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3316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本节课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突显人物的情怀。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潜伏的。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既表达出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

2、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学习过积累资料的方法,能够独立阅读,具有初步品读和自学能力,能自己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认不写。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蓬蓬勃勃”“瞻仰”“繁衍后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外在美和可贵之处。 4.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美和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统一。 2。围绕“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学生在读书、读书、再

4、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受到思想启迪,感悟到本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深刻内涵。 3“重感悟”“重积累”。本课的设计,强化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课外阅读,课外搜集的有关宋庆龄这位伟大女性的资料及有关樟树的资料,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4“大问题引领,小问题贯穿”。教学中,我将围绕“这是两棵怎样的树?”串联各个段落,“这是宋庆龄故居庭院里的两棵树”、“这是宋庆龄故居庭院里的两棵樟树”、“这是宋庆龄故居庭院里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这是宋庆龄故居庭院里蓬蓬勃勃的、拒虫香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层层递进,完成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需

5、要教”,让学生独立掌握学习方法与规律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与习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时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查阅工具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因此,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5个环节: (一)质疑定标,抓出文眼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

6、内容提出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质疑: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这到底是两颗怎样的树?引出对重点段的学习。 (二)诵读文本,感悟“外形美” 让宋庆龄舍不得的两棵樟树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要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组织交流。与此同时,采用换词比较法,将“蓬蓬勃勃”换成“蓬勃”,体会叠词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而学生富有感情

7、地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观察力的表现。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要能感悟樟树的“外形美”,就要充分凭借朗读这一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樟树图片,指导学生抓住“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这些句子来感悟“蓬蓬勃勃”,组织自由读、指名读、赛读、齐读、想象读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想象、评价,感悟樟树的“外形美”,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适时,将关键词去掉,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三)比较评议,品位“品质美” 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出

8、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永存的高贵之处。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本文写的是樟树,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正是用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樟树与别的树木的不同之处,体会樟树的 “可贵之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把学生说的句子显示在屏幕上,最后提炼出文中的三句话,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这三个句子的含义,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樟树的高贵之处。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提炼段落中的关键句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只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四)合作探究,体会 “共同的精

9、神”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时,我引领学生看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质疑: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留念?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介绍在课前了解到的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并给他们展示老师搜集的关于宋庆龄的有关资料并思考:宋庆龄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通过对文本、课外知识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本课的写作目的有了各自深浅不一的独到的解读。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言为心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这一难点的

10、突破充分体现个性化阅读,如何让学生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有目的的设计了一个比较具有思维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寻求樟树与宋庆龄的共通之处,为了避免学生无的放矢,我要给予学生思维的方向,引领学生将文本语言与课外知识有机整合,在此基础上,学生经历了一次思考、探究的过程,锻炼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能力,展示了每个生命个体的风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让学生查阅宋庆龄同志的有关资料,然后以“我崇敬的宋奶奶”或“我心中的宋奶奶”为主题举行一次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根据教学思路,我预设计以下板书: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香气,永久保持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诚然,预设不等于生成,我将在上课时机动灵活,以不变应万变,努力追求有效、务实、生态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时时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课堂,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给予和共同的拥有,是资源的分享。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