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858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打造更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增效于课外”,如何才能真正在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打造更高效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前预习是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配合,促成互相影响的基础。我曾在班级中调查,很多学生在课前几乎不会预习课文,即使有“预习”也只是象征性地看一遍课文,很少有学生再进一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预习时能从课文中搜取适当的感性知识,

2、并产生一些对问题的粗浅看法,课堂教学中就有了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源泉,缺少了这一环节,课堂上出现教师在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在下听得兴味索然的情形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做好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预习不应该只是学生的行为,作为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在正式上课前,我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读几遍课文,珍惜与文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充分利用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课文的类型和教学需要,适当地布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指示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有必要,还可以适时地上一些

3、预习课。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疑问记录下来,上课时可以拿出来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布置预习,学生实施预习到教师检查预习这个阶段,充分地感知课文。学生在预习、质疑这一过程,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开端。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的中心环节。 新课程改革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上述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的过程。 1、创设良好的氛

4、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在探索知识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因此,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和谦逊的态度,创设一个心理宽松,具有亲和力的班级教学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气氛里,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有了发挥自我才能、发挥个性的空间,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读书。即便经过了课前预习的阶段,学生对课文也只是有了最初的印象,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实现

5、主动学习,让教与学得到有机的统一,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在上课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说,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思维的起点,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能切入课文的要点,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把自己摆在主体的位置上,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主动探求答案,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迈进,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之上,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节课伊始,我都会用多媒体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齐读,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时,让学生带着体会作者感情的目标读书,读完书后谈感受,文章的感人力量从何而来?学生就能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感

6、情。 3、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传统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的表现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复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不学。传统教学这种教与学两方面机械叠加教学模式的弊端已被人们所了解,作为指导教师如何上课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过程与结论统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是统一的,但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 因此,必须转变以往在课堂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能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享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有交流、表达自己体验、感受和认知的机会,有品味、揣摩、鉴赏、运用语言的活动,而不是直接从我的口里得到一个现成的、机械的结论,这个学生参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实际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台上的表演活灵活现,讲台下的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笑作一团,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气氛特别活跃。因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4、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学习能力是指影响学习活动

8、效率,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学生如果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还应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1、多动手,勤用圈点批注 平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出一些经典的字、词、句,或在自己欣赏的文段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文章的理解,让他们边动脑边读书,日积月累就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我让学生就小弗朗士前后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批注自己的感受。经过批注,学生能更加体会出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情感,从而体会他前后对先生态度的变化,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和文章内容,也就容易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

9、情感共鸣。 2、多动脑,善于质疑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善疑好问的习惯。这些方法有: 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圈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小组讨论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 在比较中质疑。将有比较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从而提高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安塞腰鼓时,把它与观舞记比较,同样是写舞蹈的文章,二者在语言特点、给人感受上有何差异呢? 通过质疑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问题,并在接下来讨论环节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时间,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

10、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研究的习惯。 三、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课外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拓展学生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主动学习。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语文。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街头、超市、广场等地搜集广告语,

11、学写广告语,或者对一些不规范用字的路牌、商标进行搜集,并提出改正方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一些优秀电影、电视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完斑羚飞渡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没有消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可可西里写观后感,也可以在校内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倡议全校师生保护野生动物。在学习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时,可以带领学生踏春,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亲身体验春天的气息,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教育是要解放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有效地解放学生,打造更高效课堂,减轻当下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