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800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学术论文写作概述1.1 学术规范1.2 关于学术论文1.3 学术论文的撰写1.4文献综述的撰写1.1.1学术剽窃及其防范 凡是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而没有申明其来源的,就是剽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总体的剽窃: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抄袭; 直接抄袭:直接的从他人论著中寻章摘句,整段、整页地抄袭;为了隐蔽,同时照搬原著中的引文和注释; 在通篇照搬他人文字的情况下,只将极少数的文字做注; 为改而改,略更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或换一种句型; 错误理解综述的概念 跳跃颠转式抄袭 拼贴组合式抄袭 学术剽窃的主观控制: 一字不差地直接复制引用,确保不做任何改变

2、在做笔记时清晰地记下作者和资料来源细节; 熟悉文中的引用方法; 仅引用对论点至关重要的段落; 在开始查找文献资料之前,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然后用他人的成果支持或反驳这些论点; 有选择性地引用,不要引用过多; 解释的时候要注意材料运用得当; 阅读完资料后,凭记忆作笔记。 学术剽窃的客观防范: CNKI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14、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设计)与成果,严禁以任何形式捏造、篡改研究数据和计算结果,上述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以不及格论处。” 1.1.2学术规范的本质和层次 技术层次 内容层次 道德层次 1.1.3学术规范的体系 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法律规范 学术技术规范 1.2.

3、1 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又称学术文本或研究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是作者向社会描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具。1.2.2 学术论文的特征 u 创新性u 学术性u 科学性 创新性 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一篇论文价值的大小,不是看它如何罗列现象,重复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看它能否创造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并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 学术性 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和论证。 其基本内容不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而是对事物发展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探讨,不是对客观事物一般的认识和议论,而是比较深入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思维活动反复与深化的结果。 学

4、术性是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和最基本的条件。 科学性 (1)在内容上,所反映的科研成果,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映,是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并能为他人提供重复实验,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论文内容真实、成熟、先进、可行。 (2)在表现形式上,结构规范、严谨、清晰,逻辑思维严密,语言简明确切,不含糊其辞,不枝蔓横生,尤其对每一个符号、图文和表格及数据,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论文表述准确、明白、全面。 (3)研究和写作过程严谨科学1.2.3学术论文的种类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评述、可行性报告学位论文 也叫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时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供评审使用的学术论文。包括:

5、 学士论文(一般在数千及1万字以内)“论文类一般应不少于8000 字 ” 硕士论文(2万字以上) 博士论文(5万字以上) 1.2.4 学术论文的格式 国际 国内 投稿期刊的要求 1.3.1 学术论文的结构前置部分:题名、著者、摘要、分类号主体部分:前言、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部分:插图、表格等章、条的编号 参照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题名(Title,Topic) 题名即题目或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思想内容的逻辑组合。1)简洁明了:所谓简洁,就是指用语要简明、洁净、雅致和精

6、当,惜字如金,用最少的文字精当地概括论文内容。最好控制在12个字以内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副标题是作者为调整研究角度,或者限制研究范围,或者突出研究重点,在论文题目(正标题)下,附加的一个题目。 (2 )准确恰当:所谓准确,就是指标题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恰当地限定论文范围,能实事求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文题相符。 (3 )新颖多样:标题新颖醒目会直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论文标题不仅要准确、精练,而且还要新颖。 学位论文的题目设计的规则 题目必须是动宾结构的短语,不能是句子 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 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论文题目的语法结构 第

7、一种结构形式:“关于”“宾语”“的”“研究” 第二种结构形式:“论”“宾语” “定语+名词或动名词”、“名词+名词” 著者(Author) 著者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 课题的构思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文稿的写作或对其中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 参与最后定稿,并同意投稿和出版 著者的排列顺序、真实姓名 摘要(Abstract)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源于拉丁语abstractus,意为“抽取”。是对

8、全文的高度浓缩提炼。能反映原文的精华和关键。 为了国际交流,一些期刊还要求提供外文摘要。 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摘要一般200-300字,外文不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的要素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其他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1)文献的小标题和最后部分一般多为主要内容要点和结论,常常能概括全文,因而是摘要中最值得注意和摘取的地方;2)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3)不得简单地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4)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气呵成,一般不分段落;5)要用第三人称;6)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7)不要采用图、表、简称、代号等关键词(K

9、ey Word) 关键词是为了配合文献标引工作而给出的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对编制检索工具和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般3-8 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为了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都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2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 ):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文章分

10、类号采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进行分类。一般文章标识1 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 个或3 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中图分类号著录格式为:中图分类号:TK730.2 ;O357.5 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 引言引言又叫绪论。目的是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现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引言的内容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和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开门尖山,不绕圈子 尊重科学,不落俗套 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他人 正文 核

11、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 怎么研究(how )” 这个问题。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突出一个“ 新” 字。根据需要,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一般应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结论和建议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和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 结论的内容与格式 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必需的) 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12、,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本研究的不足或遗留问题。 结论的格式: 结论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编号,内容少可以整个为一段,几句话。 主要是用文字,一般不再用插图和表格。 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要求 概括准确,措辞严谨 明确具体,简短精炼 不作自我评价 致谢 致谢的对象是,凡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列出标题并贯以序号,如“6 致谢” 放在“5 结论” 之后,也可以不列标题,空一行置于结论段之后。 参考文献 根据新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

13、5 ),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凡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列出参考文献。 只限于哪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得,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网页?私人通信?内部讲义?未发表的著作? 各类文献著录格式及举例 图书 序号 著者. 书名M. 版本(第1 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1 霍斯尼. 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 李庆龙,译.2 版. 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15-20. 2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14、, random variable,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100-110. 期刊 序号 作者. 篇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1 张旭, 张通和, 易钟珍, 等. 采用磁过滤MEVVA 源制类金刚石膜的研究 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478-481. 2 DOWLER L. The research universitys dilemma;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arch in a trans

15、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J.Journal Library 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 报纸 序号 作者. 篇名N. 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次). 例: 1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题名D. 出版地或保存单位,年:起止页码例: 1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26 科技报告 序号 作者. 报告题名,报告编号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 1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

16、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b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 PB 91-194001 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标准 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省)例: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会议录 序号 会议主办者

17、.会议录名称C.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例: 1 中国力学学会. 第3 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出版社不详,1990.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 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 1 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 2002-04-15. http: 200112190019.htm.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 2000-01-08. http

18、: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 htm. 专著或会议录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例: 1 白书农. 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46-163. 文献类型及其标志代码 电子文献类型及其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录 汇编 报纸 期刊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标志代码 M C G N J D R S P DB CP E

19、B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磁盘(disk)光碟(CD-ROM)联机网络(online)标志代码MTDKCDOL学会利用CNKI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便捷著录期刊报纸类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它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者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 “ 附录A”“ 附录B”“ 图A1” “ 表B1” “ 文献A1” 注释 论文注释主要是对论文的引文注明出处,以及对论文某些词句和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可采用夹注、页下注(脚注)和篇末注(即整篇论文写完后对全文的引文统一作注)等方式。1.3.2 学

20、术论文的写作程序 选 题 : 基本原则: 科学价值 现实意义 切实可行 获取资料 查阅图书馆、资料室资料 做调查研究、实验 观察 提炼观点 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突出新见解; 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列提纲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修改 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 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 材料用的是否恰当、有说服力 材料的安排是否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 大小段落结构是否完整、自然衔接 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 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

21、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

22、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

23、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24、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

25、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

26、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

27、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

28、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

29、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

30、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

31、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

32、、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

33、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

34、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

35、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

36、、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37、,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 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

38、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

39、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40、。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

41、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

42、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

43、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