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7988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焕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生活中不乏美,古诗中更是充盈着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经过时间长河淘洗之后的耀眼真金,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中的美呢?一.从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画面美中国古代诗歌讲究以画法入诗,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唐代的王维等人就在以画法入诗的写法上颇具成就。读诗就像看画,如崔颢的黄鹤楼开篇呈现于眼前的是鹤去楼空,惟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飘忽不定。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独伫楼台、翘首苍天,凭栏凝思的身影。诗人抒

2、发渺茫之感后,马上收住,而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画面,于是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慨由感而生,很自然将满腹乡愁寄托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画境之中。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就画面的经营构造来说,显得极为匀称和谐,清新自然。作者将一条覆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中心。这一点颇似西洋画法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由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那低小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旺盛. 古典诗词对于中国读书人来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精神佳肴”。但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感觉到,孩子们对古典诗词是既爱又怕。既爱她的美好清晰、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又怕她在语文试

3、卷中以变幻莫测的题型出现,让自己痛失考分。本着让学生对古典诗词既保持浓厚兴趣,又不至于因考试题而对它生厌的目的,我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先让学生广泛诵读古典诗词,并初步了解古典诗词作品的写作背景,初步感知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古典诗词加以再创造,形成新的作品。再将新作与原诗词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更深切地感悟古诗词的精髓与魅力。这样的教学实践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一、广泛诵读,捕捉丰富意象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而且有些意象已具备约定俗成的思想内涵。比如“落花”,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叹年华易逝,美丽繁华不再。从诗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4、间。”(李煜浪淘沙)中可以看出作者痛失国家,感叹繁华不再有的无可奈何之情。又比如“杜鹃”,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用以表达思念之情、归家之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为了让当代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料,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怀,培养高尚品格,使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我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 一、多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读、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修养,学生边读边背,能够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

5、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阅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一般的诗词可以听读、略读、泛读,而对于古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要进行精读,然后进行背诵,进而理解诗词的深远意境。不少古诗词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不去认真读、多读是难以理解其价值的。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又如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中落弟的秀才张继在归程中,夜泊姑苏城外,深秋霜冷,渔火灯暗,联想自己壮志未酬,思绪万千,触

6、景生情,当年与他一同应试并高中头名状元的那位是准?恐怕自己无人知晓了,但张继却凭这一作品而流传于后世,究其原因就是诗歌凭其艺术魅力而感染了读者。多读、反复朗读,自然就会热爱诗词的兴趣。 二、加强字词句的推敲,打好学生的知识功底 学生语文知识功底要扎实,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大量的、动情的、身临其境的品味。如“羌笛何须怨杨抑,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这句诗用“湿”言“光”,用“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

7、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之妙恰到好处。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字写出烽烟的劲拔、坚毅,“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针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剖析透彻,学生的学就缺乏深度,浮于表象。 三、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好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让学生去赏析

8、诗词,当然欣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这里结合中学教材,谈谈几种赏析的角度。 1、要让学生欣赏古诗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为了教育小孩要爱惜粮食,往往教孩子们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不难看出,在诗人笔下前面两句仅十个字就把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形象写活了,特别是一个“滴”字,说明劳动紧张,时间紧迫,汗珠下滴,连擦一下也顾不上,农夫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又如:同样是写抗敌的爱国诗句,由于用词不同,所体现出来人物的思想境界就不完全一样。从明代夏完淳别人间中的“毅魄鬼来日,灵旗空际看”,到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无产阶级革命

9、家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文天祥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但他还是想要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夏完淳说他死后还要看到河山的收复,这种爱国精神更加值得敬佩,而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更是气贯长虹,他不是旁看,而是死后还要亲自率领部队起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作为诗人抒发某种感情的“兴起”之托,诗词中的色彩是作者胸怀情绪的集中体现,有的是以情染景,以景显情。如同样写梅花,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与杜甫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所体现的情感显然就不同;有的是以动衬静,以闹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明显的例证。 3、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古诗词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把握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于谦的石灰吟,作者借物喻志,字字铿锵,用石灰的诗句隐喻自身立志报国廉洁仕途的决心。又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用夸张手法凸现蜀道之险阻,从而表明仕途的险阻。 4、要教会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主题 “诗言情”、“诗言志”。古代诗词中,一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有的是忧国忧民,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充分表达;有的是凭吊遗迹,怀古伤今

11、;有的是愤世嫉俗,蔑视权贵;有的是忆友怀旧,思念乡亲;有的是归隐田园,怡然自乐;有的是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有的是怀才不遇,寄情山水。主题是诗词中的灵魂,如果对其中的主题没有把握好就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 四、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写好诗词的真正水平 在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仿写古诗词是关键的一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拥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如何让学生在领悟、积累的基础上去写古诗词,我认为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进行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然后是进行深度仿写,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不同的背景题材、不同的主题思想、不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仿写,通过多次的训练,达到最终的目的。近年来,我校通过省、市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在省市诗词、楹联学会专家和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引导学生写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有不少在各级报刊或杂志上发表,学生中涌现了不少爱好写作古诗词的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相信,长此以往,中华古诗词文化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