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2775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

2、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3、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

4、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 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

5、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教学过程 教环节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咱们就到浩瀚导的宇宙中去遨游一番,从宇入新宙的深处找一找我们的地球课 在哪里,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第一节 宇板书 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学生通过阅读“图1.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1.1 宇宙是由物质讨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组成的”,除认识到结论:

6、宇天体的视觉形状和特点; 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宙中物质论交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的存在形流 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式天什么特点? 的组成,树立正确的体是多种宇宙观 多样的。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老师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学生通过阅读“图对天体系承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1.2 天体系统”及课统的要点转 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本相关信息,了解天加以总结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体系统的概念。 概括 处的位置。 板2.天体系统 书 通过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1.学生独立学习,2将图1.2转换图后,引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为图

7、1.3,或自行设导学生得自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出两个结主探 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论:宇究 2.从多角度、用多 宙是有层种形式交流、展示自3用文字描次的,并己的见解。 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处在有序所处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的状态之中;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承阳系,分析课本图表信息,转 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板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书 通行星 1.读 “图1.4 太阳系阅读分析“图1.4运用示

8、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太阳系模式图”和“表数据,从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1.1八颗行星轨道倾八颗行星自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角与偏心率”信息,公转运动学、讨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了解太阳系“家族”的共同特论 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征和类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地行星的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再分组讨论。 和结构特征,进一步认识地球。 结构特征,把地球与其他行星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点评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学生总结 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点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评指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

9、大多导 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3.近圆性 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的能力。 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得出结论2.共面性 信息,并1. 同向性 解读图表侧重运用数理知识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是因为到目前为球行星的承为何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止,整个太阳系中只普遍性和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特殊性特命物质。 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导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学 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转 殊的行星? 火

10、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1.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1.从地球的特殊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性是否具备生命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自学整2.阅读、理解教材。即角度。 理、交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流点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进行分析,注意运用息的能评 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力,描述培养件分析,而不是作为学生多学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科知识的运用,利2.利用图表信息用图表信误。 采用集体评议与能力 3.讨论交流评议。在自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主分析的基础上

11、小组讨论,式。 全班交流。 探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1.课堂围绕课本地外生命是一究活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提供的思考线索讨动 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论;再根据自己掌握个热门话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的信息和理解,提出题,要引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自己的设想和见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解。 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导学生敢于畅想、2.感兴趣的同学求异,但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是科学幻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料。根据条件许可,想不是完向。最后全班交流。 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全没有根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据的“乱了解更多的信息,采想”,培用网上讨论、撰写小养学生的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12、。 小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发散思维能力。 结、练习,启发答题思路、要点,习 点评答题过程和结果。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三、地球的特殊性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