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师范大学三来发展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师范大学三来发展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师范大学三年来发展建设情况汇报XX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XXX尊敬的XX主任、XX厅长、XX书记、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XX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元旦刚过,新年伊始,XX主任、XX厅长、XX书记及各位领导就来到X师大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出省、教育厅和XX市领导对我校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多年来,XX主任、XX厅长、XX书记一直十分关注X师大的发展,XXXX年11月10日,XX主任在我校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会议上,代表省委对我校未来发展建设提出了五点希望。三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XX主任的指示精神,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聚精会神谋发展、以人为本求和谐、抓住机遇搞改革
2、,学校各项工作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推动我省高教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下面,我就X师大三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一、XX师范大学基本情况XX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教师教育、艺术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我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495.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3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图书馆藏书370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4.1万人,成人教育学生9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人
3、,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63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6人,有“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级名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0人,学校特聘闵乃本、雷清泉等4名院士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现有25所学院,56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有4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8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
4、4个国家级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国家汉语志愿者培训和派出基地、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基地、国家级体育师资培训建设基地)、6个省级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研究机构,有各类研究所、研发中心51个,7个省一级学会挂靠在我校。二、三年来学校发展建设的突出变化和主要成效三年来,在省、市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发展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科学调整办学思路,以建设强校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得以确立。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
5、向内涵发展的新形势,2007年初,我们确立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创新发展”新的办学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建设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重点建设文化艺术、教育、语言文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经济与管理类“五大板块”特色优势学科群的强校方略。2008年初,我校在全省高校中最早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首先要做强高校”的发展理念,经过历时半年的反复论证,2009年1月形成了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XX师范大学强校建设方案(2009-2013),成为我省第一所针对黑龙江
6、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制定具体方案的高校。合理整合办学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不断优化。2007年以来,学校党委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原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和黑龙江物资学校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工作。我校的深度融合不同于其他高校合校,三所师范院校学科专业相同,缺乏互补。基于此,学校首先对各校区的功能进行了科学定位,即江北校区为办学的主校区;江南校区着力建设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我省最高的艺术教育殿堂和我省文化产业的示范区;呼兰学区建设为基础教育学院;原物资学校校址为XX师范大学艺术学校的办学地点。学校在2008年完成了呼兰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质
7、性合并,实现了“五统一”。2009年,学校在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撤销阿城学院建制,组建文理学院的基础上,报请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领导同意,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阿城校区国有资产进行转让,目前转让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稳定和利益保障作为核心环节,保证了合校工作的平稳有序、健康和谐。学校针对合校带来的新变化,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为着力点,科学调整院系设置,确立了校院系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进行了机构调整,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学校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校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了整章建制工作,整理规章制度30
8、0余项,编印XX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3册,为强校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教学投入达到每年3000万元以上,“质量立校”成效显著。2009年,我校实现了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上的重大突破,获得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们结合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进行专业改造,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初步建成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互为支撑的专业体系,1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增5个省级重点专业,新建
9、了12个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的新专业,重点专业数量居省属高校首位。我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了课程体系,从教学日常管理和教研室建设入手,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多次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球奖。我校注重教学名师培养,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了“X师大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奖”等多项评选活动。三年来,学校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0名、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省级教改立项12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8项,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不断深化研究生弹性学制改革和课程体
10、系改革,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的辐射面,成人教育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高层次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获奖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召开了科研工作会议,健全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科研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大幅增长。三年来,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仅2009年就获得12项,是2008年的两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级科研立项超过了以往历年总和;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236项,仅2009年,我校就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
11、1项;教师在SCI、新华文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检索和转载学术论文1914篇,出版著作239部,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我校实施了“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加强了科技创新平台、团队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成立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十余个研究机构,“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入选首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边疆经济与文化”研究基地被评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学术交流基金”,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美尼亚国家科学研究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学科学位建设作为强校建设的龙头,学科优势和特色
12、日益凸显。我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三年来,共投入1535万元专项资金,着力打造了“五大板块”特色优势学科群,将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4个一级学科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学科建设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群)达到40个,2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省教育厅“十一五”重点学科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3个省级重点学科被省人事厅评为优秀省级重点学科。三年来,新增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位硕士点达到4个。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提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
13、和稳定的工作机制,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经费,最大程度地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改革了校内津补贴分配方案,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建设强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领军人才专项基金”,积极引进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采用高访、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学校正在筹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全力规划未来五年学校人才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三年来,学校新增“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17人,教师获得包括政府文华大奖、全国优秀教师在内的国内外各级各类奖项、荣誉共计357项(其中国际和国家级52项、省部级305项
14、),新增专家和名师数量超过了以往历年总和。我校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隋丽娟教授成为我省第一个走上“百家讲坛”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办学成果显著。目前,我校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院校。我省唯一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培训中心”设在我校。作为国家汉语志愿者培训基地和派出基地,已向英国、蒙古等国家派出汉语志愿者200余名。我校充分发挥在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学科优势,在韩国和英国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成为我省建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大学。2009年,在国家汉办组织的全球20所优秀孔子学院评选中,中共中央
15、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我校在英国伦敦建设的孔子学院授予奖牌。2009年,我们在英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式文化与健康体验周”活动。我校与波兰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09XX“波兰日”活动,获得巨大成功。波兰驻华大使先后两次来我校访问,通过与我校主要领导的交流洽谈和共同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对黑龙江的了解,进一步看到了与我省开展经济合作的广阔前景。在与吉炳轩书记会晤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与我省的经济贸易合作,今年将率庞大的经济代表团参加哈洽会。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工作体系。2007年,召开了全校大学生思
16、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2009年,以纪念胡锦涛同志视察我校25周年为契机,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和研讨会;前不久,还承办了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我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廉政教育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光明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连续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学校连续23年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80余万小时,连续九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等荣誉称号。我校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17、建设,投入120万元建成了省属高校最大的就业远程视频平台,与省中小企业局和牡丹江市政府共同建成X师大学生创业园,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2008年10月,我校被省委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我们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建强校,为高教强省作贡献”为主题,以“建设强校”为实践载体,实现了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中组部党建研究和省委奋斗杂志分别就我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党委书记张少杰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我校坚持实行党
18、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省委的关怀下,学校提任和交流正厅级领导干部3人,新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4人,调入副厅级领导干部1人,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机关和学院中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真正做到了“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深化“党员先锋工程”,党委书记张少杰在全省党员先锋工程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校先后有3个党组织被评为全省和全省高校优秀党组织,8名同志获得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注重在优秀学生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学生党员达到
19、学生总人数的8%;健全了廉政制度体系,对“小金库”进行了坚决治理,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加强统战、离退休和群团工作,全校各学院均召开了双代会,学校被授予“全省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党委书记张少杰在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我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以“三型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弘扬“行知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校园文化,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节约型、文化型、关爱型”校园建设工作重点单位。三年来, 学校累计节约各项经费6000多万元,成为黑龙江省唯一荣获“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省属高校。学校承办了XX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
20、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教育系统大冬会特出贡献集体标兵;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高校工委共同主办了“黑土国魂大型爱国主义诗词歌会”等众多“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文艺出校园”活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三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捐款捐物,举办赈灾义演晚会,累计捐款420余万元,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占全省高校捐款捐物总额的八分之一。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单位标兵”,连续三年荣获省“安全和谐校园”称号。关注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学校党政领导知民情、听民意、重民生,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500余万元解决了教师
21、超课时讲课费和缺编单位经费补偿问题;投入1000万元为教职工医保卡注入资金,改善了教职工的医疗待遇;对校区的土地证进行了新办和补办,基本办完了土地证;建成了13.8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和3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为松北校区和江南校区1680余户职工办理了住宅产权证,完成了江南校区供暖和宿舍改造,改善了师生的居住条件;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图书、数字资源建设,完善了学校信息应用管理与服务体系,图书馆馆藏量保持省属高校第一,是全省高校唯一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我们建成了5.73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不仅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合理整合,还通过对办公用房的调整,节省出1500平方米办公空间用
22、于教学科研;进行了梦溪宾馆的续建工程,为学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参与高教强省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坚持师范特色,高举师范教育大旗,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先后举办了两届省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战略合作高峰论坛。三年来,我校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人才2万名;积极参与我省文化产业建设,与南岗区共建“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项目已列入高教强省规划和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为XX市重点建设项目,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将于今年正式启动;积极参与高教强省“五个服务计划”、14个子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在新农村建设、
23、现代服务外包、材料科学、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物鉴定与修复等方面提供紧缺人才和社会服务;积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与省、市中小企业局等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氯化石蜡生产新技术”等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很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实现转化,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积极为各级党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纳入决策范畴。三年来,学校发展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同志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刘延东、吉炳轩、栗战书
24、、杜宇新、张效廉等中央和省、市领导先后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体现了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关怀与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多次对我校的发展建设成就进行专题报道。XX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学校视察,对近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黑龙江日报以头版头条为开篇,连续六次对学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强校进行了大型系列报道。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黑龙江教育发展建设巡礼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我校建校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发展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2008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
25、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对黑龙江省大学的排名中,我校位次由原来的第七位升至第五位。这些都充分说明我校办学总体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得到大幅提升。三、学校未来发展的展望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年,我国将制定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我校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十年,以国家和我省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我省高教强省战略,牢牢抓住“强校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建设省属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26、的顺利完成,为我省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继续坚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创新发展”的办学方针不动摇,深入推进XX师范大学强校建设方案的实施,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质量效益显著、优势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使XX师范大学真正由大校变成强校,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高水平大学。二是继续扛好龙江师范教育大旗,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继续实行精品师范战略,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继续加强对龙江基础教育的引领,为龙江基础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和
27、智力支持,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三是继续加大 “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的力度,把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把“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真正建设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研发基地、孵化基地、辐射和示范基地,彰显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我省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贡献力量。四是继续发挥学校服务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按照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5个“服务计划”和14个子计划的要求,积极投身我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28、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但不容回避的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希望省、教育厅和XX市领导给予关怀和支持。一是希望各级领导加大对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申报的支持力度。当前我校正处于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要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上实现突破,才能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质的飞跃和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水平的提升。希望省市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上给予政策、资金和指导上的支持,支持我校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特色突出的学科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积极抢占省内乃至国内学科制高点;支持我校积极培育和发展瞄
29、准学科前沿、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新兴学科,使我校尽快实现重点学科发展建设的重大突破,为全省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二是希望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发展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几年前,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学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虽然近三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苦心经营,在保证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债务问题有所缓解,但办学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学校长期快速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师范生的收费标准偏低,且近十年没有提高,更为学校办学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恳请各级领导从我校办学实际困难出发,加大对我校的财政扶持力度,适当提高师范生收费标准,谋划合理方案,有效缓解我校的债务负担,保证学校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30、三是希望各级领导继续支持我校建设好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同南岗区共建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我校已经于2009年7月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各项重大建设项目也已开始启动。建议各级领导能继续给予学校支持,在园区重大项目的审批、推进等工作上,给予必要的便利;在园区产业的发展上,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支持学校高质量完成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更好地为龙江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服务。四是希望各级领导加大对我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搭建基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近年来,我校培育了大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可直接创造经
31、济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但当前这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我们感到:仅凭学校的力量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略显薄弱。希望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帮助高校解决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的资金、中试基地、风险资金等问题,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搭建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组成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过去的三年里,XX师范大学的发展得到了省、教育厅和XX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今后的发展更离不开各位领导的鼎力相助。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对X师大给予更多的指导。我们将继续保持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全力办好XX师范大学,为建设高教强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