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尤中国科学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196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尤中国科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尤中国科学院.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类择优支持申请表申请人姓名 曾 尤 聘用单位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电话 024-23971503 传 真 024-23891320 电子邮件 yxliu 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制姓名曾尤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年11月专业 复合材料 研究领域复合材料聘任岗位 研究员上岗时间2012年9月学习经历(从大学开始填)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单位学位专业1989年9月1993年6月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复合材料1993年9月1996年6月武汉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复合材料1999年9月2004年6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学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工作经历(准确到月份)起始时间终止

2、时间单 位研究领域专业技术职务1996年6月1998年6月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助教1998年6月2002年12月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讲师2003年1月2008年12月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副教授2005年1月2008年6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访问学者2008年9月2009年9月Rice University(美国莱斯大学) 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9年1月2012年8月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教授2012年9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员

3、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以下各栏目均如此)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简要概括,不超过500字)曾尤博士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特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围绕该领域存在的分散性、界面结构以及输运性能等关键性核心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1)提出利用碳纳米管阵列的垂直取向性来优化设计叠层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具有更低的纤维含量和密度、更高的弯曲模量和更优异的阻尼性能(表现为更长的周期负荷使用寿命),为设计多功能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的规模化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2)提出对碳纳米管进行钝化处理以显著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加工稳定性,

4、解决了碳纳米管表面残留基团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易于引起聚合物催化降解的问题,从而为制备高性能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3)提出“碳纳米管-聚合物弱相互作用”的设计思想,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处理降低其表面能,减少聚合物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包覆, 从而为构建具有高效电热输运网络的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ACS Nano、Carb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杂志上发表,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5项授权)。1-3篇代表性论文(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作者排序题 目期刊名称年份、卷期及页码第一作者(通讯作者)Design and reinfor

5、cement: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based sandwich compositesACS Nano2010, 4(10): 6798-6804 第一作者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s by using weak nanotubepolymer interactionsCarbon2010, 48: 3551-3558第一作者Effects of carbon nanotubes on processing stabili

6、ty of polyoxymethylene in melt-mixing proces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7, 111: 13945-13950近5年发表主要论文或专利情况作者排序题 目期刊或国际会议名称年份、卷期及页码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nhanced adsorption of malachite green onto carbon nanotube/polyaniline composit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2, Online, DOI:10.1002/app.37947第一作

7、者(通讯作者)碳纳米管导电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拉伸变形的响应性新型炭材料2012印刷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ffect of strain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carbon nanotubes/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1, 26(5): 812-816第一作者(通讯作者)Preparation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flexible dye-sens

8、itized solar cell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306/307: 112-115第一作者(通讯作者)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based sandwich compositesACS Nano2010, 4(10): 6798-6804第一作者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s by using weak nanotubepoly

9、mer interactionsCarbon2010, 48: 3551-3558第一作者(通讯作者)Weak nanotue-polymer interactions for increa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s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 mechanics and Nano- composite2010.10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基于弱相互作用的石墨化CNT/PMMA复合材料的输运性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61(3): 635 (20

10、10)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导电膜为基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2010.12第一作者Effects of carbon nanotubes on processing stability of polyoxymethylene in melt-mixing proces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 13945-13950通讯作者Comparison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betwee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and gr

11、aphene nanosheet/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 with a segregated network structureCarbon2011, 49(4): 1094-1100通讯作者Preparation and Charaterization of grapheme/PMMA composites by in-situ bulk polymerizationNanotube 092009.6通讯作者Comparative study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me nanosheet and

12、 MWNT/HDPE compositesNanotube 092009.6非第一作者Investigation of benzimidazole compound as a novel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ectrochemical Science2012, 7: 2403-2415非第一作者The strain sensing and thermalmechanical behavior of flexible multi-wall

13、ed carbon nanotube/polystyrene composite filmsCarbon2011, 49: 3928-3936非第一作者Introduction of manganese oxide into carbon nanotubes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a contrast medium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6): 1151-1154非第一作者Carbon nanotub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and

14、hot-press transferNanotechnology2009, 20(23): 235707非第一作者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VA/CNT composite filmsNanotech 072007.9, Cambridge非第一作者PTC effect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NT/HDP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melt-blending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s/Nano Engineering (ICCE-15)2

15、007.7, Hainan第一作者一种对湿度变化敏感的导电水凝胶复合材料及器件和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8100119762010.11第一作者增强体定向排列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510047123.1 2008.2第一作者一种多孔凝胶软管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510046696.22007.1非第一作者一种耐高温的热敏电阻高分子复合材料发明专利: ZL 200510047997.72009.2非第一作者柔性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和电沉积装置发明专利: ZL200810012902.12011.7第一作者异型光伏构件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

16、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201110318234.72011.10第一作者一种耐大电流的热敏电阻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201010558096.52011.11第一作者具有多层次孔结构的聚苯胺/碳纳米管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201010557024.92010.11第一作者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200910248681.22009.12第一作者一种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混杂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200910248421.52009.12非第一作者一种碳基纳米管同轴异质结及其模板法组装工艺发明专利: 201110318240.22011.1

17、0非第一作者具有全封闭中空结构的造影剂纳米胶囊及模板法组装工艺发明专利: 201110319558.22011.10近5年出版主要著作情况作者排序书名出版社及年份撰写章节及页码注:“作者排序”栏按“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非第一作者”顺序填写论文被收录情况统计(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I第一作者156通信作者145非第一作者255总 计31011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SCI引用)他人引用次数引用期刊种数引用作者人数第一作者2319114通信作者2921154非第一作者4031169总 计6245271以上内容已经申请人确认,情况属实。 申请人签字: 2012 年 9 月 21 日 注:

18、 1. “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只针对前面列出的代表性论文和近5年主要发表论文进行统计; 2. 自引部分不计入引文统计中; 3. 对列入统计表中的论文需附论文首页复印件; 4. 对列入统计表中的论文被引用情况到位后已开展的工作(包括研究内容与方向,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等情况)研究内容与方向本人于2012年8月底到金属所开展工作,在研究所和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建“新型纳米炭/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组。主要针对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复合材料领域存在的分散性、界面控制、集合效应和输运特性等核心关键问题,开展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物性和应用研究工作。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两

19、个方面:(1)具有优异输运特性的碳纳米管-石墨烯输运网络的优化构建面向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高抗静电、阻燃特性的高分子复合薄膜”技术难题,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在聚氯乙烯(PVC)基体内的网络构建、复合材料压延制备、结构表征、电学性能测试等工作;(2)高分散性的碳纳米管-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与相关合作开展石墨烯/PVC等聚合物的原位制备技术,开发新型预混母料制备技术,并就石墨烯在改善聚合物冲击韧性、提高导电(热)性能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促进石墨烯及碳纳米管在不同聚合物体系、不同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验室建设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课题组在购置与共享实验仪器和设备方面已取得了一

20、定进展。(1)课题组与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的其他课题组协调,共享注塑机、双螺杆挤出机等材料成型设备;(2)拟购置双辊薄膜成型机1台(调研中,预计10月底到位),用于开展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抗静电薄膜制备工作;(3)拟购买动态热机械分析仪1台,用于复合材料在高低温、静(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4)正积极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生产研发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与聚合物共混造粒、复合共挤出等工作。团队建设课题组现有办公用房和实验用房各1间;已有技术人员1人,拟招聘研究人员1名和招收研究生数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目前团队运行态势

21、良好。主持或参加项目的情况项目名称经费来源及额度担任角色基于弱相互作用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显著正温度系数效应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JQ2011060),12万负责人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输运网络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S2010128),20万负责人具有导电功能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技术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05-k4-32),6万元负责人具有PTC效应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功能特性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8589),6万元负责人滴灌流量的凝胶驱动及控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002),8万元负责人聘用单位提供的

22、条件(包括科研经费、实验用房、研究助手配备及研究生指标等和住房等)1. 提供科研启动资金100万元;2. 提供办公用房1间(24 m2),实验用房1间(24 m2);3. 助手配备情况:固定人员2名;4. 从2013年起提供博士生和硕士生招生指标各1名;5. 提供45万住房补贴。获资助后拟达到的总体目标与预期成果(包括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实验室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等)研究方向:基于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1. 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设计并构建出具有特定网络构型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对复合材料网络结构和电热传输功能特性的调控。

23、2. 制备具有高导电性、低渗流阈值的石墨烯/PVC抗静电复合材料、具有显著PTC效应的碳纳米管/HDPE高性能热敏材料、具有高阻尼特性的轻质碳纳米管层叠复合材料,力争在化工、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内容:1. 碳纳米管/石墨烯与基体的相互作用及对输运网络的优化构建研究碳纳米管/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热力学相容性,以及加工成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行为;侧重研究纳米炭材料对高分子链缠绕、诱导/抑制结晶、加工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调控碳纳米管/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实现对网络结构的调节和控制,获得具有高效电热传输性能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

24、2. 碳纳米管-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应用重点研发三种具有特定网络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即具有高导电性和低渗流阈值的石墨烯/PVC抗静电复合材料、具有显著PTC效应的碳纳米/HDPE高性能热敏材料、具有高阻尼特性的轻质碳纳米管层叠复合材料。面向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抗静电材料、热敏电阻器件和轻质高阻尼复合材料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工作,力争实现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应用。预期成果1. 利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的纳米尺度效应和结构功能特性,提出调控碳纳米管/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优化构建碳纳米管/石墨烯网络结构的设计思想,制备具有优异电热传输性能的复合材料。有助

25、于丰富复合材料的设计思想和制备方法,阐明网络结构的电子传输特性及其与相关复合材料的性能关系,探索碳纳米管/石墨烯在功能复合材料中的纳米尺度效应等共性科学问题,为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科学基础。2. 面向具体应用领域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制备具有高抗静电的石墨烯/PVC复合材料、显著PTC特性的碳纳米管/HDPE热敏器件、高阻尼轻质定向碳纳米管叠层复合材料,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在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应用。有助于推动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规模工业化应用、为其它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实用化提供借鉴和指导。3.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具有高水平

26、的纳米炭/聚合物复合材料实验室,在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4. 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培养掌握先进技术手段和严谨思维的科研人员,形成具有解决国际前沿问题能力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培养2名博士生和2-3名硕士研究生。获资助后经费使用计划年度科学事业费(万元)201390201430201530合计150注: 1.“年度”从通过择优资助第二年开始,以3年为期; 2.科学事业费150万元将按经费使用计划分年度拨付。聘用单位意见:曾尤博士长期致力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特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围绕碳纳米管功

27、能性复合材料存在的分散性、界面结构以及输运性能等关键性核心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体弱相互作用设计思想”、开展了“基于碳纳米管阵列定向结构设计高阻尼层叠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表面钝化处理提高复合材料加工稳定性”等原创性工作,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曾尤博士到岗工作后,我所已为其提供了科研启动经费、实验条件和人力资源支持,目前研究工作进展良好,在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抗静电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势。曾尤博士学术思想活跃,严谨求实,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工作中积极进取、团结协作,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备国内“百人计划”择优支持的条件。特此推荐曾尤博士申请我院国内“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择优支持专家组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组长:年 月 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