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留你,在最美的画里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余昀穗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这堂课,在我第一次接触古诗教学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了。记得两年前,我跟我的师傅陈洪峰老师学习的时候,师傅就特别交代,要牢牢地记住古诗是不可解的,忌逐字逐句的翻译,但却要想尽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看见蕴含在其字里行间的那一幅幅瑰丽的画面、悠远的意境,让学生悄无声息地被带进诗人的绵绵意境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五美: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表达美、意境美。虽然一开始走上这三尺讲台的我并不能熟练地掌控这一特点,但是经过这半年多,在陈洪峰老师的诗歌研讨工作室中学习探究之后,才有了宿新市徐公店这一堂课。 古诗如弱
2、水三千,而我只取其一瓢,这一瓢得纯粹的如镜子般清明,反照出古诗最原始的样子。所以在诗歌挑选上,我选择了一首别具童趣的古诗,也是为了向学生传达学习古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像是在童年里玩的那些游戏追蝴蝶、追风筝、捉迷藏一样的轻松愉悦。宿新市徐公店不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快乐的古诗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弥漫了一层又一层的花草味的乡间小路上,追逐着粉黄色的胡蝶,蝶入花海,风儿轻轻地吹,花儿蝶儿飞舞,那是无边的快乐,纯真的童年。想象着想象着,我又陷入了万事开头难的老胡同,怎么也下不了笔。 一、草色远看近却无 如果说陈洪峰老师是我师傅,有时候我更觉得他像一道光,总在我深陷幽暗的时候,亮在前方。师傅说你何必不结合
3、自己擅长简笔画的这个优势来思考呢?如果只想着用语言阐释古诗的深意,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丽情感就会瞬间消失。霎时如醍醐灌顶,我就开始了这简笔画与板块教学结合的一次尝试。 因为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于是我像以往一样把教学目标定为识字和读诗。1、会认“宿、徐、篱、疏、未”五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美感。我把课堂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是由我画的一幅简笔画引入,然后播放古诗朗读视频引出古诗。再在“童趣同读”环节读准古诗字音,同时通过节奏朗读、回音式朗读,小组合作读来读
4、通读顺,读出音韵美。但这只是读古诗的最低层次,所以到了“童语同悟”环节,我再出示图片,把古诗中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古诗送给相应的图画。紧接着在“童演同感”的环节里,让学生亲身玩一玩追蝴蝶,感受古诗中孩童的兴喜愉悦。最后“童梦童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营造的氛围里背诵古诗,一遍又一遍。就是这样,教案的初稿就定了下来。 第一次磨课是非常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我怀揣着对这堂课所有的期盼,走上了讲台。师傅和工作室的老师听了这第一次磨课后,都纷纷表示雏形已经出现了,但是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斟酌,于是提出了以下建议: 1.课堂时间过长,导入加四个板块,一节课40分钟无法完成。而且导入还包含了
5、简笔画、视频、音频朗读,有点冗长。 2.导入的古诗朗读视频模糊,同时一上课就播放视频,让学生没有了对诗歌想象的空间,连思维也会因此而局限。 3.“童语同悟”环节中送诗入图后的提问,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而且同学的回答也是了无边际的,他们不是回答古诗让你觉得自己身处何方,而是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因此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4.这堂课里,学生读了古诗很多遍,但是否真的了解了这首古诗?童诗同演的环节时间不足,而且学生也只是演了一遍,真的体会了么?每个环节都应完成自己的目标,不然这接力棒没有传好,看起来就会十分零散,而学生也将一无所获。 二、渐行渐远渐无穷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我非常有信心一一解决。当然
6、师傅这道“光”又开始指引我了。之后,教案又经历了三次修改,在不断说课磨课的之后,有了以下改变: 1.在导入环节,删减了视频和音频,只剩下“你画我猜”这个简笔画游戏。通过简笔画引出了画面里的古诗。 2.我从原本的四个环节中,删除了“童梦同真”这个根据老师的言语设境背诵的板块。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不可面面俱到,那唯有删繁就简,让整堂课不再累赘。 3.“童语同悟”环节中原来是在诗配图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看见的场景,并且填空式想象说话“我好像站在 ,看见了 。”这一次为了防止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与诗歌画面无关的场景,我在此出示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同时我的示范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我指着诗歌上“蝴蝶”
7、和“菜花”等字眼示范道:“我好像站在一片菜花田里,看见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聪明的学生立刻开始学着我的模样,侃侃而谈自己的幻境。 4.就“童诗同演”这环节,如果让为表演而表演,让这样的演绎成就学生的理解感悟。师傅建议我在头饰上多下功夫,有些东西看似华而不实,只有懂得人,才看见那光鲜亮丽的色彩背后的深意。我将诗句中“树头花落未成阴”和“飞入菜花无处寻”需要重点理解的句意通过头饰来诠释。在表演之前,我虚张声势地说要寻找适合表演的小演员,然后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三棵大树头饰,一棵是刚刚发芽的小树苗,第二棵是早已枝繁叶茂的参天树,我还特意画得非常魁梧且挺拔。第三棵是一棵干巴巴的只剩下树枝和树干的树。我问
8、孩子们要挑哪一棵树呢?有的学生开始疑惑,而渐渐地,不少恍然大悟的学生高高举起手告诉我,他们要挑已落叶的第三棵树,并且很是得意地说:“因为诗歌中说“树头花落未成阴”,花都落了,而且没有树荫,不会有那么多树叶的。”当然听此回答,我心头更是洋洋得意了。同样,我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出古诗的黄蝴蝶,而不是其他颜色。 5.“童诗同演”虽然让学生亲自感受了追蝴蝶的乐趣,把握到诗歌的感情基调,但是它有另外一个用处,那就是再次让学生理解每一句古诗。所以在学生表演完第一次之后,我不是问表演得好不好,而是表演得对不对。这问题一出,学生就马上有了自己的体会,有一些是在看表演时就已经很激动要告诉我了。有的说刚才儿童抓
9、住蝴蝶了,这不对!有的说蝴蝶没有飞入菜花也不对。因为古诗说“飞入菜花无处寻”。应该没有抓住蝴蝶,蝴蝶飞到菜花里了。还有的说儿童应该很快地走去抓蝴蝶.在这样的质疑声中,关于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关于走是什么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三、留连戏蝶时时舞 本来在这一次修改后,我想教案已经比较完善了。可是当我再一次磨课,却发现,修改后的教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从导入到“童趣同读、童语同悟、童演同感”这三个环节,都已初步定型。但这个看似精心设计的板块式教学,却呈现出了它的弊端。“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古诗的乐趣,我创设了这个游戏趣读的情景,可是在一次次板块出示后,学生的情景一点一点地
10、断裂,而到了最后,却影响了课堂的节奏,我亲手破坏了学生的情景体验。于是在这一次修改中,把自以为唯美而自然的板块去掉了。同时做了以下修改: 1.删除所有板块标题,为了让删减后的设计如行云流水一般倾泻而下。我在几个承上启下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在导入的简笔画引入到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我从标题入手,与学生一起书空“宿”、“徐”两个字。同时通过图片和生活常识理解字意。文化传承通过积累运用来实现,积累就是朗读和背诵。可是让学生反复读又会频添乏味困苦。所以要教学生趣读,针对不同的学生趣读方式和种类也要变换。初次感受趣读的学生,一定要多做示范,而且要演绎多一些类型,才能让他们在小组合作朗读时,找到喜欢的方式
11、来模仿创造。所以我教了“击掌式”、“回音式”、“减字式”三种趣读方法,尤其是“减字式”让学生跃跃欲试,也想创造出新式趣读法。在送诗入图,看诗说画面过渡到表演古诗之间,我边问学生看见的画面,边把头饰当作奖励戴在学生头上,为了获得头饰,举手发言的学生都异常踊跃。等到要表演时,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小演员。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改变,让课堂的几个模块渐渐融为一体,奔流一方。 2.最后也是我一直疑惑的问题,在课标中要重点识读的生字怎么办?当我把心中的疑惑抛给师傅时,师傅微微一笑说:“生字?一首古诗28个生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个个都是生字么?”所以在初读的时候不就是解决生字了么?让学生自读,发现学生不认识的字
12、后,出示正确读音,再让学生正音朗读,生字识读就解决了。同时简笔画不能形同虚设,除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诗的意境之外,它也应该有识字的作用。所以这一次,比如画蝴蝶时,就要贴出蝴蝶这两个字卡,让学生认读这个词语。当画到小路时,也是一样的贴出“小径”这个词卡,同时告诉学生古代的时候“小径”就是“小路”的意思。你笔下轻轻一画,“篱笆”的词意不也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了么?”就这样,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将教学目标修改为: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送诗入图这个环节,从一开始,就没有过多关注,但是在这次磨课
13、之后,我也发现原来图片的顺序也是值得我去深思深究的。之前的设计中我是先将诗句,按顺序逐张出示,然后再打乱顺序,让学生挑图说诗句。但是却在此浪费了许多时间,学生不知道怎么指图片,致使课堂出现混乱。于是我将其修改为:先送图欣赏,然后请学生送诗入图,最后再把这些图按顺序排放,让学生看图背诗歌,从而达到了画面与诗句的融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此我们希望学生能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古诗教学有时候像是在做推销。想把最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可是不恰当的方式,效果却又是适得其反的。唯有让人心爱,才会有心动后的行动。有了这次教学经历,我也更明白什么是无声胜有声。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璀璨珍宝
14、,虽然已经历经千年风霜洗礼,但在阳光下依然熠熠生辉。灼目的是他的历史,撼人心肺的它的情感。孩子就是借助我们接触那个远古的时代,小心翼翼地叩问。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如何不让孩子们抵触厌弃古诗,如何让孩子们接受古诗的洗涤,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去继承去弘扬去创新。对于中国文化的继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背诵。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读起来总是朗朗上口的,所以古人云熟读成诵。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景,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随着有趣地节奏朗读背诵。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学沉淀文化修养,同时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我愿留你,在这画里 泉水叮咚 在那松间石上 一步步地 探寻着流动的 呼吸声 我愿留你,在这画里 月上柳梢 在那灯火阑珊处 一点点地 描绘着黑白的 容颜 我愿留你,在这画里 花鸟婆娑 在那枯藤老树家 一声声地 啼叫着幻破的 梦魇 我愿留你,在这画里 看断江水澎湃 忘尽长安花开 不管美人迟暮 还是王国兴衰 留你,在最美的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