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8759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处置群体性事件四部曲 一、精心谋划处置策略 当前,发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除少数事件由于坏人操纵,演变成暴力性质的刑事犯罪外,大部分属于非暴力性质。因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始终坚持“三个高举”、“三个慎用”原则,最终目的是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因此,在事前调查的基础上,务必要重视事件的调解环节,力争通过调解以稳定局面,防止事态升级、恶化,同时应积极谋划处置策略。 1、攻心为上,分化瓦解。针对事件调查的初步结论,要充分认识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这一重要定性,应采取“攻心为上”的首选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攻势和政策

2、教育,晓以利害,指明出路,对组织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思想教育,引导其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对从众者讲明事实真相,揭露少数为首分子操纵闹事的阴谋,达到最大限度地孤立少数顽固分子、分化组织者、争取中间大多数群众之目的。 2、釜底抽薪,“釜外”降温。有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闹大,并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多复杂,工作多难做,而是被“轰”起来、“炒”起来的,也就是说和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要采取面对面与群众直接对话的方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宣讲相关法律政策,严正指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面对面对话中还要切实考虑群

3、众合理、合法诉求,并立足“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缓解群众对公安机关介入的对立情绪和增强互信度,达到“釜”外降温的成效。 3、未雨绸缪,谋划在先。凡事预则立。群体性事件处置更是如此,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往往要求公安机关领导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断。因此,在充分把握群体性事件动态、特点的基础上,作为指挥官更要深入研究,充分预见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处置方案,方案要涵盖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领导、任务分工、警力配置、处置措施和纪律要求等等。其中任务分工要结合本地实情、警力装备等到要素确定,相应成立情报信息组、交通管制组、现场警戒组、穿插分割组、抓捕行动组、调查审

4、理组和机动增援组等,以保证参战民警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做到临战不慌、处置不乱。 二、果断决策处置措施 通过对事件起因、性质、规模的详尽掌握和前期说服劝解工作,而群体性事件仍未平息,且出现严重暴力行为,或虽无暴力行为但已对公共秩序、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如不制止可以发展为更大群体事件的,要果断决策,敢于善于用警,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平息事态,使事件得以妥善处置。 1、大兵压境、行动迅猛。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处置事件时,要备足备强警力和装备,形成大兵压境之势。出击时要势如迅雷电击,把为首分子和骨干分子先行抓捕并带离现场。只要为首分子、骨干分子被抓走后,其余的事件参与人员一般都会很快散开,对仍滞留不

5、走的人员,必要时可强制驱散。同时,要一鼓作气,立即清理现场,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给聚集者缓气商议再次聚集反弹的机会。 2、配合紧密、整体协作。现场处置中,特别是现场警戒组、穿插分割组、机动增援线和拍照摄像组等都要紧密配合,支援抓捕行动组的行动。尤其在警力配置上要注重警力的优化组合,以发挥各警种在实战中的优势。如处置中,要将具有丰富抓捕经验的刑警安排在抓捕组,负责对挑头闹事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现场抓捕;对熟悉现场环境的责任区民警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治安民警有针对地部署在现场劝解组工作,以利于劝散围观或聚集群众;原则上警力组成以部门为单位,由各部门负责人带领等,从而实现配合默契、协作有序。 3

6、、选准时机、策略灵活。处置中,选择和把握好出击时机至关重要,选准有利进机,就可能取得最佳效果。选择时机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警务和装备调配充足;基本证据已收集到位;为首分子已被认准且所处位置已确定;事件参与人群组处于疲劳、松散时段,便于公安人员行动等等。 三、深入细致展开调查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群体性事件也是如此,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规律可循,往往是群体成员法制观念淡薄,在“法不责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思想觉悟这一内因支配下,又受外部因素的诱导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深入事件发生区域,细致、到位地了解群体性事件起因

7、、性质、规模及诉求聚集,获取第一手资料,使指挥决策者“耳聪目明”,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这是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的前提。 1、全面把握事件的性质及范围。在事件处置中,要始终将情报信息工作置于突出位置,每起事件的调查,都应该根据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视情抽调由治安大队、国保大队、指挥中心、法制室、辖区派出所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前调查组,运用公秘结合的手段拓宽信息渠道,广泛搜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类情报信息,对事件展开全面的调查。一方面,组织社区民警和治安、国保等部门警力,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相关部门和单位,掌握引发事件的起因、群体成员规模等基本情况及社会面的热点敏感问题和不安定动向;另一方面,组织

8、指挥中心、法制、国保等部门警力,对获取的情况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并对照法律法规以准确判断事件性质和对群体者诉求是否合理、合法予以综合分析、辨别。 2、锁定事件组织策划者的证据。获取现场证据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准确打击为首分子的保证。在调查取证中,主要要以秘密调查为主,充分利用录音机、摄像机进行录音、拍摄以固定证据,特别要有针对性地调查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和骨干分子在事件中的作用和活动情况,从而查明事实真相,确定违法犯罪人员,这样不仅为果断处置事件和事后依法处理提供可靠证据,而且也对现场上的不法分子产生震慑和约束作用。 四、完善后期处置工作 巩固处置成果是处置群体性的重要根本。一个群体事

9、件在现场被处置,不等于这起事件已彻底平息,只是矛盾暂时或相对缓解,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对立情绪并未完全消除,若处置不好,不安定因素仍会滋长甚至反弹。因此,当事件平息后,还必须重视善后工作。这阶段需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分析事件的全过程,总结经验与不足,对群体性事件中群众提出的合理部分,要想办法解决,以彻底化解引发事件的内在问题,达到“治本”的最终目的。 二是做好事件参与人员的处理工作。对已触犯法律的,要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依法惩处,并要做到快查、快结、快处理;对重点参与人员要落实好控制措施,加强信息情报工作,防止继续聚集滋事。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事件处置后,要利用各种媒体,跟上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置过程的有关真实情况,这不但可以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知情欲望,也有利于事件得到公平、公正处理和增加透明度;还可以使民众将视线从事件本身转移到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的理解上,而逐步淡化对立情绪,巩固处置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