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91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创意农业发展探微创意农业,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价值增值的突破。在百度上搜索“创意农业”,结果多达55.9万条,创意农业在中国正在以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都是对传统农业不同层面上的改进,是各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路径选择。创意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改进,生态农业是资源利用模式上的改进,设施农业是生产方式上的改进,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上的改进,都市农业是从区位的视角定位农业的发展。一、新形势下创意农业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意农业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的新引擎。首先,创意对象是有生命的产品及其服务,这是其他制造业、流通业所不具备的,创意农业有着鲜活的素材和无限的源泉,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关注程度高,参与意识强。创意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高收入阶层潜在的消费需求,规避了传统饱和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创意农业是与实用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的农业”,提升农业的文化品位,使农产品出现“看的比吃的贵”。第三,发展创意农业,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求新求异是对休闲农业的本质要求,通过创意,以农民为主角、农业为道具、农村为舞台,将农业生产与社会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性配置组合,是休闲农业新一轮发展的源动力。第四,创意农业为聚居城市的创意人才、职业经

3、理人、投资人和农村人才和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途径,使创意人才与农业紧密结合,集聚创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经营者素质。第五,发展创意农业,拓展价值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使农民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效益。二、创意农业逐步成为南京农业的一个新特征去年10月23日的农民日报,以“创意农业潮涌南京”为题,对江苏省南京市创意农业开发作了专题报道。南京开发创意农业,条件得天独厚。首先,2001年以来南京市着力于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基本构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目前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为创意农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南京的消费市场,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4、市场空间;第三,作为十朝都会,文化底蕴深厚,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创意源泉;第四,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在宁的南师大、东大等30多所高校设置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第五,区域性布局明显,拥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物质载体。近几年来,南京农业注入许多新的元素,先后提出“跳出农业抓农业”、 “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功能”、“融入城市、兴业富民”等等,农业发展新创意融入到农业各大产业,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我市创意农业已经初具规模,农业创意已经融入到主导产品、核心技术、主体功能、市场拓展和农耕文化各个方面,创意农业的形态比较齐全,

5、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意。利用科技手段,培养新、奇、特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食用价值外,提供一种人文价值。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传统农产品的外形、颜色、口味等,形成新奇特质。比如横溪的“方型西瓜”、“心型西瓜”、“冰激凌西瓜”等。第二种类型是挖掘传统农产品的多重特性或其他功效,提高其经济价值。比如六合富硒米、富硒茶、浦口“跑山鸡”等等。第三种类型是通过融入文化艺术的元素,增加农产品的艺术含量。比如溧水的“梅香茶”、浦口的“彩色苗木”等等。二是技术创意。把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科学行为想象力应用于农业发展,从而获得农业发展的新生动力。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水稻+N”,

6、“水稻+N”,它的成功探索,为破解全市65万种粮农户持续增收难题,寻找替代麦、油的冬季高效作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这两年农业嘉年华“奇品园”展示的农业技术,许多堪称农业技术创意。比如蔬菜所的“蔬菜墙”、农科所的“空中结薯”等等。三是功能创意。2001年开始,坚持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在省内率先把休闲农业提升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2002年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率先完成农业旅游专题规划,为农业发展赢得了新的空间。最近一段时间,省电视台推出大型访谈节目巨变,其中有一期专门介绍“南京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回顾了多功能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四是营销创意。营销

7、创意的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节庆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四种营销模式,我们均有不俗的表现。家喻户晓的南京农业嘉年华,就是成功的事例。南京的“农业大超市”正式开通运营,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上进行新的尝试。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营销手段,突破了“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的传统销售模式,走出了农贸市场和超市等传统的销售场所,以网站为平台,以配送中心和连锁专卖店为依托,开展地产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的网上导购、网上订购和网下配送服务,让更多优质安全农产品更方便地走进千家万户。五是文化创意。当科技和文化创意作为两大引擎,在赋予农业深刻内涵的同时,农业已不只是一种产业经济,而是一种高度的农业文明展示。通过农业节庆

8、的传播,南京农业的“文凭”越来越高,市里的农业嘉年华、农业奥斯卡,区县的梅文化、西瓜文化、螃蟹文化、农家美食文化等不断出现,体现农业文化创意的良好开端。六是生态创意。在推进“绿色南京”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把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绿色家园、绿色文化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构建“山、水、城、林”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但总体上讲,南京的创意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农业创意人才比较短缺;许多“创意”还停留在理念阶段,从“创意”到“创意产业”、再到“创意经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推进;创意农业的集合发展还有待突破,高能级的创意农业企

9、业还是空白,这些都是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三、加快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几点想法1、把创意农业提升到农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对创意农业的现状作出科学的评估,制定创意农业发展专题规划。把创意作为南京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把创意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进行挖掘,进行培植。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农民参与程度高、对外影响大的创意农业项目,加大辅导扶持的力度,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水平的创意农业项目。2、以农业节展活动为平台,做大创意农业。一方面要把创意农业作为农业节庆新的命题,不在局限于农业品牌的传播,用创意引爆节庆,为节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以节庆为抓手,传播创意农业理念,举办创意产品发布

10、会,组织创意农业大赛,推广创意产品等等,推动创意农业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3、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构筑创意农业产业链。要组织实施“创意进园区”,好中选优创建若干个“现代农业创意园区”,依托园区构筑创意农业的产业链,其中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组成的产业群。通过创意农业的带动,使有条件的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功能单一的农业成为现代时尚创意的产品,提高园区的综合效益。4、研究创意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提高运作的效率。有四种模式可供参考。一是资源整合模式。通过创意冲破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源、有限和无限资源、可再生和

11、不可再生资源的整合,形成巨大的资源资本。二是市场拓展模式。倡导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建立新的市场消费需求,使消费者认同并购买。三是产业延伸模式。借助创意农业强劲的渗透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创意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四是产业集聚模式。通过组织实施“创意进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创意园区”,组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由“创意”到“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转变。5、突出重点,学会用创意打造提升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不亮新招,难以引起较大的市场响应。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创意元素的注入必不可少。休闲农业,经历了最初的产品采摘、垂钓娱乐、美食品尝、民俗体验后,开始向创意休闲转变。创意

12、引领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农业旅游中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要对休闲农业进行创意打造,运用创新手法融入时尚元素,将时下流行的时尚休闲方式融合在农业休闲项目中,为年轻团体提供山地健身、户外露营、创意烧烤等一系列休闲产品,使休闲农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突破出来,为消费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体验项目。6、培养专业创意开发团队,提高农民的创意素质。要加强与广告、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合作,在项目策划、价值分析、设计建造、招商营运等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懂创意、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创意农业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渠道。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农林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