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374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408 中国政治制度史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408+中国政治制度史201510试点作业参考答案任务名称周期名称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中国政治制度史计划 15秋季学期512中国政治制度史(专科)学习周期 2015-09-09 2015-12-09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0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30共30套,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60共60套请反复抽题直到出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0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06共6套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0共10套 答案请直接复制到答题区而不用附件注:所有网上作业除电算化会计外其余都可提前完成,但不能

2、延后完成,请在11月30日前一次完成所有作业(可以提前完成不能延后),以便老师及时评阅统计;本门课程实行网上作业及期末考试双及格和,没完成作业期末考试成绩无效。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BBDC06-10:CDBDB11-15:CBADA16-20:BACDB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DE 02. ABD 03.ACD 04. AD 05.BCD06. ABD 07. ABC 08. ABCDE 09.BD 10.ABDE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

3、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

4、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

5、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

6、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2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BCDC06-10:ABBCD11-15:BACBC16-20:CBBD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D 02. ABDE 03. ABD 04.BCD 05.ABDE06.ABC 07.ACD 08.ABCD 09. ABCDE 10.AD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

7、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

8、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参考答案: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

9、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

10、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DCBD06-10:CBBDB11-15:ACDCC16-20:ACBB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C 02. BD 03. ABCDE 04. BCD 05.ABD06. ABDE 07.ABD 08. AD 09.ACD 10.ABDE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参考

11、答案:(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参考答案: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

12、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

13、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4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BBAA06-10:CDCAA11-15:CDDCC16-20:BBCBC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

14、CD 02. ABD 03. ACD 04. AD 05.ABCDE06.ABD 07. ABDE 08. ABDE 09. BCD 10.BD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参考答案:(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

15、,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参考答案: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

16、、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中

17、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5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DCDC06-10:BBBDC11-15:ACDCA16-20:BDBAC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D 02. ABD 03. ABC 04.BD 05.ABCDE06. BCD 07. ABDE 08.ACD 09. ABDE 10.ABD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参考答案:(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

18、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

19、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6一、单项选择题

20、(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BCBBA06-10:DDADB11-15:CBADC16-20:BCDCB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CD 02. BD 03.ABCD 04.ABD 05.ABD06. ABC07. BCD 08. AD 09.ABCDE 10.ABDE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参考答案:(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

21、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

22、,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7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B

23、DCCC06-10:DAADC11-15:ACCDB16-20:BCBDB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CD 02. ABC 03. ABD 04. ABCDE 05.ABDE06. BCD 07.ABDE 08. AD 09.ABD 10.BD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

24、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

25、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参考答案: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

26、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8一、单项选择

27、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BABCD06-10:BDCDC11-15:ACBDC16-20:DCCD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DE 02. BCD 03. BD 04. ABD 05.ABDE06. ABD 07. ABCD 08. ACD 09. AD 10.ABC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参考答案:(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

28、。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

29、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

30、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09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BDDB06-10:CBCCA11-15:CBDCA16-20:CDBC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DE 02. AD 03. ABD 04. ABDE 05.ACD06.ABC 07.BD 08. ABD 09. ABCD 10.ABCDE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

31、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

32、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

33、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

34、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0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01-05:CCBDC06-10:DBBAC11-15:ABCCD16-20:DDBAC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ABD 02. ABC 03. ABDE 04.ABDE 05.ABCD06. BD 07. ACD 08. BCD 09. ABD 10.ABCDE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参考答案:(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

35、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

36、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

37、成性考核_0012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3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4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5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6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7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8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19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0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2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3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4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5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6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7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8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29中国

38、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0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2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3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4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5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6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7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8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39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0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2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3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4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5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6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

39、0047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8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49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0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1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2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3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4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5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6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7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8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59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_0060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01-05:DCDCD06-10:CCDBD11-15:CCADB二、多

40、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ABD 02.BCD 03.ACD 04.ABDE 05.ABC06.ABCD 07. ABDE 08. ABCDE 09. BD 10.AD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

41、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2.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参考

42、答案:(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

43、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

44、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_0002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01-05:BDCDA06-10:DABCC11-15:DCCDD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01. ABDE 02. ACD 03.ABDE 04.AD 05.ABCDE06. ABCD 07. BCD 08.BD 09.ABC 10.ABD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参考答案:(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

45、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2.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参考答案:(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

46、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