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285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博士入学考试历真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1 研究课题的确定1.1 研究课题的论证1从你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中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撰写一份简要的课题论证报告。 25分(2002, 2003)课题论证是对拟研究的课题的价值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预测和评价。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一般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A 研究目的和意义;B 研究现状及不足;C 本研究的创新;D 研究方法:设计、被试、材料和程序、统计分析;E 可预测的成果;F 研究的可行性:已具备的条件(自身和研究队伍水平、能力,设备、经费)2 研究设计2.1 定性研究1在质性研究中,有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弊端?如何处理质性数据?8

2、分(2002, 2006)质性研究是非定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经常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建构。其特点有: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侧重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倾向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不仅注重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由于其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以人的语言、行动为主要数据来源,亦即质性数据收集,所以必然常常使用访谈法(常用半结构访谈)、观察法(常用参与式观察)、质性个案研究、档案分析。由于访谈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访问者搜集的资料,形成的意见看法等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被访问者的影响。访谈法收集到的资

3、料的质量好坏常常取决于访问者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访问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访谈过程的有效控制。对于尖锐、敏感和隐私问题,被访问者一般不愿当面回答,或者不作真实回答,这些都会对访问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访问调查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因而限制了它的规模。由于观察是研究者以局內人的角色进入研究情境,因此搜集的资料,形成的意见看1法等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被观察者的影响。同时,由于观察者在场,使得被观察者的言行表现与平时不一样。个案研究较为耗时耗力,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大多数人身上,所以社会科学研究者大多不主张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来研究现象。研究的本质往往随着研究过程而改变,使得原

4、来的研究设计未必能回答研究问题。研究质量的好坏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与能力以及是否能充分掌握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档案分析是对有关问题的文字资料、图片、实物与音像材料进行分析。在对质性数据分析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和编码,使繁杂的原始资料标准化。编码时主要应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多种逻辑分析方法。对质性数据既可采用能对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和深度分析的定性分析,又可采用能提供各种资料的状态、类别、趋势、相互关系的数字描述的定量分析。通常,两种方法并用。其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对话分析、话语分析、口语资料分析和诠释现象学分析。2. 定

5、性与定量研究的区别是什么?定性研究的结果主要以言语描述和逻辑论证的形式呈现,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的统计描述和分析的形式呈现。2.1.1 描述研究2.1.2 发展研究1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2003)(1)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的矛盾如何解释(5 分)?(纵向研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真正测量出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 )横:工资随着年龄变化,到 4050 岁最高,以后就下降了,纵向则发现工资水平一直上升,为何结果不一样。(2)如何做一个好的追踪研究?(15 分)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从不同年龄群体那里收集到大量数据,鉴别出发展的某些方面是否有与年龄相关

6、的变化并暗示发展的趋势,但是发展的趋势可能是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的差异而非真实的发展上的变化,这是因为这种设计存在同辈效应的缺陷(年龄与历史或文化因素混淆)。追踪设计是在不同时间点上对同一年龄群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设计。尽管它能够提2供个体发展方面的情况,揭示早期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间的关系,但比较耗费时间和资金,而且练习效应和样本流失会影响结果的效度,研究结果仅仅适用于随着研究过程长大的被试(跨代问题)。序列设计是在不同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设计。它能够区分出真正的发展趋势,揭示出同辈效应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一个群体经历的发展变化是否与另一群体相似)。2谈皮亚杰的方法论对心理学

7、的作用。 (2004)皮亚杰的临床法实际上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综合运用,它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儿童创造一种特别设计的实验环境来灵活地测定儿童思维的倾向,要求事先确定与儿童交流的目的和内容,然后与儿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强调研究者本身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提问或设置情景的主动性,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材料的分析与综合,可以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3. 近十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趋势是什么?儿童心理学手册2006 年第 6 期重点内容是什么?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2009)由于越来越先进的脑成像技术(fMRI、PET、EEG/ERP)和研究方法(知觉偏爱法)

8、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考察没有言语、运动技能极其有限的婴儿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婴儿认知发展方面:1.社会认知方面: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2.语言方面:语用研究、语言环境的影响研究、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研究3.记忆发展方面:婴儿基本记忆过程的发展、记忆缺失、自传记忆、记忆的受暗示性此外,认知行为遗传学和应用认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4. 行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结果是什么?行为遗传学如何理解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009)近期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对于人类复杂的行为,遗传因素对个体的发展(智力和人格)同等重要。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

9、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起初,人们认为遗传的影响在生命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但是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相反,Horn 等人发现随着年3龄的增加,基因对智力发展越来越重要。比如基因差异可以解释婴儿在发展测验分数中15 %的变异,而对儿童来说,基因对 IQ 的贡献超过 50 %。Plomin 在一篇综述文章里指出不论基因性影响的大小如何发生变化,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实际上,基因还对人格特质也有很大影响。Eaves、Eysenck 和 Martin 通过研究个体儿童与成人期人格的关系后发现,在各个年龄阶段,人格特质中的内外

10、向、神经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两种家庭环境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的影响。共享环境指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子女在平均水平上所分享的相同环境,如家庭收入水平、父母所处的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非共享环境指子女在家庭内外获得的独特经验,如不同的出生顺序、父母的不同教养态度、所处的不同的同伴群体等。普洛明和丹尼尔斯(Plomin& Daniels)认为,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非共享环境。5. 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考察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有哪些?这些研究设计有什么局限性? (2011)考察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研究思路和设计主要是行为遗传学中的家

11、庭研究,常用的家庭研究是双生子设计和领养设计。双生子设计又分为同卵双生子设计和异卵双生子设计(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生子只具有 50%的相同基因)。双生子研究是将在相同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比较。假如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更相似,则可以推论环境的影响。领养设计是两个遗传上没有关系、被领养的孩子,在同一家庭中长大,这些孩子之间以及他们与领养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归因于共同的环境。6. 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统计技术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011)近几年,婴儿认

12、知发展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知觉偏好法。这种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方法上:习惯化法(条件化头动或眼动程序)、诱发电位法和高振幅吮吸法。.7. 有人说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缺乏创新,你如何评价这一说法? (2009)英语中 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一个是创造,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有人说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缺乏创新,这个观点并不准确。皮亚杰承认生物成熟因素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他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阐述清楚,而皮亚杰4之后的信息加工理论者却对此做了明确阐述。他们认为,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使儿童青少年

13、对信息加工得更快。因此,不断发展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维持注意,辨认和储存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并利用所存储的信息解决问题。而且,他们也意识到儿童加工信息的策略受到他们的经验和文化的影响。新先天论、理论论和先天模块论挑战了皮亚杰的理论。新先天论者认为,婴儿生来就具有许多认知知识(比如,客体概念 ),不需要特定经验促使其出现,因为大脑是以某种方式加工某种类型的信息。这种观点得到了实验证据的支持,然而与皮亚杰“知识需要主体建构”的观点截然不同。理论论综合了新先天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婴儿从出生就为理解某些类别的信息做好了准备,但这些先天固有的知识还不够完善,需要真实的经验来建构对现实的认识。先天模块

14、论认为婴儿生来就具有相对独立的不同模块,而且每个模块专门负责某一特定的思维。这种观点得到了脑损伤或脑障碍婴儿研究的支持。这都是创新的表现。此外,很多研究表明,皮亚杰大大低估了学前儿童的能力。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创新。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获得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客体永存性的发展,即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认为物体是存在的。皮亚杰的临床研究发现,1-8 个月的婴儿没有客体永存性的概念,而 8-12 个月的婴儿才具有较为清晰的客体永存性概念;在 12-18 个月之间,儿童的客体永存性概念逐渐提高,但其发展还不完善;到 18-24 个月时,儿童能够进行心理表征,充分理解

15、客体永存性。但是,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的研究显示,3.5 和 4.5 个月的婴儿不仅具有客体永存性的知识,而且也知道两个固体不能互相穿越。这表明,皮亚杰低估了婴儿对客体的认识能力。皮亚杰认为,延迟模仿最早在 18-24 个月时出现,因为婴儿能够根据榜样的行为建构心理符号。然而,一些研究者认为,婴儿的延迟模仿和符号表征能力出现得更早。有研究发现,6 个月大的婴儿能在 24 小时后模仿简单的动作。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能够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维,即使用符号(如表象和词汇)去表征事物和经验,但是这种能力还很薄弱。这个时期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将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的泛灵论。然而,有研究者认为

16、四五岁儿童似乎知道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但他们却不能完成皮亚杰的测验,这主要是因为他要求儿童阐明他们所知道的原理(关键的能力),而儿童却不能表达出来。这种把任务表现和能力等价起来的倾向,常常导致他低估儿童的认知能力。这个时期,儿童最大的缺陷是自我中心。但是,一些研究表明,皮亚杰低估了学前5儿童认识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比如,有人批评皮亚杰的“三山任务”对儿童来说难度太大。如果给他们呈现一些不太复杂的视觉景象时,他们就不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弗拉维尔及其同事给 3 岁儿童看一张正反面分别画着一只猫和一只狗的卡片,卡片被垂直放于儿童和实验者之间,画狗的那面朝向儿童,画猫的那面朝向实验者,然后问儿童,

17、实验者看到的动物是什么。结果表明,3 岁儿童能够从实验者的角度考虑,推断出实验者看到的是猫,而非他们自己看到的狗。其次,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具备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是因为他们还未获得可逆性运算能力和缺乏去中心化的认知操作。而且,他们也不能理解和运用可逆性的逻辑运算,也无法学习守恒概念。然而,许多研究发现,运用多种训练技术,即使是 4 岁儿童,甚至是智力迟钝的儿童都能达到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时期儿童的特点是,能够很好理解守恒,进行关系推理,并掌握了传递性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后)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的标志是假设演绎推理(如果2X+5=15,那么 X=?)和归纳推理,大多数

18、人在 15-18 岁时会表现出运算能力。但是,耐马克指出,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成人并不经常在形式运算水平上进行推理。后来,皮亚杰又进行了解释成年人只对感兴趣的或认为很重要的问题才进行这种推理。对皮亚杰的评价:皮亚杰开创了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发现了儿童发展方面的许多规律,并对心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皮亚杰似乎已经充分描述了智力发展的一般顺序,但他总是试图从智力任务表现来推断儿童潜在的能力,这常常导致低估儿童的认知能力。例如,四五岁儿童似乎知道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但.这种把任务表现和能力等价起来的倾向,是造成他提出的各种年龄常模经常远远偏离实际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研究者质疑皮

19、亚杰有关发展的阶段性假设,然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批评皮亚杰没有说明儿童是如何从智力的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而且他还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对智力发展的影响。2.2 定量研究2.2.1 相关研究1设计一项研究:关于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 (2005)62.2.2 实验研究1什么是准实验设计,举例说明。(2004, 2005)在准实验设计中,往往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随机抽取和分配被试,我们只能选择某个特征不同的被试,然后将这些在该特征不同水平的被试行为加以比较。例如研究者出于伦理考虑,不可能为调查大学生药物使用情况而创造一个药物滥用组,然后比较他们与非药物滥用组的行为。又比如,在一个小学五年级的 2

20、个班级,对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实验处理后测量因变量,与另一个对照组班级的因变量相比较。它有以下几种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分解样本前后测设计、修补设计。2题目中举了一项实验设计,说出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包括自变量的操作定义,有几个处理水平)、因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统计方法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应当怎样进行统计;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如果由你来设计,你打算如何设计等。(2006)3心理研究可分为几类,各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是什么? 10 分(2003, 2006)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功能,心理研究可分为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描述研究旨在对研究变

21、量进行详细、准确和系统的说明,并对变量的总体特征进行推测。它具有如下特征:通常不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被试的行为在自然、真实的条件下发生;它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而不对现象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说明;它既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描述,也可以对其进行质的描述。相关研究主要在自然场景中以非操纵的方式收集资料主要采用相关分析与统计方法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数据,不操作和控制研究变量;主要探讨相关关系。实验研究是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探求现象的原因。它具有如下特征:人为操纵或控制变量,创设实验情景,将复杂的

22、现象以简化和纯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实验前需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实验设计,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的材料和工具、实验程序、统计分析方法等;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到经过严格检验的因果关系结论;研究程序具有可重复性,可由不同的研究者对实验7结果进行检验。这三种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是否对研究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如何对变量或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方法的使用也存在差别;研究目的和功能也不同。4.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2007)信号检测论认为,人的感知觉没有生理方面的局限,也没有真正的感觉阈限,被试不能分辨两刺激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与传递信号无关的内部干扰和与信息传输无关的外

23、部干扰引起的。它有两个基本假设:a 重复呈现同一刺激并不产生相同的感觉量。因此,多次呈现同一刺激时会形成同一刺激的一个感觉量分布,而且信号和噪音形成的感觉分布是标准差相等的正态分布。b 被试判断某一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时,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的,这种主观判断标准受信号呈现的概率和对判断结果奖惩情况的影响。感受性 d = Z 击中率-Z 虚报率,判断标准 = Y(P 击中率)/Y(P 虚报率)1,严格;=1,适中;1,宽松。信号检测论能将被试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分离出来,是对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重大突破。它广泛用于心理学感知觉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被试对呈现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的肯定程度判断,分

24、析其感受性和判断标准。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再认记忆,能够验证各种影响再认记忆的已知因素 (诸如年龄、脑损伤、药物等)究竟影响了人们对新旧事物进行分辨的能力,还是改变了人们判断新旧的标准。例如,在具体的应用性研究中发现,大麻能够同时降低再认记忆的分辨力和再认记忆的判断标准,说明此类精神药物对于记忆有着确实的损害。5. 影响研究效度的因素有哪些?(2007)研究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任何一项具体研究都会涉及研究的理论构思、设计、实施、统计和推论等各个环节。因此,整个研究的质量就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同理,整个研究的效度也取决于研究各个方面的效度。研究效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A

25、.被试因素:成熟:如果实验周期较长,被试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会发生变化(疲劳效应),造成结果的混淆,可以通过设立控制组来解决;个体差异:如果未随机选择或分配被试,那么被试可能在实验前的初始状态(比如能力、特质)就存在差异;被试流失:被试中途退出或死亡,可以通过增加被试量来解决;8统计回归效应:如果选择具有极端特征的个体为被试,那么在重复测量时,其极端分数会趋向平均数。各种效应: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自然观察,单盲)B.实验过程因素:实验仪器和测验:如果实验仪器不灵敏、测验信效度较低、前测经验有利作答(练习效应),很可能导致结果是前侧的影响,而不是实验处理的影响程序:主试不安规定程序操作、暗示被试(

26、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评分计分主观或错误;被试作答态度、诚实与否 (社会赞许效应,加入测谎题目)和反应定势(平衡题目,从正反两个方向提问)都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偶然事件:实验期间所发生的任意意外事件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环境:噪音、温度.C 结果分析:如果数据质量差,样本容量小,统计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结果不准确6. 调查研究中确定因果关系的途径有哪些?(2009)因果关系指某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因果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实验设计法、统计分析法(偏相关或多元回归法只要在控制了其他潜在的影响后,要检验的 IV 仍然显著地影响 DV,即表明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7、、因素分析、路径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但所有这些方法的逻辑思路是一致的以归纳法(穆勒五法)的五种推理方式为主。主要有:a 求同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唯一共同情况就与该现象的原因。比如,菲尔普斯穿上鲨鱼皮泳衣后,游得更快了,陈琳穿上鲨鱼皮泳衣之后,也游的更快了。尽管他们的泳池情况、气温、水质、天气等等各自的状况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穿上了鲨鱼皮泳衣,减少了阻力,而这正是使得他们在水中游得更快现象发生的原因。b 求异法:通过考察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确定在这两个场合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不同,如果是,那么这个不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

28、有因果联系。比如,一个实验是 KClO3 加热熔化后,虽有 O2 产生,但速度很慢;另一个实验是向加热后的 KClO3 迅速撒入少量 MnO2,立即有大量的 O2 放出。由以上两个实验得出 MnO2是 O2 快速放出的原因。9c 求同求异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正面场合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共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未出现的反面场合中没有这个共同情况,那么,这个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

29、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d 共变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e 剩余法: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30、。此外,追踪设计的交叉滞后法(在对两个变量 x、y 在不同时间点 1 和 2 进行重复测量,并计算同一时间点与跨时间点的不同相关系数。在 x1 与 y1、x2 与 y2 之间相关稳定的情况下,若 rx1y2ry1x2,则可以认为,与 y 引起 x 相比,x 是 y 的更强原因)也可以探求因果联系。7. 霍桑效应,研究者提出三个假设:1) 虽然提高物质水平并不能够增加生产量,但是降低物质水平会减少生产量。2)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时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3) 改变工人的工作态度能够增加生产量。其中,第 1、2 个假设被推翻了,第 3 个假设得到了验证。. 问题:1)你设想一下,研究者用怎样的实验设计以

31、验证假设 1、2,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得到怎样的统计结果? 2) 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以证明研究假设。(2009)8. 试述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前后测实验设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010)根据实验研究设计的不同水平,实验设计可分为前/非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前/非实验设计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所以研究者不能随机选取和分10配被试,而且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因此效度很低。它能够发现变量间的相关联系,但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准实验设计是在现场背景中进行实验,因而也不能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结果导致被试不等组。但是,它可以对无关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能够发现变量间的

32、相关联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真实验设计一般是在实验室进行,可以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对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能够得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然而,由于它人为性强,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前实验设计包含了实验的两个基本要素:实验处理和测量,是其他实验设计发展的基础。9. 试述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校标效度、构思效度的区别和联系及考察他们的具体方法。(2007, 2010)效度是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即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欲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A 表面效度指外行人认为测验题目表面上看来与测量目的相符的程度。由外行人从表面上判断测验的有效性,测验题目与测验目的

33、一致性。B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欲测内容取样的代表性程度。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专家经验判断法和再测法。前者由专家根据双向细目表对测验项目与原定内容范围进行吻合程度判断,后者是在教学或训练之前实施某一测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训练后再次施测,如果后测的成绩显著高于前测,则可以认为测验能很好地反应学习或训练的效果,测验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主要用于成就测验和某些职业测验。表面效度是外行人对测验作表面上的检查确定的,而内容效度是专家对测验进行详尽的、系统的评价建立的。虽然两者都是对测验内容作出的主观判断,但判断的标准不同。前者只考虑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之间的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后者则同时考虑到测验项

34、目与测验目的和总体内容之间的逻辑的本质的联系。C 校标效度是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估计方法有相关法、分组法和命中率法。主要用于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D 构思效度是测验测量了理论上某种特定的构想或概念的程度。主要有测验间相关法或多特质-多方法矩阵(与同类具有较高效度的测验的相关程度)和因素分析两种方法。11主要用于智力和人格测验。10. 海龟把卵产在沙滩上,小海龟一从卵里出来就会向海洋的方向爬去 。你认为是什么线索让小海龟向着海洋的方向爬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2011)11. 研究想探讨不同睡眠时间对两条倾斜角度不同的平行线知觉准确度的影响 。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考

35、察睡眠时间对知觉准确度的影响,包括(1)自变量、因变量及其指标的选择;(2)实验操作中要特别注意的环节;(3)数据分析的方法。(2011)12. 实验研究中为什么要用随机化法?请说明实验中哪些环节需要随机化? (2011)随机化是保证实验研究结果可靠性和得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它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被试的选取和分配,二是实验处理的平衡。如果被试不是随机选取和分配的话,那么实验的结果就有可能是实验前被试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如果对被试进行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那么就要将实验处理随机分配于每个被试,这样才能消除疲劳效应或练习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3 变量1什么是反应时?举例说明它对心理学研究

36、的意义。 (2004)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可以用于认知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领域。在认知心理学中,可用于再认记忆研究。在再认记忆中,被试所面临的操作实际上是检测当前的刺激,将它同记忆痕迹进行比较,做出是或不是的反应。在工程心理学中,警戒操作是一个重要问题。对警戒衰退所做的信号检测论分析表明,应该把击中率与虚报率结合起来,把敏感性和判断标准分开处理才能说明警戒下降的真正原因。2. 请给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定义,并说明确定一个变量是否是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思路。10 分(2005, 2006, 2009, 2010)中介变量:考虑自

37、变量 IV 对因变量 DV 的影响,如果 IV 通过影响变量 M 来间接影响 DV,则称 M 为中介变量。例如,教学方法(IV)会引起学习成绩(DV)的变化,这时可12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就是学习兴趣 (M),即教学方法可能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因而学习兴趣是中介变量。先做回归分析,考察 IV 是否影响 DV,接着检验 IV 是否影响中介变量,最后检验在控制了 IV 的影响后,中介变量是否仍然影响 DV。如果 IV 和 DV、IV 和 M 以及 M 与 DV 都具有显著的关系,并且在控制了 M 后,IV 对DV 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则表示存在中介作用。调节变量:在研究中对 IV 和

38、 DV 的关系产生影响的变量,它影响 IV 和 DV 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以研究教学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例。当学生家庭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时,教学方法的作用较为明显,反之不明显,此时学生家庭参与(M)对 IV 和DV 的关系有影响,因而为调节变量。做 Y 对 X 和 M 的回归,得测定系数 R12,做 Y 对 X、M 和 XM 的回归得 R22,若 R22 显著高于 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 XM 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3. 协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在心理学研究设计中为什么要设置协变量? (2009)协变量指与因变量有线性相关并在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时通过统计技

39、术加以控制的变量。当某些无关变量的影响无法消除或难以加以控制时,可以将其设置为协变量,以此分离出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 收集研究资料的具体方法3.1 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1. 结合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特点,谈谈如何提高/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200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具有直接性。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a 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40、b 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会让别人观察的。c 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d 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其最13大的特点是,整个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访谈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访谈,也可以是通过打电话等间接访谈。访谈内容,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问卷法又分为自陈量表和他评量表(等级评定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由上可知观察

41、、访谈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3.2 测验法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区别。 (2005)前者是以被测团体的常模为参照标准来衡量个体成绩的测验;后者是以应当达到的预定的目标为个体是否达到标准的测验。A 对测验结果解释的参照系不同:前者的参照系是常模,它产生在测验之后的被试团体之内;后者的是个预定的外部标准,建立在测验之前的被试团体之外的绝对标准。B 测验分数的形式不同:前者一般以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等相对分数来表示;后者一般用合格与否、达标与否等绝对分数来表示。C 测验功能不同:前者主要是区分个体差异和相对水平,常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中;后者主要是确定学生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和达到

42、目标的程度,常用于诊断性活动中。D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同:前者是用平均数来说明某个被试的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后者将某个被试的测验分数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其成绩优劣不依赖于其他被试。2操作定义对信度和效度的影响。(2005)操作定义越独特,它包含的信息就越具体,因而越能准确无误地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增加变量和研究的可重复性,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但是,同时,也会大大限制研究变量、指标的普遍适用性和代表性,从而降低研究的外部效度。3. 测量人格特质的各种方法,它们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有哪些?如何提高人格测量结果的真实性?10 分(2006)A 自陈法:自陈法指依据要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问题,要求被

43、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答,然后按照被试的得分来衡量这种人格特征的程度。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只有受测者最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优点是结构明确,施测方便,计分客观,结果容易解释;缺点是被试作答易受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如果被试不了解自我,难以作答;反应14定势,习惯选择折中选项。B 投射法:投射法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其人格结构。投射法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原因而且可以预测;个人本身的人格结构对刺激反应起主要作用;人格结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其意识说明自己,但可以通过刺激情境使之显露出来。其优点是,可对人格作综合的、完整的探讨,对受测者内心生活作深层探索和动态解释;受测者不知道测验目的,不至于有意防范而作虚假的反应;缺点是主观性强、评分缺乏客观标准,结果不易解释;信效度不高。C 情境法:把被试置于特定的情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