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953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

2、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过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 如何利用文本,挖掘教材内涵 1、用教师的导引帮助学生感受教材的人文内涵。新课标用得较多的词是 “感悟”,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产生的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是独特的体验”。许多优秀的教师就是用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教材的人文内涵

3、。比如,山东省的张伟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再见了亲人,谁是亲人?”这是第一个层次,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这个从文本中就可以看出来,比较简单。接下来的是第二个层次: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回国的时候,跟朝鲜人民告别,说再见了亲人。第二层意思就是说,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是过去大家比较忽略的。第三个层次:我们的“再见了亲人”,是战争年代结成的血与火的亲情,那么,在和平年代有没有这样的亲情?大家发现,张伟老师通过三层推进为再见了亲人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开掘了二十一世纪的人文内涵。最后揭示了“只要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 要学引导生感悟文本中的内涵,语文

4、老师必须要自己有感情地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首先是语言要有情感。窦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是怎样用自己生动的话语调动学生情感的呢?结课时竇老师说:“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却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窦老师通过自己这样有激情的语言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2、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经历喜怒哀乐的过程。

5、读是最好的也是最实用的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朗读来感悟,来体验感情。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洋洋,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呢,并不因为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出对话双方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文中的小枣树和小柳树,这样,也就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枣树最后的那段话,你看:“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

6、那么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生在读的时候,把自己也当成了小枣树,于不知不觉中受到角色感染。 通过表演也可以实现体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两只鸟蛋一课,写一个孩子拿走了两个鸟蛋去玩。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看到鸟蛋不见了一定会不安的。有位老师执教时,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鸟妈妈的不安,然后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演一演,孩子们都小心地捧起鸟蛋,放回鸟窝。在表演中,孩子们会有一种情感的体验,会觉得,自己这么做很崇高,是把两个小生命送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3、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富有人文内涵的语言实践活动。 单纯的机械的语言训练会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我们怎么样结合课

7、文特点组织具有人文内涵的语言实践活动呢?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一位教师执教时就组织了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情境: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这张小卡片,听到商场里响起圣诞快乐的音乐,她会在这张小卡片上写些什么呢?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金吉娅,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小卡片上,连同那个布娃娃一起,送给那个小女孩。角色转换:学生写完以后,同桌合作诵读并赠送卡片。一个孩子写道:我想让你也拥有一个美丽的梦 当然,在强调发掘人文精神时也应该尽量避免的是:只注意人文因素,忽视语言因

8、素,语言实践没有落到实处。过分强调人文性,语文课就上成了思品课。只考虑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忽视语文本身的语言因素。这种现象在第一学段比较普遍,尤其是年轻的老师,选择上公开课的课文,喜欢先可以唱歌、画画、表演的课文,在这堂课上,有唱的,有跳的,有演的,唯独没有语文的。这还是语文课吗?后果则是,致使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教学实效性差。 棉花姑娘这篇课文后要完成一个连线题,并且说一说,怎么说呢?老师引导学生先连线,单个地说一句话,再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并适当拓展:燕子会捉天空飞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会捉棉花地里的蚜虫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完整地并有所拓展地说这样一段话,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迁移运用了文本特色语言,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而言之,人文性除了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该包括品味语言本身的韵味,感受其文化的内涵。只有立足于文本本身,密切结合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语文训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