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生物学家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几年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未能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
2、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为突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此观点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 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的形成,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如:在上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一般科学的探究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
4、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散发思维和想象是关键。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是教师引导教学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在上“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这一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捕捉鼠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鼠妇为什么会跑?是被吓着了?是怕光?还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
5、是关键。接着探究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通过探究,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和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养成和发展。 3、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实验能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方法式转变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
6、。探究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既有实验的方法,也有观察,调查,测量的方法,这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养基础。好的教学方法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会使学生感知到获取知识不能只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积极动脑领悟。才能懂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必须: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信息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
7、创造。我们都知道细菌的发现,如果没有列文虎克敏锐的洞察力和辩析力,就不可能有巴斯德的细菌的自然发生学说和为人类防病治病的贡献。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想象特别的丰富,有的学生用塑料泡沫做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有的同学用塑料壳做植物细胞“细胞壁”,有的同学用熟透的香蕉做“液泡”,有的同学用巧克力做“细胞核”,有的用绿豆做“叶绿体”。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很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想象力。掌握了知识点。培养了“创造”的成功愉悦。 学生的这种求新,
8、求异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是科学素养的基础,我们应给予鼓励和发扬。 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进展。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一,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了解科学“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与“社会伦理问题”、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我国
9、科学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实破。给社会经济生产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自己国家吃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的了解,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人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是课程和教学课改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10、,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谈谈培养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几点意见 在初涉初中生物教育这段时间,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专门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最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我认为科学素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从这一观点
11、出发,从我们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要坚持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我们所设计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安排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注重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基于以上几点关于生物科学素养的描述,结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感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展开: 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家在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研究时,观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观察是积累感性认识,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同样离不开这个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中
12、的现象。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学生根据实验方案,从种子选取、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中水分补给、温度的控制等都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注意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发生的变化,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不同情况、种子萌发过程中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每天生长情况又有何不同,并能否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这些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与观察细致性、全面性。 为了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带到野外,例如在学习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时,可以带学生在校园内认识常见的裸子与被子植物,笔者还在市场上买来了一些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3、的种子,并注意观察它们的区别。并且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同时要求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资料来查阅这些动植物的特征,这样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实验能力的培养: 1.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动手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时,由于细胞较小和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笔者要求每以为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来制作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又比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时,笔者就在班级里发动一个制作豆芽的比赛,学生在制作豆芽的过程中就把种子萌发的条件较为深刻的掌握了。这样学生在这些动手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本知识理解深刻,而且还会极大的
14、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大大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2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生物教材的探究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调查身边的生物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调查二中里的生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五人为一组,自由搭配、选择小组长,形成有组织分工的小组。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一条合理的调查路线,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制作植物标本,有的负责小结汇报。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
15、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取长补短、团结合作的机会。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环境。 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生物学表达能力的结构是由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操作表达能力来构成的,这三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学生缩合的生物学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表达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 1质疑、讨论、答辩,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时,课堂上请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案,由同学进行质疑,进行讨论答辩,通过答辩促进学生间思想交
16、流和相互间的了解,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争辩而争辩。所以控制课堂秩序是关键 2 .利用作业,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让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学事实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并且教师要正确地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能用文字有条理地书写出来,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但要注意答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要注意学生书面表达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具有逻辑性,用语是否简洁,是否专业?必要时,教师要给予示范。例如:在画生物图时,有很多学生在画较暗的地方采用了素描的手法,这就不符合生物图的画法,而是用细点的致密程度表示。
17、教师应给予指正和师范。 3 .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能力 实验操作是人们表达实验思路和设计的动作语言。因此,生物学实验操作组成了生物科学的独特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特别是启发性、探索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操作表达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要求学生在课前把内容预习一遍。上课的时候,首先把这节课的目标列出来,然后在给他们十分钟时间,结合学习的目标,把疑问的地方作下记号。然后笔者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一般性的简易内容就启发学生自己去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18、性,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笔者在讲课过程中,还不时通过提问,让学生口头复述一些重要概念,这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又可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通过这样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逐渐养成并不断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他们今后通向成功之路储备了充分的潜力。因为掌握了自学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自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理念,生物新课程标准当中也相应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
19、学习,贴近生活实际”, 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和新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水平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从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追求的并非对生物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并非限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并非生物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学科化,而是强调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
20、系,因此将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具体内容 生物科学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比较重点的一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精神所抱有的好奇心、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科研工作作风以及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并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另外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学虽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处于缓慢的修正之中,绝大多数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21、世界上还有许多事物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等。二是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是可以受益终生的,让学生们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且科学探索是重过程胜于结果的过程,其过程主要的步骤和技能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作出预期、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三是主要运用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思维方式有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 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意义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运用 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课程标准同时也对科学素养进行了界定,主要就是能使学生以后
22、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对生物科学素养的界定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上不难可以看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三维目标得以检验的有效手段。 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的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成人”,即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人才,就科学教育而言就是让学生成为具备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有效地运用它们去造福人类的建设者,而不是只具有科学知识而不理解其真正内涵的“书呆子”,而是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祸国殃民,给人类带来灾难得“恐怖分子”,即提高他们
23、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加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以理解科学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对科学这把“双刃剑”的认识,更好的去利用科学。 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 借助生物科学史或经典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思维的启迪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并且这样的事例在中学生物课本中有很多,例如“探求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探索过程”,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过程”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践发现过程”等。同时诸如“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
24、的实验”以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试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的范例。 发挥实验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以及学生亲身实验设计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科学真理追求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验证性实验,要讲清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想和每一步骤的作用和意义,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鼓励他们积极地对其进行假设和猜想,提高他们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至于他们能真正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实验,并从中学到一些规律性的科学方法。真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从中学到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还在中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它对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完善与发达,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虽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课程改革中的发挥的作用,就一定能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