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题(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题1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它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3极点 答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2、4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6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7有氧氧化系统 答: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8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
3、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 9应急反应 机体在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的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10.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 的分解;而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的 分解代谢。ATP;糖、脂肪、蛋白质 2.ATP再生成过程,通常包括 和 两种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3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和_。 一定刺激强度;一定作用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4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_,它包括_连同所
4、支配的_。 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全部肌纤维 5.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三类,即_、_和_。 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固醇类激素 6.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 和 。 内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7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 分压差,扩散 8. 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 HRmax=220-年龄 9. 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10.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 度, , 和运动时间。 运动强度 运动形式 运动频率 11.ATP再生成的代谢方式,可分为 和 两种方式。 有氧 、无氧 12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 和 两种能量系统。 磷酸原系统;乳酸
5、能系统 1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在_作用下,产生_。 有效刺激;动作电位 14构成骨骼肌的基本组织,除肌组织外,还有_和_等 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5.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_、促进脂肪_,分泌过量时可抑制糖的_。 合成、分解、氧化 16.憋气时,胸内压呈 ,导致 困难,心输出量 。 正压,静脉回流,减少 17.训练导致安静时呼吸深度 ,而呼吸频率 。 加大,下降 18. 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 和 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 的标志。 搏出量,心率,贮备力 19. 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 及 ,维持体液pH值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含量
6、比例 20.体适能由 和 组成。 健康体适能 技能体适能 1简述ATP分解与再合成途径。 体内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ATP的分解。ATP分解是Mg+2依赖式ATP酶作用下,通过断裂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DP和磷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式如下: ATP-酶 ATP-ADP+Pi+能量 此外,反应所产生的ADP在肌激酶作用下,可继续分解, 通过断裂第一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MP并合成一个ATP。 MK 2ADP-ATP+AMP ATP在细胞内的贮备很有限,必须是一边分解一边合成, 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ATP再合成途径主要有三条:磷酸肌酸分解;糖酵解; 糖、脂肪,可能还有蛋
7、白质氧化分解。这些反应途径所释放的能量供ATP再合成。 2. 简述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运动性疲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按局部和整体划分:局部疲劳是指以身体某一局部持续运动导致的局部器官机能下降。如局部肌肉训练、专门动作训练等。整体疲劳是指由全身运动引起的机体调控功能和多器官功能下降导致的疲劳。如马拉松、铁人三项、足球比赛等。体育运动中,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并非是局部疲劳的代数和,整体疲劳更为复杂(2分)。按身体器官划分:骨骼肌疲劳是指骨骼肌持续收缩导致的收缩功能下降。如力量训练后,肌力下降,肌肉僵硬等。心血管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心脏、血管系统及其调节功能下降。如运动后
8、心率恢复速度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心电图S-T段下降等。呼吸系统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呼吸功能下降。如剧烈运动时,使呼吸表浅、喘急、肺功能下降等。按运动方式划分:快速疲劳是指大强度、剧烈运动引起的功能下降。如短跑、投掷、跳跃等。慢速疲劳是指小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导致的功能下降。 3. 简述“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随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缺氧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内环境得到改善,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复,产生“第二次呼吸”。 4. 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输作用:血液能携
9、带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氧、水和电解质,输送到全身备组织去,供应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需要。同时能将组织代谢的产物,运送到有关器官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血液能携带体内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到相应的靶组织,参与体液调节; 调节作用:缓冲酸碱的功能: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以及血浆中的缓冲对,能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值稳定;调节体温功能:血液含有大量水分,水的比热较大,可吸收较多的热量、缓冲体温变化和运输体内热量到体表散发,从而维护体温的相对恒定。(3)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浆中所含的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的侵害。血小板
10、和各种凝血出于有防止出血的功能等,从而对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5. 指出糖在体内存在的形式及血糖动态平衡的调节 体内游离糖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浆内,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另一种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血糖。 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糖浓度随进食、肌肉活动等情况而有波动,但空腹时,血糖的浓度较为稳定,约为 80120 mg.100ml-1 。血糖浓度动态平衡的维持有赖于体内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素等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1、在血糖相对稳定的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6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 “极点”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或氧供不足,乳酸堆积,血液PH值下降的结果。此时,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紊乱。这些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使运动动力定性暂时遭到破坏,运动强度也暂时降低。 7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如何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的?。 生长素具有影响长骨生长的作用。人幼年时缺乏生长素,将导致侏儒症,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性成熟延缓;成年后,长骨已停止生长,此时若生长素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临床表
12、现为肢端骨增生为特征的肢端肥大,同时内脏组织也增生肥大。甲状腺素除影响长骨的生长发育外,主要还影响脑的发育。婴幼儿甲状腺素缺乏,将导致呆小症,其临床特征为身高和智力发育障碍。 8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组成,即: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1为晶体渗透压,它80%来自于Na和Cl。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小,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 由于血浆蛋白一般
13、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蛋白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由重要作用。如果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将下降,可因组织液回流减少而形成水肿。 1.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2秒左右。因此,ATP必须是边分解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ATP再合成的需要。 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如图示不同强度
14、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 CP C P 无氧供能 ATP G或Gn 乳酸 能 吸能过程 放能过程 (乳酸能系统) 直接利用 糖 Pi ADP Pi 有氧供能 脂肪 O2 H2OCO2能 蛋白质 2. 论述运动减肥处方的制定原则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减肥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运动处方是否适用。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要素,同时还有注意事项。在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所制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练习频率应在参加者体质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安全范围之内。可接受性。运动方式应使参加者感兴趣,能坚持下去,运动费用能够承受。有
15、效性。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减肥运动,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等良好效果。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做医学检查,判定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减肥目标和计划。每周体重下降以0.5Kg为宜,否则不能真正长久地减肥。确定目标后制定运动处方及实施方案。在实施运动减肥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在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热量的过多摄入,主要是控制脂肪、糖类和食物总量的摄入。减肥健体运动方式应有氧运动为主,如耐力运动:长距离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等,辅助运动项目:太极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操等。也要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即在增加能量消耗的基础上,增加瘦
16、体重。力量练习应根据肥胖者脂肪堆积的部位选择。脂肪堆积在腹部者主要是进行仰卧起坐及抗阻性抬腿运动等,脂肪堆积在肩、胸、背部者可做哑铃操及拉力器练习等。每次运动时,要注意在开始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结束时做好整理活动,运动过程中细心观察体会主观体力感觉程度,过于轻松或过于吃力,可对练习的内容和运动量做适当调整,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发生,以第二天不感到很疲劳为宜。 3.试述肌肉收缩的三种基本形式,试比较它们的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依据肌肉收缩时长度或/和张力的变化, 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它们的力学特征及应用: 缩短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长度缩短,做
17、正功。在人体运动实践中,缩短收缩是实现身体各种环节的主动运动,改变身体姿势,加速跑等原动肌活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拉长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肉被拉长,长度增大,做负功。在人体运动实践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肉收缩长度不变,做功为零。在人体运动实践中,等长收缩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4. 激素对急性负荷的应答特征以及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的基本特征如下: 1)应激激素水平在急性运动过程中会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与运动负荷强度和/或运动持续时间相关; 2)对主要应激激素而言,运动中要引起水平升高
18、,需要一个激活激素升高的运动强度阈值,而且,激活不同激素升高的阈值不尽相同。 3)长期运动训练后,激素水平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去补偿”现象,表现为反应幅度更加精确,机能更加节省化; 4)经过长期训练后,不同激素变化的综合结果总是朝着有利于运动的趋势发展。 1 234. 56789 10 1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2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3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多二倍多。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5肌纤维平行排列的肌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肌肉的长度愈大,肌肉所做的机械功也就愈
19、大。 6.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协助神经系统精确地控制身体机能的变化,确保各种机能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7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8肺回缩力和胸内负压呈正变关系。 9.除极少部分用于合成代谢外,生成的碳酸绝大部分在肺重新分解释放CO2,然后呼出体外。 ( ) 10.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房收缩,房内压升高,迫使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1 2. 3. 4 5 67 8 910 11.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12在100m赛跑中,肌肉内CP含量在开始阶段迅速下降;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13.脂肪分
20、解代谢的特点是: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 14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15人类骨骼肌纤维的分配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16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17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18胸内负压对肺泡扩张、肺通气、肺换气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都有意义。 19. pH值是溶液或体液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20.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心率贮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1. C2. D3D
21、4. C5. B6B7D8C9.A10 D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D影响 2 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 A、主要是糖类 B、完全依靠脂肪 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 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 3 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4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膜的Na+-K+泵作用。 D.Na+和K+的易化扩散; 5 通常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
22、,速度恒定;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6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 A 胞膜受体结合;B 胞浆受体结合;C 核受体结合;D 兴奋型G-蛋白结合 7 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A红细胞比容 B血液的温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氧分压 8 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组织。 9. 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 A、窦房结;B、房室结;C、希氏束;D、浦肯野氏纤维。 10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 入球小动脉血压 B 出球小动脉血压 C 肾动脉血压 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1 C 2
23、D 3 D 4.B 5 C 6 C 7 B 8 D 9.B 10 B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D 运动学 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A、生成乳酸 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H2O和CO2 D、不需要氧 3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 A.局部反应;B.局部兴奋;C.电位变化;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4.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5.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 A.只做等张收缩;B.只做等动收缩; C
24、.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6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 A氨基酸类激素;B肽类激素; C类固醇激素;D蛋白质激素。 7.血浆的pH值稳定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缓冲对是 ( )。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 C蛋白质蛋白质-Na DKHCO3H2CO3 8体内氧分压由高向低的顺序通常是 A:静脉血、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胞 B: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气 D: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9脉压是指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10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 ) A 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滤液量 B 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滤液量 C 每分钟一侧肾脏生成的滤液量 D 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