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56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名句(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名句(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名句(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名句(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名句(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名句(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名句(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周书旅獒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只因缺一筐土使得任务没有完成,。 这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大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

2、出来的。 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篇

3、名作写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这段文字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

4、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所写,是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

5、就不能陶冶性情。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共三首。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诗中写了作者的才学以及生平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慷慨陈词,抒写胸臆,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讲的是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写得出沉甸甸

6、的作品.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善于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徒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若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必定会使自己一败涂地。 1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