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规章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实施细则。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
2、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企业全面排查治理,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五、生产
3、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台帐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分析制度、挂牌公示制度、定期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和责任,保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有
4、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对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劳动纪律、现场管理、防控手段、事故查处以及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组织自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并落实岗位、班组、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 八、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监控和整改机构和整改责任人,实施监控治理。 九、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后,分别作出处理 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
5、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列出目录,明确整改时间并落实责任、措施、资金、预案。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外部公共安全等需要当地*及其部门协调解决或治理的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提出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协调研究解决。 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
6、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
7、使用专项制度。 十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0日前和下一年x月x日前向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第十四条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自查和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予以公示。 第十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公示包括以下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
8、主要负责人); 重大隐患的内容; 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作业范围、从事整改的单位名称和作业人数等;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已采取何种监控措施。 十八、重大事故隐患公示的方式包括 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或设施、设备上悬挂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公示牌; 在生产经营单位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公示牌;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办电视台、广播电台、局域网、报纸和宣传栏发布。 十九、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排查或检查发现的3日内进行公示。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对企业上报和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登记,分类编号,建立档案或隐患管理台账,对企业制定
9、的重大隐患整改计划、整改责任人等有关情况资料进行详细登记。 二十、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及时将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分级管理与属地监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告。 二十一、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主要领导和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通报当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隐患排查治理阶段性工作;确定由本部门挂牌督办和公告的重大事故隐患。 对于涉及公共安全或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才能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当地人民*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召开会议,提出由*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报同级人民*同意后,由当地人民*挂牌,并指定责任部门跟踪督促整改。 二
10、十二、重大事故隐患公告包括以下内容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内容; 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作业范围、从事整改的单位名称和作业人数等; 企业整改责任人、跟踪治理督办单位内设机构和督办责任人等。 二十三、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公告的方式包括 在有关*网站发布; 编印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信息; 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发布公告; 其它。 第二十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向社会公告,原则上市级有关部门每半年公告一次,县级有关部门每季度公告一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有关部门对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要落实跟踪督办的内设机构和责任人,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
11、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第二十七条 整改期间,*及其有关部门要强化监控措施,特别是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要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从原材料供应、生产人员的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在停产整改期间非法组织生产或建设。 第二十八条 督促整改的责任人应当每周至少深入现场一次,跟踪检查有关防范和监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企业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保证重大事故隐患彻底消除。 第二十九条 整改企业和各级监管部门跟踪治理督办责任人应当及时向督办的安监部门报告整改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级安监部门要帮助整改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隐患整改单位向挂牌的当地*或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接受申请的*或监管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或责令停止使用的大型设施设备,核查验收合格,经有关验收人员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予以关闭。 第三十一条 在期限内彻底治理,经*或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报地方人民*予以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各级*或监管部门要及时摘牌销号,将有关档案或台帐整理后归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