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56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一、考试分析(该部分借鉴他人,感觉甚好,个人补充红色字体)1.考试难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考研试卷难度适中(单向度虽然艰涩但是考察角度却简单,近三年未考察)。在2011年以前,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和传播学试卷都是分开命题的,从2011年开始至今,采用了新闻学和传播学合卷的考法,形成了一张大的综合性试卷,叫做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学、传播学各75分单独考察)。合卷之后,考生所要看的参考书目由之前的传播学两本(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新闻学两本(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大出

2、版社、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出版社)变成了这四本书都要看(但是从试题实际考察来讲,只有郭童二人主要涉及)。首先,介绍一下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经典教材)一书。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谓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分别是“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知沟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考生对这些内容应该着重记忆、重点把握。这本书考的内容比较多,但大都比较基础。考生只要是认真看书了,基本都能考好。(专题形式整理,对全书内容最好到达能大致复述的角度)单向度内爆 超真实: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一书,简称批判学派。这本书虽然内容较多,且十分晦涩,考生看起来会比较晦涩。但

3、是,当我们从试卷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其实考的内容只占书本上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只需要重点把握每个学派和人物的核心理论便可应付考试。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以及交往行动理论、斯图亚特的编码解码以及三种解读模式、麦克卢汉的相关媒介理论、鲍伯利亚的消费社会以及女权主义的受众观点。在考试中,涉及到本书的内容问题都比较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如果对上面的知识点都有好好背诵的话,应付考试中的问题基本没有问题。(近两年很少考察考过)第三。鉴于新闻学的两本参考书新闻学两本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大出版社、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出版社。这两本书中的很多章节和内容都是重

4、复的。所以建议以武汉大学的新闻理论纲要为梗概,补充进人民大学出版社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一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笔者却是以后者为主要根据,这本书量少质高,每年考察的大部分来自这本书)。在历年的考试中,这两本书中的都有所涉及,且以武汉大学新闻理论纲要上面的内容为主。其中“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选择”、“新闻价值”等内容为核心考点。(除此之外,我觉得有必要再向大家推荐一本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通俗易懂,脉络清晰,知识点新,尤其适合跨专业的考生)结合历年考题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历年真题的命题主要存在以下规律

5、:(1)专业课难易程度、题型、分值变动幅度比较稳定。考试中的题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问答题以及论述题为主,且各个部分所占分值比例基本一致。以2012年真题为例,辨析题为35分、问答题为30分、观点讨论及论述题为85分。在传播学和新闻学所占分值方面各为75分。其中新闻学方面:判断20分、观点讨论30分、现象讨论25分。传播学方面:辨析10分、问答30分、论述20分、分析题15分。(2)各章节的出题比重新闻学与传播学中的各个章节考点分析从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来看,基本上趋于稳定,各占75分。具体每本书中的考点会在下面的章节考点分析中详细谈到。(3)重要的已考点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

6、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重点,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记忆重要知识点,灵活掌握各种答题方法。所以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而要对答案进行变化。(4)联系时事的出题方式历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课考题中都有涉及当年的时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命题的,这在当年的真题中都会体现。新闻传播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考试就必然涉及每年的时事热点。大家需要掌握的是,这些知识点,老师会怎样和时事结合,并且准备好答题的套路。(5)反复变化的出题方式近年考研试题中,有些考点反复考察,但是却经常会变换题型来考察,例如从简答变为论述,或是论述变为简答,因此,备考过程当中对于重点的把握一定要清晰透彻,不可半

7、知半解。2.出题风格由于新闻传播学的考察重点近几年都较集中,虽然部份章节的具体考察角度有所转移,但核心知识和考点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出题的风格变化并不大,变化的可能只是考察形势,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琢磨命题风格,对于考点是注重能力的考察还是基础知识,是课内知识还是课外知识,有的放矢的准备复习。(武汉大学题目只要复习过就有的答,重在全面的理解,由简单的题目中思考更深刻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敌,注意统筹兼顾,把学过的知识用好,答完不是目的,答好才是正解)二、考试题型新闻传播学的考试题型主要有五种,分别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辨析题,问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在2007年已经取消。1.简答题(2 至

8、3 个)简答题主要针对重要知识点或模型,考察结论及简单应用,需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并且答案大多也可在课本上找着。简答的做答要以简单为主,注意适当扩充,层次分明,回答时也要做适当引申。2.辨析题(2 至3 个)辨析题是新闻传播学考研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分值22分约占总分的15%。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考生对此类题目应该特别注意,平时在看书时就应该构想如何回答此类题目。3. 问答题(2 至3 个)此类题型,一般所占分值较大,所考到的

9、知识点也比较多。遇到此类题目时,考生应该首先明确要求,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其次要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随后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最后是要列明提纲,根据提纲对此问题进行最为全面翔实的论述和探讨。4.论述题(1 至2 个)论述题的分值较大,侧重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对于新闻学、传播学中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宏观问题或要求将不同知识点结合,进行分析。对于论述题的作答一般先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阐述一遍,就能得到基本分,其后,再结合知识点进行详尽分

10、析。同时,在平时复习过程当中多关注热点问题。三、考研真题例举2012年【新闻学部分】75分一判断20分1.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应该是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目标之一。2.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二观点讨论30分1.给出观点是:公众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原材料而已;谁不懂藐视公共舆论,就做不出伟大事业。2.给出观点是:媒体不应该满足于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还要帮助公众改善公共生活;媒体除了让公众知情、监督,还要帮助他们介入自己社群的生活。媒介功能三现象讨论25分给出网络传播的材料,有温州动车、宜黄拆迁、郭美美等等。分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传播学部分】75分一辨析10分人的自我并不是封闭和孤

11、立的,而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二问答30分1.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环境双重性”特征就越突出。就是拟态环境、意见环境2.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三论述20分给出一段与“使用与满足”有关的材料,分析受众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的关系。四15分给出一段有关微博高速发展的材料,分析微博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专业二简评:1.卷面结构保持稳定,2011年武大第一次合卷考试,今年与去年一直,预计2013仍将维持稳定、过度。2.新闻学、传播学由于只有75分,所以重点突出,即都是学科最重要的内容,

12、比较与之前150的分值。3.题目灵活。之前看见有人说只把专业的书背会就行,你可以对照专业课的书,看看这份题你能拿多少分?所以指定的书只能是基础、参考,更重要的是论文!否则你连什么是社会科学理论都不知道,怎么答题?还有就是参考书都陈旧了,根本不能应对这种灵活题目。4.热点突出。网络相关的问题,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新闻学、传播学两部分的压轴大题都与网络相关。试题中就有初步体现,只是今年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考察,实质上是扩大了试题容量。也告别了过去就一篇文章论一篇文章的特点。3.基本保持2011试题形式,法律经济部分不再出现名词解释,预计今后将延续这一做法。这是命题的进步,实质上就算不出这样的题,你

13、也要在论述的时候写出相关概念。例如:一、何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此题你是不是要先写环保法的概念然后再展开?唯一不同的或者说有利的地方是,对大家的要求没那么精确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像名词解释题要求一定的准确性。4.每年都有你把握不住的10分左右,去年是小令的问题,今年又是苏雪林。面对这一问题,其实也不比过于担心,因为如果剩下的130140分的题答好了,就很了不起了,就怕是书上有的写不全,然后出人意料的部分也不会,那就会死很惨。5.上面说了,比较赏析的题目成为趋势后,题量加大,要求在极为熟练地条件下迅速答题,才有可能完成。部分文档在网络上收集,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