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325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写生 实习报告徽 派 建 筑 班级:xx 姓名:xxx 学号:xx 指导老师:xxx 转眼间,我的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在我们大三的下半年,学校安排我们去安徽风格采风.如果不是学校安排去写生,也许我大学毕业之前就不会见到那么精致古朴的徽派建筑. 三月二十五号我们从学校离开,经过一天的路途我们到了屏山,休息一夜后,我们第一站去的是南屏,在导游的带领下,大致的了解一下南屏的历史. 了解到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字. 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清代中叶以后,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村中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在该村拍摄的菊

2、豆等影视片,提高了南屏的知名度.因此,南屏也被称作是“中国影视村”。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下午我们去了关麓,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了八大家,八大家的住宅群让我很是惊叹。八家相对独立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又互相通联,屋楼上下皆有门户将其串结,形成一个

3、整体。八大家离得都不远,房屋设计很巧妙,很气派,很是有特点。第二天,我们就是在南屏和关麓写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当地的建筑的特点,构思精巧,自然得体,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第三天,我们去了黟县和徽州古城等。前三个景点都是匆匆而过。有唐模,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说说徽州古城吧,在这里我亲身感受到了徽派建筑的恢弘。 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绝”之大成,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架构俱佳;粉墙黛瓦,鳞次错落,抑扬顿挫,犹云行水流,清扬悠远,极富韵律;其雕刻之精美,上承古徽文化神韵,下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叹为观止。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髓 。 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

4、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西递,据了解,西递是黄山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住地方,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所以称为西递。西递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 宏村和西递相比较,宏村的景色更美一些,可是我个人更喜欢西递一些,我感觉相比之下,西递的建筑更有徽派建筑的感觉,更有年代感。不过,宏村也有自己的特点,宏村的整个造型是一头牛的形状,进入宏村,看到的就是南湖和画桥,真的很美,它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带来了兴旺,牛性村落是当时的文化遗产,与自然景

5、观融为一体。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宏村的建筑比较注重雕刻。雕刻的非常细腻,非常的精美。 这就是我们的大概流程,下面重点说说建筑特点吧。这次来安徽就是让我们学习徽派建筑,为我们以后的毕业设计提供素材。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

6、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在我们参观的很多建筑中都有体现,在西递和徽州古城中最为常见。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反应徽派建筑的最明显的就是通过传统民居体现,民居大多是四合式,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大四合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上厅为三间式,地坪较高,是正厅堂

7、;下厅也是三间式,进深略浅,地坪较上厅低,上下两侧以厢房连接,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在厢房的,也有设在上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下厅则为平房,面积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下厅,仅作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楼梯均在上厅背后,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远望似一座座古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这就和我们的采光方式不同了,我们的建筑大多是靠窗户采光,而徽派的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厅堂后用中门隔开, 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

8、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 其中徽派建筑中的代表还有牌坊和祠堂。第一天在南屏我们就参观了几个祠堂,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在棠樾牌坊群见到了很多的牌坊,七座牌坊拔

9、地而起,呈半弧形展开,似在诉说着一个个忠、孝、节、义的故事。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徽派建筑还有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方式,那就是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 故称“马头墙”。其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

10、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后来随着对马头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这次去安徽风格采风,让我们自身感受到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不一样的建筑,见识到我们古建筑的雄伟,让我们开阔的眼界,我认为学设计的不能整天窝在寝室,要多出去看看,看看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和设计风格,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开拓我们的思维,为我们以后的设计提供素材,让我们以后的设计有更多的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仅仅在模仿。做我们自己的风格,我们自己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