主的一定是自我。发心是化除自我的利器,是引领我们在觉醒之路上前进的动力。 只要是自我在当家作主,五毒贪嗔痴慢疑必会滋长漫延,无处不在。此时面对圣贤和师父们旨在化除和超越自我的种种教导,狡猾的自我会想尽办法保存、捍卫它自己,为了达此目的,自我很多时候会采用一些巧妙方式,来化解对它的种种不利言行。刻意回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等,是自我常用的手法之一。犹豫揣测、磨蹭拖延等,是自我另一种常用手法之一。前两类方法失效后,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反扑法努力找出圣贤和师父们教导的“不足之处”“错误之处”,而加以否定,以此来保全自我,乃至以此来强化自我和炫耀自我:看我多有本事,看我多有才

23、学。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珍贵教导,几乎所有的清净智慧,一旦走向社会,一旦走进人群,很快就会被曲解得面目全非,被伤害得遍体鳞伤。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再上演的闹剧和悲剧。这种闹剧和悲剧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有自我存在,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止,时时刻刻在一代代人身上,同样也在我们身上重演着。避免此悲剧,终止此悲剧,最佳的方法就是真诚的发心。如此可知,发心是一切心性成长的前提,是持续地获得生命觉醒的动力。 我们非常强调传承的重要性。传承的意思就是,只要这个师父获得了清净的传承,那么他的教导将不是他一个人的私意,而是历代圣贤的教导;他的话不是他的话,而是历代圣贤的话。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追溯到孔子这些圣贤

24、们那里去,他们是一代一代严格地传承下来的。有些话是不能变的,不能随随便便拆的。如果你拆的话那就不叫道统,就不能叫传承了。就像太阳,天上的太阳永远是这个太阳,它是永远不能变的。师父的教导里面几乎都是这种传承下来的东西,不可以凭你那种小智小慧就狂妄自大地把它拆了再组合,你有多大的智慧,你有多大的胆量你敢拆圣贤们的教导?师父的这些传承一直可以追溯到佛陀那里、孔子那里及比孔子、佛陀更古老的圣贤那里,那么多的圣贤都不敢轻易地动摇一下,到你这个地方你竟然敢轻易地动摇、轻易地进行拆除拼接?历代圣贤口耳相传、心心相传,几千年来用性命相传的东西,你有多大的智慧,敢去妄自猜测,随意指点?你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什么叫“

25、传承”二字,你目前所需要做的是赶紧把这些思想消化吸收,这才是你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显示你那个残缺不全的小聪明,去把它拆了再组合。 这些都是发心、起心动念出了问题。所以当代人很难学好,问题重重。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再修正,把他引导到正道上来。而只有发出离心,发菩提心,才会引发出另外一些良好品德。比如说,尊师重道,勤苦修行,拥有一颗宽容、慈悲之心。只要提纲挈领,抓住这两个心,那些包容心、尊师重道之心都会随之而来。你只要把你领子往上一拉,整个衣服都上去了,是要靠这两颗大的心把这些小的心一起统摄起来。 发菩提心就要下决心成就。很多人说“我慧根不好,我可能成就不了”,“我可能年纪大了,我不行了吧?”这都是因

26、为没有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是不允许这样说话的,这样说话就犯戒,因为你已经发过誓“我一定要得成就”,你这个誓发过了以后,怎么又说“我慧根不好”呢?如果你真的发了出离心,你就再也不会说“这些都是我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改不了吧?”因为你已经发了出离心,决心要从旧有的我中出离出来,从旧有的习气中,从旧有的恶习中、身口意三业中走出来,那么这些理由、借口都是不成立的,这样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会被一些负能量所干扰,就不会再去迎合别人的观点了,你会说:“不管你们好不好,我不管,因为我已经是发过出离心的人,我没有条件讲,我没有资格讲,我是一定要成就的!” 没有一个好的发心,修行是没有用的。不仅我们在座的修行没有

27、用,所有的修行,不管儒佛道,还是瑜伽的修行,只要没有一个坚定的发心,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有成就。因为他不可能接受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接受不住就会退回来,一退回来他就失败了。这就像烧水一样,烧到三十度就不烧了,哪怕烧到九十九度不烧了那都是失败,只有烧到一百度,才是成功的。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他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极其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他没有一个坚定的发心,他突破不了这些困难的,就会误入歧途,就会退回来,那他的修行就中断了,就结束了。 在过去,不管是儒家、佛家、道家,还是瑜伽,如果弟子不恳切发心,不发这二心,他是得不到任何教授的。现在都反过来了,是先教授后发心。严格地讲,必须先发心后教授。不发心你是得不到一句真传的,因为你不是法器。不是法器就没有办法教你,教导完你又不当真,教导完你又不好好学,那教你干啥?还有之前讲到的皈依,你只有皈依了,师父才会教你。皈依不仅仅是佛家有,瑜伽、儒家、道家、基督教都有,只不过它们不叫这个名字,比如说基督教叫受洗,儒家叫入门正式进入学问之门,儒家的入门受学其实就是佛家所言的皈依。 摘选自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系列经典丛书之以心传心打坐与发心 摘选自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系列经典丛书之以心传心打坐与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