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我校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这些学生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自我放任,普遍学习成绩低下,没有自信心。本文从学生的现状着手,查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教育 问题 策略 一、现状及研究意义 我校一共有300多名学生,而这些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
2、、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从多个层面关注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 “破旧油亮的外套,黑乎乎的小手和脖子,怯生生的眼神。”很多这样带着“乡土味”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乍看上去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成为班级当中特殊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在一种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这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他们往往会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来抵制各种外界干扰,面对这样一种环境,甚至会感到自卑。 缺乏正确教育,自我放任
3、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然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缺少基本的教育方法,有一部分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养成习惯需要加强。 学习成绩低下,缺乏自信心 3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没有自信。 三、问题的原因 忙于生计,无暇顾及 乡镇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以后孩
4、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课后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逗、骂人、起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之间不团结,班级不安宁。甚至与社会不良人员走在一起,养成各种恶习。 打骂为主,说教为辅 由于父母职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会有较大差别,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家长的影响,家长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表现出一种期望,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促进
5、作用。班级中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作为家长不仅可以及时的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而且还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断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本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有的甚至不识字,缺少基本的家教方法,管教孩子和犯人一个样,打骂为主,说教为辅。要么对孩子的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种“放任”的家庭中,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 忽视人格和自信心培养 即使有父母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考试考得不好或者犯错误时,许多家长并不究其原因,而对孩子
6、实行打骂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受到损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学习成绩低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四、解决措施 4 以爱感化,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威曾经说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外来务工子女不同于本地学生,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造成他们孤
7、僻的现象。这些自信心欠缺的学生不敢大声说话,或者说话时非常紧张。为了有效的消除这种胆怯的心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1、教师的爱。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首先端正思想,“摘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让学生登台唱歌、演讲、讲故事、朗诵、展示自己的特长等等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尝试中突破心理障碍
8、,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并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 2、学生的爱。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作为班主任,能够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的意识,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龄段的孩子交往起来往往更容易,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志趣相投才能协作得更好。作为班主任,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
9、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交友习惯、行为心理等,然后把情况大体相近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 5 以便他们因为志趣相投而友好交往,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把家庭住地邻近、家居习惯相仿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他们双休日、节假日能在一起交流学习。在与同学的交融中,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性格转化。 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双方面的配合,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才会有显著地效果。 1、对外来务工子女要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
10、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不但要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教育,更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各自的特点,实施教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因此,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力争做到细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给予他们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从最细微处入手。实验中可以依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以“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为教育原则,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训导,形成由大化小、由小化细、纵向推进、由低向高的发展模式。 2、家校互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进
11、行教育。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除了学校在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上的努力外,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沟通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味地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学校教育必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成长,唯有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联动效果,教师的教育成果才可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家校通是一座能帮助老师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取得联系的方便快捷的桥梁。尤其作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学进程借助家校通这一平台延伸至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针对学生中的这一特殊群体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为了工作大部分都是早出
12、晚归,不能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在第一时间得知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及时了解学生该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那么家校 6 通则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的有效渠道。通过 “ 家校通 ” 短信平台,老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测验考试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通过具体
13、的情境和形象来表达现象,本质越有说服力,孩子在感情上受到的感染就越明显,对抽象的思想就越容易理解。”这段话指出了家长会的重要性。学校平常有计划地开设教育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辅导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子女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进步。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共同的目标,学校老师与家长都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打好知识基础,增强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
14、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自信心、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差这是事实。因此,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只有当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所以,教师不时地寻找这些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养成。而这些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多是由于学习总是失败,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所以,可以从实际出发恰当地为他
15、们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他们就能通过努力达到他们能够实现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就获得了自信。其次可以以鼓励为主,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善于发现学生的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好孩子都7 是夸出来的!”也就是说,您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对其多加鼓励和夸赞,以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帮助其建立成就感。 2、降低难度,从头做起。 由于学生在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其成长环境和各自经历不同,他们在学习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协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不可强求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
16、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外来学生与其他儿童一样有受到表扬、给予肯定、获得奖励、引起注意等心理需求。想方设法让他们确立自信,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3、发动学生,结好对子。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他们所崇敬、爱戴的人。青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学生看到了教师为了这些外来学生呕心沥血毫无怨言,很愿意帮助老师分担工作压力,对这些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根据这些外来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给他们每人配备一名既能管好自己又有时间去帮助他们的品学兼优的小老师,开展结对子活动,每天督促并辅导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7、,从学习习惯开始抓起。 4、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当学生确定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尊重后,就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影响其子女教育,这给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学习带来困难,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起点低,进步慢,行为习惯较差,扭转他们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对学校教师的基层工作难度很大,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转化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不能急躁,要用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外来务工子女中的问题学生,学校真切的体会到教师身上所承受的重担。只有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才能在外来务工子女的数学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