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和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和原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和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和原则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 根据心理辅导的功能,学校心理辅导可以划分为三种功能的辅导:一是治疗性的辅导,二是预防性的辅导,三十发展性的辅导。三种不同功能的辅导在对象、目标和方法手段上都有所不同。 治疗性辅导:以诊断和治疗已经出现了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为工作重点;辅导对象仅限于少数有问题的学生;经常使用测验或其他评量工具,并注重测验结果的解释、运用;大部分偏重个别咨询式的辅导;注重与教师和家长的联系。 预防性辅导:以预防某种可能或已然发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或扩大为工作重点;预防对象以少数有问题倾向的学生为核心,根据需要扩展到一定范围的学生,以个别咨询
2、式的辅导为主,辅以团体辅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扩展到咨询范围;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为预防措施之一。 发展性辅导: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辅导重心,目的在协助整个学校之教育措施,提供最佳的学习情境,以利学生整体的发展;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注重从发展的观点上对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等提供积极性的建议,以作为教师的参考;与家长的关系亦着眼于如何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协助学生发展等。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员应遵循下列原则: 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职业准则之一。要求心理辅导老师为来访学生提供的所有个人资料严守秘密。许多时候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是
3、鼓足勇气才肯对心理辅导老师做自我暴露的,因而自我暴露之后会有巨大的焦虑。如果心理辅导老师不能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不仅是对来访学生的不尊重,对双方良好的信任关系的致命破坏,而且这种危害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当事人,还会影响到对当事人十分重要的其他人,比如他的任课老师、家庭成员、同学等,甚至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迅速恶化。 保密性的范围包括为当事人的谈话内容保密,不随便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关于对当事人的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当事人的资料需要用于科研、教学时或其他正当工作时应事先征求当事人的同意等。当然,在当事人出现自杀意图、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疾病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或人员反映,已采取有
4、效的防范措施。 尊重与理解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辅导关系的影响。如果来访学生得不到心理辅导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来访学生一旦感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淡漠、不屑、居高临下,就不容易敞开心扉向辅导老师述说自己的真实想法、特殊经历和感受;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老师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准确地理解他的想法,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关键所在,即使给出了建议,来访学生也很难认可和接受。因此,没有对来访学生的尊重、理解、平等相待,心理辅导工作是难以进行下去的。 尊重和理解的原则,要求心理辅导老师不是用传统的“老师教训学生、专家指导新手”的心态和身份来面对
5、来访学生,而是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同辈,平等、热情、亲切地接受来访学生求助,要习惯自己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训导者的职业角色。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全过程中,始终将来访学生的整体和全面发展与康复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一个情绪与自我意识不相干、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两分离的现象,因此,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做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顾一点,不计其余的事情。 遵循整体性原则,就是在考察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时,全面考察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相对重要程度;在确定关键问题和主要症状的同时,也要对其他的问题和症状心中有数;在选择心理辅导
6、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考虑到某种方法对主要问题的辅导效果之外还会带来哪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在制定心理辅导方案的时候,要关心来访学生长期的持续的心理发展;在评价辅导结果的时候,实事求是地记录来访学生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首先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将来访学生当成一个正在发展之中的、有理解自己、不断成熟、可以发生积极健康的成长需求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可以发生变化和改进的帮助对象来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调动来访学生的成长愿望,帮助他们发现和完善自我教育、自主适应的能力,真正对来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性原则还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客观地、准确地确定来访学生
7、面临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中的哪一个阶段和哪一种程度,不仅要了解其问题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结果,也要对其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所预测,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具体问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把握,建立合理的积极预期,增进学生的信心和主动性,促进其心理问题尽早解决。 启发性原则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专家解决问题,只要专家自己明白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就能由专家制订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行了。它的最终目的是必须帮助来访的学生自己认可、建立和自觉执行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得应付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和一般能力。因此,心理辅导老师不能采取简单快速的直接告诉、包办代替的方式,而是要在认真了解问题的
8、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肯定、鼓励、提示等方法启发学生在理解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注意学习看待这类问题的方式、角度和策略。 艺术性原则 心理辅导不是给学生上心理课,心理辅导老师不是只将自己知道的理论和技术传授给来访学生就行,而是要求心理辅导老师能在通晓心理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提示和表达、分寸适宜的情感表达和传递、灵活准确的沟通和适时适度的引导技巧,给不善沟通和表达的来访学生建立顺利沟通和表达的桥梁,也为头绪万千、情感混乱、顾虑重重、被动退缩的来访学生营造良好的咨询氛围,促进他们理清思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而使心理辅导工作能够无阻碍地有效进行。 艺术性原则对心理
9、辅导老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意识地积累和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心理辅导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问题开展的工作。心理辅导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帮助来访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不管来访学生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多么真诚、多么随便,心理辅导的过程都不能转移中心,不能偏离学生为主体的航向。心理辅导不是演员在表演,不是老师在上课,不是上级在做指示,也不是演讲家在自我表达,因此,说什么不说什么应取决于来访学生的问题需要,而不能取决于心理辅导老师的情绪状态、自我表现的愿望和兴趣,更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和习惯心理辅导老师的思维套路和
10、主观臆断。尤其是对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初中生,不顾他们的感受和解决心理问题的需要而由心理辅导老师唱主角的做法,是很容易失去信任、引起反感的。 坚持性原则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来访学生中途放弃来访或者由于心理辅导老师的原因导致辅导工作中断的情况并不少见。心理辅导不同于去医院的门诊看感冒,一两次开点药就行。由于病情的反复、会谈后他消极因素的作用、心理问题的拖延性较大等原因,很多时候一个心理辅导的方案制订下来,可能需要比较长期的定期会谈才能完整、成功地解决来访学生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老师一方面要注意使用作业、定期回访等技术促进学生坚持按时到访,完成心理辅导方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绪,防止自
11、己在遇到困难和病情反复与波动时失去耐心和信心。 个别化原则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同的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体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即使是同一类心理问题,在不同的学生身上的原因、表现、发展进程、已经衍生或可能衍生的其他问题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虽然每一类心理问题可能会比较适合使用某些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或方案,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症下药”在心理辅导工作里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症下药,还有的对人下药。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养成重视个别差异、做好个案研究、积累差异性经验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切忌照着自己先前的经验或者别人的一般做法“按图索骥”、“生搬硬套”。 行动化原则 心理辅导不仅仅要解决来
12、访学生的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能够通过心理辅导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行为控制等方面发生真实的、持续的、有效的改进,将心理辅导中的收获落到实处。因此,不论是运用哪一种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在商讨和制订心理辅导的工作的实施方案时,有两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一是确保来访学生对于作业或方案中要求他实施的任务的操作方法、过程、频率、规则等各项要求都能正确地理解,并愿意和能够照办;二是确定这些操作性任务的检查手段和执行后果,心理辅导老师不仅要认真地帮助来访学生制定并理解操作要求,而且要坚持要求并检查督促对方认真完成具体的执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而团体辅导的原则在上述十项个别辅导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遵循:共同性原则注意各成员共同的志趣和共同的问题,使个体与团体相互关注,保持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的;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保证团体辅导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