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西风.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9161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谢西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谢西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谢西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谢西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谢西风.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谢西风多谢西风 刘雨农 多谢西风! 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我曾慢步登

2、梯:郊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春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要“多谢西风”? 答: 2文中第段描写秋景,可谓“有声有色有味”,你能找出相应的语句么? 答: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A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B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高远而湛蓝,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答: A句:那池

3、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 B句:那池中的游鱼,一群一群地游过去了。 答: A句: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 B句:长着绿色羽毛的翠鸟儿,嘤然一声,鸣声悦耳动听。 答: 4作者在第段中写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你认为这样写好么,为什么? 答: 1因1.为西风吹送给作者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 2有声:一切虫儿的歌唱;有色:水的澄清;有味:花的芬芳。 3A句中写天,“庄严而纯洁”,赋予天空精神内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就不只是客观的天色,而同时包含了自己对天空的景仰与喜爱,所以A句更好。 A句写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联想丰富,恰倒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们活泼可爱的情态,所以A句更好。 A句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比作“绿衣仙女”,又相应地写她清晨的啼鸣,“仿佛报道晨妆才了”,更显得娇媚可爱,而天地间也因此显得情趣横生,所以A句更好。 4作者将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表明在作者心目中,秋天与春夏一要,都有盎然生机。这样写,才更突出“感谢西风”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