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264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03614467农业综合四主体资料.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知识综合四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农业知识综合四主要是对考生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测试考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学理念和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1参考教材(1)发展经济学第2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农业经济学第2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考试内容比例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管理

2、学三门课程,满分为150分,各科目内容各为 50 分。二、考试内容发展经济学:(50分)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资本形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制度与经济发展市场与政府农业经济学:(50分)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农业经济组织农业家庭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 管理学:(50分)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组织文化管理决策战略性计划组织设计与人员配备领导与领导者激励沟通控制与控制方法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三

3、、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

4、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

5、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

6、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

7、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A.提高生育的质量 B.实现人口优化 C.降低生育率 D.减少死亡率 14.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 A.战后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 B.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战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D.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崩溃 15.实施“次级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是( ) A.先进的科学技术 B.更多的劳动力 C.发达的金融市场 D.更多的自然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8、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问题上应采取的政策是( ) A.开展计划生育运动 B.降低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质量 D.改善社会经济条件 E.提高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7.吉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广泛应用的指标,但其缺陷是( ) A.两个国家的吉尼系数即便是相同,但其代表的涵义可能不同 B.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总体比较有时误差较大 C.对低收入组状况的巨大改善反映不够敏感 D.不能准确反映高收入组状况的变化 E.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18.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发

9、展中国家不发达( ) A.主要是它受自身各种制度僵化的困扰 B.是因为它处于对世界富裕经济国家的依附关系的包围之中 C.是它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D.是由于贫富高度不平等的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 E.主要是这些国家愚味落后和饥饿灾荒造成的 19.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很低 B.入学人数增长迅猛 C.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D.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E.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20.用于进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和决策的主要指标是( ) A.期望收益 B.净现值 C.内部收益率D.预计成本 E.净现金流 21.托达罗人口模型对发

10、展中国家的启示有( ) A.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B.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农业的开发 C.发展中国家必须理顺扭曲的要素价格 D.发展中国家应该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E.要从根本上消灭城乡差距 2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意义有( ) A.提出对经济持续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B.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C.解释了技术进步与投资相互促进的机制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很大的意义 E.在国际分工中,各国通过对知识和人力资本施加影响来取得和强化比较优势 23.为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各个国家可采取的经济手段有( )

11、A.税收手段 B.建立和实行收费制度 C.财政金融手段 D.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E.行政管制手段 24.发展中国家所得税不重要的主要原因是( ) A.纳税收入的界限难以确定 B.公民纳税意识较弱 C.政治结构存在问题 D.缺乏素质高又廉洁奉公的税收管理人员 E.缺乏完善的所得税征收办法 25.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爱德华肖 B.罗伯特麦金农 C.菲利普斯 D.赫尔希曼 E.罗斯托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26.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

12、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 27.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 28.人口增长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严重不平等、或居民消费选择有限的基本原因。( ) 29.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会扩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 30.如果自然增长率相同,则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国家和对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的国家来讲是相同的。( ) 31.地区储蓄率的不平衡与经济增长表现密切相关。( ) 32.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先发优势。( ) 3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代人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奋斗,也与他们所继承

13、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状况有关。( ) 34.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税收弹性较高的是商品税和农业税。( ) 35.流动性最大的金融资产是活期存款。(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贸易条件 37.工业化模式 38.肤浅的金融战略 39.可持续发展 40.属性知识 41.教育的收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2.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43.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44.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5.试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创建国家新体系

14、中的政策选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D 3.A 4.A 5.A 6.D 7.D 8.A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ABCDE 17.AC 18.ABCD 19.ABCDE 20.BC 21.ABC 22.ABCDE 23.ABCD 24.ABCDE 25.AB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错误题判断1分,改正1分,正确题判断正确2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共20分) 26. 将“提高技术水平”改为“增加资本积累” 2

15、7. 28. 将“是”改为“并不是” 29. 将“扩大”改为“缩小” 30. 将“相同”改为“不同” 31. 32. 将“先发优势”改为“后发优势” 33. 34. 将“农业税”改为“销售税” 35. 将“活期存款”改为“货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37.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38.肤浅的金融战略: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发展的情况。 39.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

16、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 40.属性知识:它是关于市场发展或运作不可或缺的一些关键信息。 41.教育的收益:是指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2.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教育职能的逐步演变,现代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道德价值观念的最主要手段。道德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所谓道德价值观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标准;二是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三是有关国家和世

17、界的价值标准;四是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能力形态。 第三,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 第四,教育对劳动者健康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43.8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在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开创新的视野与新的方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针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把技术进步当作外生因素的缺陷,新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源泉的内生化,提出对持续经济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 (2)针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收

18、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源泉不仅自身能够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物质资本和劳动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3)提示了技术进步与投资相互促进的机制。 44.在市场经济制度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和经济的外部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得到完全的解决,必须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应当是: (1)政府应当在教育和技术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 (2)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当在提供

19、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和水利建设等工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发展中国家政府还应当承担起支持风险性投资的任务。 (4)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还必须在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方面发挥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5.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政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创新活动中,政府能够在帮助企业家进行和完成创新活动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在大规模创新活动出现之前,政府必须能够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创新活动。政府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政府应当创造一个企业家生存和发展、创新活动可以脱颖而出的市场导向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健全政策:(1)必须建

20、立明确清晰的产权制度。创新活动是基于市场经济机制的经济活动,利润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动机。有了明确清晰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才能使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抓住经济机会 ,进行创新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2)公正的法治制度。市场经济的法律结构创造了一个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顺利和有效运作的市场环境。一个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司法制度是贯彻执行合同和契约的关键,如果所有的合同和契约都可以得到执行和贯彻,就建立了交易进行的条件和责任,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才能顺利进行。(3)建立公开、公正和廉明的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创造一个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环境中,政府的规章制度是一个

21、关键。有效的政府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应当是公开、公正、稳定和分散的。它们创造了企业家在公平条件下进行市场参与和竞争的条件。(4)建立健全的社会基础设施。道路、港口、交通和电子通讯设施等必须高效,状态良好。支持服务,像给企业提供法律上的建议,进行保险,会计和咨询服务等。 第二,设立教育和培训项目,促进企业家创新活动的开发和发展。设立这些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基本目的是改进人们对企业家和创新活动的一般经济知识,教会他们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新活动的。 第三,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筹资和信用上的帮助。企业家在素质上和生产要素处置上的不对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障碍,企业家得到风险支持

22、就成为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 发展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B)一、填充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口原理 2、创新3、形成阶段 4、唯工业化论5、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 6、三个世界,一个星球7、公平 8、消费倾向规律9、索洛 10、新增长理论11、农业剩余 12、二元经济结构13、城乡 14、现代部门15、制度创新 16、政府发动的工业化17、消费品 18、工业化19、优先次序 20、第三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形成了一个“低

23、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被打破,因而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是难以改变的。2、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最早是由汤普逊提出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3、自然资源租“租”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吉利斯等在他们的发展经济学中根据资源租产生的条件不同将其区分为三种类型:(1)稀缺租金,是指供给

24、没有弹性的自然资源相对于需求不足而获取的收益。(2)差异资源租金,是指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开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3)垄断租金,这种资源租与自然资源储量无关,它是由自然资源的垄断性开采活动产生的。4、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5、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

25、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亚当斯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2)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3)无论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增加资本的必要”。(4)斯密还认为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进速度有很大影响。(5)斯密还论证了国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6、。在他看来,国际分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6)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富裕是不能迅速增长的。2、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特点? 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是:首先,这一理论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为前提。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相应于“边际产品”而各自获得应有的报酬,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其次,这一理论不仅考察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或者看作独立的要素,或者看作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最后,这一理论的特点还在于,把增长当作正常状态,而不是看作均衡的破坏。3、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按照舒尔茨的观点

27、,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脑力、耐久力和活力的设施及服务;(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4、简述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落后国家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就是依靠技术引进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加具有意义:首先,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其次

28、,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第三,技术引进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从国外购买专利权或生产许可证,在国内进行生产。()接受外国政府和企业进行的技术援助。()引进外国公司投资。5、为什么当工业化进行时,城市化也必然会发展?(1)外部经济效益。制造业厂商设在城市,有许多外部经济效益。()聚合经济效益。每家厂商也从同在一个城市的其他厂商那里获得许多好处。()大市场的吸引力。一个城市一旦建立,它的大市场就会创造自行增强的吸引力。总之,由于城市具有上述吸引力,使工业向大城市聚集,使得城市逐渐成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29、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和科技中心,促进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四、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谈谈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又都面临着如何利用外部资金问题。利用外资涉及到如何处理好外援、外债和外国直接投资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关于外国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西方经济学界的看法也不一致。传统经济学认为,外国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持激进观点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外国援助主要是基于援助国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

30、挥多大的作用。适度借入外债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借款超出偿还能力,导致债务危机,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从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来看,外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引发危机的消极作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首先,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其次,有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国直接投资在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作用。第一,外国直接投资者为了自身的利益,

31、会尽力控制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使东道国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第二,发达国家可能利用直接投资机会,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破坏东道国的生态环境。第三,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只要把利用外资的利弊说清楚,不按教材答题同样给分。)2、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资源的纵向公平分配。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已经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

32、家的主权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各国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2)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和环境能持久地被人类享用。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33、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农村社会学内容简介: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及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农村社会学以农村社会结构为主线,动态地考察了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村与渔区的社区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对农民与渔民群体、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内容进行客观地阐述,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的考察很富有创新意义。农村社会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富有知识性,尤其是将“三渔”问题渗透到各章节中,彰显了农村社会

34、学不同于其他同类书籍的特色。农村社会学可作为社会学专业基础教材,可供社会学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亦可作为普通院校公共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农村管理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作者简介:同春芬,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近年主持的课题包括“百村调查后石村”、 “山东半岛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 “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与途径研究”等。主要沦著有: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分析、关于“三农”现代化的社会学思考、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问题研究、海洋渔业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渔村:后石村经济社会调查、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

35、不平等待遇透析、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论我国的村庄治理与社会管理改革等。图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含义和特征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和基本观点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 农村社会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农村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及分析 第三章 农村社会结构及结构转型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 第三节 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模式与特征 第四章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农(渔)村社区 第一节 二元结构的界定与形成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结构的形成

36、与归因分析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下的农(渔)村社区 第五章 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渔)民 第一节 农民、渔民与农村社会 第二节 农民、渔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 第三节 农(渔)民的社会化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 农(渔)村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一节 农(渔)村社会群体 第二节 农(渔)村家庭结构及功能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 第七章 农(渔)村社会组织 第一节 农村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节 当代中国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八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的分层结构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会流动 第九章 农(渔)村社会保障 第一

37、节 农村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完善农(渔)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第十章 农(渔)村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当前中国农村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前中国渔村的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农(渔)村社会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 第三节 中国渔村社会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与内涵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新渔村建设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含义: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及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历史: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美国。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经过近30年的

38、时间实现了 工业化。在这期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衰退,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 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美国的农村社会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 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94年,C.R.亨德森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美国乡村生活 的社会环境”课程,一般认为这是农村社会学成为专门研究领域的开端。1908年,第26 届美国总统T.罗斯福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该会的调查研究报告是农村社会学早期的重 要文献。1915年,威斯康星大学C.J.加尔平教授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报告, 第一次划定了具体的农村社区。他以一个村镇为中心,将中心周围农户交易行为所能达 到的最远点连成不规

39、则圆圈,圈内就是一个社区。这一研究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 、有系统有分析的农村社会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为了应付农业危机,美国农业部批 准各州建立农业实验站,为农业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供政府资助,农村社会学便很 快发展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935年创立了专门刊物农村社会学。1937年 ,美国社会学会宣布成立农村社会学学会。此后,农村社会学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50 年代以后,美国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社会生活性质发生变化,农村的独特性逐渐消失,农 村社会学的专门研究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摆脱农村社会学的危机,美国农村社 会学家在80年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农业社会学。它力图从社会劳

40、动的全面空间分 工中研究农村,并对农村在总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出解释。农业社会学的产生代表着 美国农村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村社会学在西欧有了很大的发展。大战期间,西欧的农村受 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亟待重建,客观上需要农村社会学指导乡村重建工作;同时, 美国的农村社会学者开始到西欧开展农村社会调查,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帮助西欧开展 农村社会学的教学研究活动等,促进了西欧农村社会学的发展。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 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更名为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该会与美国农村社会学会联合 在法国举行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1968年又在荷兰举行第二届世界大会,农村

41、社 会学这门学科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广泛传播。 20世纪初,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早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引进和移植,当时 ,一些留美学生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著译工作,并在外国教授指导下进行农村 社会调查。最早的农村社会调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D.H.库尔普 指导的广东潮州凤凰村调查。其内容涉及地势、人、卫生、种族、经济、治理、风俗、 社团、教育、美术、娱乐、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较完整、系统的农村社会调查,调查结 果于1925年用英文在美国发表,书名为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 )。1924年顾复的农村社会学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农

42、村社会学著作。随后,相继出 版了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1929),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言心哲 的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等,农村社会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20年代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农村进行了 一系列社会调查,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兴国调查(1930)、 长岗乡调查(1933)、才溪乡调查(1933)。此外,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由陈翰笙主持创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社 会进行研究,并于1934年创办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中国农村。40年代后,中 国农村社会学

43、强调社区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景超、吴文藻、费孝通等人。其中,费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相继出版了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和乡土中国(1 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村社会学曾一度中断了在学科意义上的研究。1979年 社会学研究恢复之后,农村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费孝通倡导的小城镇 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新发展。1986年,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社会 学专业;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建农村社会学研究室。同时,相继出版了 有关农村社会学 的论著和教材。 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尚无定论。早期的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农村社会 问题,涉及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美国学者H.B.霍桑和D.桑 德森为代表的农村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