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8746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教师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时,应该从儿童原有概念出发,搭建“脚手架”,帮助儿童改善和获得新的概念。新课标中指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本课利用分层材料逐步证实这个核心概念。本课直接提出问题“弦发声时什么样子”来使学生逐步猜想并提出假设,再由实验的过程中证实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也是在来回往复的运动,从而多角度的理解振动的概念 教学背景内容分析 1 / 8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

2、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一 教材背景 本课隶属于物质世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声音单元内容。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声音产生的原因,它对学生后面要学习的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变化都是基础。学生只有理解本课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才能理解后面的声音传播和变化。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 对于听声音学生太熟悉了,但是对于看声音学生还是不多观察的。80%的孩子认为声音的产生是“敲,打,拍,吹,摩擦,碰撞”等动作产生的。他们大多关注具体、直观、表面现象。而没有观察到外力作用于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振动产生了声音。大多数学生找“隐蔽”相同点的本领有待提高。 内容分析 本课是从学生不了解的,最想知道的内容出发,开展教学的。

3、学生知道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会运动,但对于“振动”以及如何描述不是很清晰。本课细致的把“振动”放大,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振动的过程,体会振动是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发声物体的观察,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 通过观察记录会分析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和发声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前后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会观察、比较物体不发声时与发声时和发声后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 / 8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逐步形成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4、通过对多种发声物体的观察,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记录会分析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和发声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前后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 提出问题 3 / 8 听弦发声,想象弦发声时的样子 看弦发声时的样子,胳膊随着摆 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听橡皮筋发声,看皮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对发声振动不显著的材料 听小鼓发出来的声音,借助小米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对比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探究过程 总结与拓展 后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5、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4 / 8 听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借助小球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比较。 外力作用于 物体 物体发生振动 振动产生了声音 液体 水的发声原因 水的振动产生声音 气体 竖笛的发声原因 空气的振动产生声音 如何使嚓停止发音 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谈话:老师来弹奏歌曲,猜测:古筝,琵琶,吉他 同学们来听,猜一猜是什 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正确答案就是“吉他 回答:弦 吉他什么部位发出的声 音? 弦发出声音时什么样子?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学生描述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声音的产生 弦发出声音时什么样子

6、?请你在记录单上画下来。 展示学生的记录单,把画直线的和画曲线的分别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原因和想法。 师:那么弦发出声音时到底什么样子呢?我们刚才用耳朵听了,这次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拨动琴弦发声,提问:看见什么了? 教师随手板书把弦不发声学生画图 学生观察 发声物体 不发声时的样子 发声时的样子 发声后的样子 发声皮筋 物体 小鼓 音叉 皮筋 学生动手画,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 细致分析发声前后的状态变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胳膊一起演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振动”概念 二 初步实时和发生时以及发声后的验,获取一些样子画下来 事实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自制吉 它,它的弦是用橡皮筋代替的,请你上下左右的拨 一

7、拨。观察弦 不发声时与发生时和发声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 再提要求:并且把它画在 你的实验记录单上 展示学生记录单,让学生 说明想法, 用胳膊代替琴弦,听声音三 再次实一起摆动。探究弦摆动的规律 验,获取更多教师拨动捂住一根弦,立事实,进一步刻捂住,发现什么了? 验证假说 5 / 8 请你近距离观察小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是什么样子。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四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音叉和小鼓在发声时是否在动呢?怎么证明? 出示音叉秘笈,小鼓秘笈 把鼓和音叉不发声时和发声时以及发声后什么样子画下来。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梳理板

8、书,总结出振动的 概念 学生回答 解决水的声音怎样产生 解决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不发 声时的样子 发声 时的样子 发声 后的样子 实时后测有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后测学生的教师出示嚓,用小锤敲击一下,怎样让这么刺耳的学习 声音迅速停止?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6 / 8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本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提问、猜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 实验一:橡皮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变化 实验二:小鼓,音叉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变化 实验三:水和空气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

9、的变化 评价量规: 水平1:学生不知道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还是认为是“敲,打,撞击”等动作发声的,没有关注内在原因。 水平2:学生知道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原因不能用“振动”做解释 水平3:学生知道物体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原因能用“振动”做解释。 7 / 8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教学反思 在最初时本课的材料是钢尺,皮筋,小鼓和音叉等,但是发现钢尺存在不易操作,不好解释看到现象等缺点。所以用吉他这种材料导入,让导有所用,与后面的橡皮

10、筋形成类比。在分析振动显著材料时效果很好。 在振动不显著材料上采用的是小鼓和音叉,小鼓采用自制小鼓解决了材料缺少和噪音等问题。在几次试讲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比如没有及时板书,不及时追问,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语言太碎等问题。 在前两次试讲中,对于振动的概念没有更细更透的看发声时的变化,学生在理解振动发声这一概念上还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理解,不能深刻理解你,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对于前概念的转变没有什么太多。这样的探究就像走过场一样,带孩子看了一遍它熟悉的东西,可以说是一节无效的课。在理解这一深层含义之后,我做了及时修改,在理解是振动的含义时细致让学生观察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的现象来理解振动的真正含义。 在讲完这样的一节课之后我明白了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的8环节,在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么观察,观察到了什么,怎么描述这样的事实的能力。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