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344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时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这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是教师人人都有可能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教师厌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由于升学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工作单调重复等因素影响,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职业倦怠令教师心力交瘁,倍感痛苦,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经历三种心理反应过程:一是情绪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常常畏惧早晨去上课。二是人格

2、缺失。对学生存有消极态度,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见到学生也不理睬。三是降低成就感。一旦发现教师职业为他们提供的反馈很少,不足以满足其成就感,就不愿再作努力,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 影响教师能力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客观环境。下面从这两方面谈一谈预防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1、引导培养浓厚的工作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喜好情绪和态度,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兴趣浓厚,就会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去工作。教师要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必须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教育是人类社

3、会最崇高的事业,在他身上维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没有教师的辛勤培育,就没有少年儿童的进步和成长;没有一支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没有全体教师勤勉敬业、乐于奉献的劳动态度和创造热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无从培养,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无从谈起。引导教师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就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激发、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现主人翁意识,把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减轻教师社会、家庭压力。建立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竞争机

4、制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2、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长短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利于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利于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能以平静、愉快的心情从事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自我认识是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基础,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才能有客观的自我评价。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能自觉地消除“自我中心倾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过分强调自己所教课程的重要

5、;将自己讲授的知识绝对化,认为自己所讲内容绝对正确,学生一旦提出质疑,便认为是“吹毛求疵”,不仅使自己固步自封,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师生间是“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主从关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妨碍教师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应当努力消除。 3、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教师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常有不顺心的事,如果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往往会有不理智的表现,甚至会迁怒于别人。在这种易动感情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高兴时,不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时,不心灰意懒,丧失进取心。作为教师,应当把私人的一切烦恼忧愤都置之教育教学活

6、动之外,以平静乐观的心情投入工作。 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包括能抑制无益的冲动。当来自学生、同事或领导方面的信息刺激超出教师的自我认识之外,常会引起教师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便会发生与学生、与同事甚至与领导的对抗,影响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特别是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产生不良的教育效应。教师应当善于抑制一些无益的冲动,才能不失教育者的身份,才能利于发挥教师积极的育人效应。 4、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行为是感情驱使的结果。特别是面对学生,如果教师情绪发作,难以自抑,就容易变为斥责甚至体罚学生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对此,教师务必注意。在现代社会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上的尊卑

7、、贵贱之分。即使学生的过错有伤教师的体面,教师也不能专横粗暴。讽刺、体罚、训斥、辱骂等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人权的侵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器重、爱护和帮助。对学生体罚,不仅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还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当从“师德”和“育人”的角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5、增强自律意识 自律是指教师自觉按照教师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严于自律的教师,才能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育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在教师职业人格的基础上。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教师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必须具有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完美结合的完善的职业人格。教师的职业人格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它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检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职业人格,影响和造就青少年一代的美好心灵和理想人格。 6、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环境、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因素诸方面的多变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教育这项育人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人们要用全新的观念审视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

9、和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相应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要努力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固守过去,不能固步自封,而应有一种开拓进取意识和积极探索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孜孜求索,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又富有个性色彩的业绩来。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真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在乎课堂、校园、学生、教材、班级等等这些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方方面面,更在乎校园之外的人、事、物。这也应该是“完整”的必然要义之一,是“幸福”的重要内涵所在。过一种有滋味有情趣的校外生活与有思想有成就的校内生活,这才是“完整”与“幸福”的。作为教师要提高警惕,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