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4999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2007年第11期走出困境: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思考操阳内容提要:中国连锁商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导入,起步阶段,21世纪初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至今,年增幅超过30%.随着规模扩大,规范程度提高,业种增多,业态逐步完善,中国连锁商业日趋走向成熟.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内资连锁企业.但是本土连锁企业与外资企业差距明显.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境.因此,本土商业企业必须正视问题,明确差距,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和对策,尽快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关键词:本土连锁商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21.7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0092382(2007)11-004404一,本土连锁商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纵观这些年中国连锁商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运行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土企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本土企业资本力量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连锁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优势.而要想形成规模优势,企业就必须对外扩张,扩张资金的不足成为本土连锁企业发展的致命弱点.本土连锁企业面对缺乏资金的窘境,常常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为筹集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上市.例如,苏宁从2000年开始筹划上市,经过5年曲折,2004年7月2113正式上市,募集资金近4亿元.2006年

3、6月2213,增发2500万定向股股票,再融资12亿元.事实证明,融资后,苏宁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扩张导致资金短缺,并购往往成了本土连锁企业的无奈之举.例如,苏果被香港华润创业收购;五星电器被百思买收购等.三是挤占供应商资金.以求发展.为快速”攻城夺地”,连锁企业拼命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将资金压力向供货商转移,使得厂商关系紧张.作为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之一,政府对零售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相对匮乏.尽管我国2001年就加人了WTO.但是直到2004年,政府才针对年底零售业即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实现全面开放的严峻形势,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超级零售航母”的计划.准备利用58

4、年的时间重点培育2O家流通领域企业.2004年8月,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包括上海百联集团,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在内的2O家企业的名单.2O家重点扶持的企业相对于本土众多的零售企业而言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零售企业国家无暇顾及.它们在外资的压力面前,无力解决资本不足的难题.2.厂商关系紧张,矛盾尖锐.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13趋明显.连锁企业在厂商关系中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议价能力逐渐增强,压价格,提扣点,要赞助层出不穷,特别是压货款,导致生产厂家苦不堪言,使得厂商关系紧张,矛盾不断激化.例如某食品供应商称.家乐福收费的标准一年比一年高.而他们商品的售价没变,成本也无法再降低.利润空间被越压越小.

5、其中销售利润大约1/3都给了家乐福,企业生存13益困难.连锁企业扩张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四种途径:一是自身积累;二是银行贷款;三是上市筹集;四是依靠供应商的资金,即靠收取通路费用,延期付款和倒扣等手段占用供应商资金.据调查,在四种扩张资金来源中连锁企业通常采用的是第四种.但是此模式已经严重损害供应商利益.有些供应商难以忍受来自连锁企业的霸权作风,为减少被零售商控制的程度,开始自建渠道.如格力,TCL,美的,海尔,格兰仕等企业.对此,商务部高度重视,于2006年颁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其中约定货款支付期限不得超过6O天.但该管理办法的实行并未起到预期效果.3.本土企业普遍规模较小.200

6、6年,国美通过与永乐的合并,获得220.78亿元左右的销售增长,总销售达到869.3亿元,一举超过上海百联集团的770.9亿元,一44M0DERNEC0N0MICRESEARCH居中国连锁企业之首.但与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相比,简直微不足道.2006年沃尔玛销售额为3399.38亿美元.国美仅为沃尔玛的3.2%.另外,国美的市场影响力也主要局限于北方城市,经营商品也主要是电器产品.目前我国零售行业的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国连锁零售前100名的总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而美国前1O名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在18%以上.由于规模的原因,我国连锁企业的净利率往往只有1

7、.22%.而美国企业的净利率在3.7%左右.根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资料.2006年连锁百强中.18家外资零售企业的总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不及百强平均水平,但销售规模幅增却达27%,高于百强平均水平.外资企业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规模.4.本土企业运营指标相对低.从企业的扩张能力看,2006年,家乐福新开33家店,门店数达95家;沃尔玛新开15家店,门店数达71家;麦德龙新开6家,门店数达33家.相比,百联集团去年店铺增长率仅为2%.从销售能力看.2006年.100强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中,16家外资(包括外资控股)企业经营主要业态为

8、大型超市,销售规模1688亿元,占100家企业销售总规模的32%.16家企业平均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7%,门店数增幅为13%.而84家内资企业销售总规模3608亿元,销售规模增幅17%,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企业正常门店数增幅约为27%.从营利能力看,2003年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9%.而外国零售企业则达到24%.表明中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很大.如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渠道商,百思买2005年310亿美元的销售额是国美的6倍,然而利润却是国美的6O倍.从财务运作能力看,资金周转率方面.中国零售企业为4.24次/年.而外国零售企业为6.25次

9、/年:流动比率的均值方面,中国零售企业为0.93,外国零售企业1.01,说明中国零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低.从品牌价值能力看,外国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尤其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大零售巨头的商誉已接近100亿美元.而在国内市场中生存发展多年的中国零售企业虽培养了不少区域品牌.但全国性知名品牌甚少.5.本土企业营销水平相对低.从CTR2006年中国主要城市零售渠道调查结果看(见表1),中国零表1CTR市场研究公司2006年中国主要城市零售渠道调查结果(15个主要城市)户均购买市场所占市场渗透顾客忠诚零售商频次份额%率%度%PFVSMPS0R家乐福9.75.03

10、47.2210-35好又多15.54.0425.3415.75乐购15.42.9217.4516.07易初莲花8-32.1923.249.48世纪联华11.31.8915.5611.48沃尔玛8.21.8423-317.48苏果48.91.594.0236.86农工商14.61.5511.7510.89家乐13.71.349.8616.27欧尚11.61.319.2912.44万佳13.71.217.6314.33售企业与外资企业营销差距较大.调查结果显示:从全国15个主要城市的快速消费品总体的排名来看,家乐福以5.0%的金额占比和47.2%的渠道渗透率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购买频次上说.家乐

11、福大约是苏果的1/5,但其市场份额却是后者的3倍.这说明家乐福的客单价远远高于苏果.二,本土商业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本土商业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成为市场的主体,除需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外,更须苦练内功,逐步缩小与外资差距,提高企业竞争能力.1.建立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本土商业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不太重视国有商业的发展和保护,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政策倾斜,导致国有商业企业经历了一场国退民进的变革.政府对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全员买断.对资产,经营较好的企业,采取全员买断,经营者控股,法人持大股,全体职工参股.实现国有资本

12、退出.二是破产重组.对历史包袱沉重,人员多,债务重,经营困难,长期停产停业的企业.在难以继续生存的情况下,采取依法破产的形式,对企业进行重组.三是增量改制.对虽能正常经营,但债务包袱沉重的企.452007年第11期业,在维持企业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增量投入与存量盘活的良性互动,消化企业历史包袱,置换职工身份,推动企业转机建制,获得新生.而对外资则不然,国家对外资商业给予不少政策倾斜,各级地方政府更是为提高政绩.用一切优惠吸引国外卖场人住,给予内资不可想象的各种优惠.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万典武指出.国外流通资本以仅占中国引进外资0.6%的资本打开了中国零售业3.7%的市场

13、.某种程度上,这种唯洋是崇,唯政绩是举的超国民待遇,洋商店想做不好都不行.以音像制品为例,作为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势必要进入这一行业,但各地对此的审批手续却非常繁琐,以致苏宁有些门店至今还没有完成.而令人不解的是,百思买,沃尔玛,家乐福这些后来者,却都已经名正言顺地开卖音像品类了.国家政策对外资的倾斜,由此可见一斑.在零售业全面开放的今天.讨论零售业是否应当“适度开放”已毫无意义.要促进本土连锁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市场观,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尤其要制止地方政府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同时,各级政府需真正认识零售业的重要

14、性.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国内零售业发展.如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零售业预警机制,加强零售业人才培训等.2.支持本土商业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连锁发展.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有对中小零售商业的保护政策,这既是支持本土弱势商业企业发展,也是促进就业,保障居民生活,维护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如日本在1962年就成立了中小商业振兴委员会.1973年还制定了中小零售企业振兴法,对中小商业采取了切实的保护措施.地方政府应系统思考如何支持本土商业做大做强,促进其发展.首先,提供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因为零售业毛利低,资金需求量大,仅靠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快速发展的,政府的金融政策支持很重要,否则企业不能快速发展

15、就只有被兼并或倒闭.其次,在土地使用,商业网点选址等方面,给予与外资零售企业同等的支持.第三,对于符合条件的商业企业,积极支持在国内外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第四,在新店选址,手续办理方面给予支持和简化.此外,必要的政策引导,企业重组整合也是政府推进本土商业发展,有所作为的方面.老字号是经济领域和地方商业的文化和招牌.是长期经营的口碑,产品信誉,消费者喜爱凝聚的瑰宝.2006年商务部”振兴中华老字号工程”推出后.已认证434家,其中江苏省成功申报35家.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利用政策引导,运用连锁经营模式,将老字号与现代经营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将老字号与现代商品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老

16、字号的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振兴并光大中华老字号.3.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连锁企业与供应商根本矛盾在于如何解决双方的利益分配.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促进本土连锁商业的发展,减少矛盾和内耗,应积极建立伙伴营销关系,妥善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坚持贯彻”利益均沾,共存共荣”的经营思想,建立长期伙伴营销关系.伙伴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了共同的目的和利益,达成协议,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共同的方针指导下进行营销活动.连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策略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密切合作,联合作战是在商战中取胜的重要途径.如果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么也许会葬送已经开发的市场

17、,甚至企业的前途.其次,加强自律,避免”客大欺主”.在供应链效率既定的情况下.工商作为供应链的上下游其利润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合作关系.针对目前连锁企业收费问题,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各种费用的收取都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工商关系的调节也应该由市场决定.如果费用的收取影响正常工商关系的平衡,连锁企业就应该考虑减少一些费用的收取.甚至取消不合理收费.在公平交易和双赢的基础上,促进双方的合作顺利,稳固,长远地发展.工商关系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培育有实力的大型民族零售企业,又要通过制定,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广大中小供货商和中小型零售商的权益.

18、4.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扩张方式.提升本土连锁企业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外资零售的压力.本土连锁企业应克服非理性扩张模式和资金瓶颈.走资本经营的道路,通过产权的界定,权利的划割.吸收多元化的资金,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企业扩张方式.提升本土连锁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合并,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如2003年4月,上海市政府将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46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合并组建成百联集团.组建后,百联集团总资产规模近280亿元,销售收入近700亿元,营业网点有4000家,初步实现了国有资本及资源的集中和优化.二是通过特许

19、加盟方式扩张.特许加盟作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商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连锁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有效方式.据中国证券报,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采用特许方式的企业占到连锁企业总数的69%.其中,餐饮业和服务业采用特许经营的企业分别占到所属行业连锁企业总数的95%和83%.零售业占到59%.目前.除传统的餐饮,零售,彩扩,个人服务业(如美发,美容,洗染,沐浴)等以外,新兴行业如教育文化,房产中介,汽车租赁等也引入了特许加盟业态.三是通过发展自由连锁,提升竞争力.发展自由连锁.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中小连锁企业对抗外国”航母”的有效

20、办法.日本政府为促进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1966年成立了日本自由连锁协会.鼓励发展”自由连锁”,同时还给自由连锁企业发放15年偿还的长期低息贷款.并从税收,设备更新和营业场所选择等方面积极扶持自由连锁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小零售商业竞争能力.在我国.许多连锁企业受”做大,一统江湖”观念的引导.走上”直营连锁”发展道路.发展直营连锁,必须有充足的资本及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面对今天本土连锁商业的困境.本土众多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缔结”自由连锁”,形成采购联盟,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区域I生的市场上保持相对优势.5.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营运能力,打造品牌竞争力.实践证明,连锁企业仅仅有规模是不

21、能在商战中取胜的.本土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营运能力.打造品牌竞争力.企业在扩张中.必须注重内部的规范管理.连锁企业的成功,在于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商业.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和单纯化.连锁企业要强化内部的分工.总部的职能和分店的职能要严格确定.比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等这些职能要严格的由连锁企业总部来完成.总部对分店的指导要全面细致可测可控.使各项程序更加规范标准.从而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连锁企业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M0DERNEC0N0MICRESEARCH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土连锁企业要把信息化管理

22、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内外部顺畅的管理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反映市场动向.快速地与供应商,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指向.加强营运能力,提高盈利水平.有统计分析,外资连锁商业企业的绩效是内资连锁企业的5,6倍.本土连锁企业必须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首先.连锁企业要重视单店质量.对于难以扭亏为盈的门店.应关闭.避免形成资金黑洞.其次,企业的主要业态要保证盈利.不能靠吸”供应商的血”来过日子.第三,企业资源要协调利用.保证持续盈利,而不是为一时的增长而过度开发资源.维护企

23、业商誉.打造品牌竞争力.本土连锁企业,必须苦练内功,积极实行统一品牌战略,制定完整的品牌推广计划和连锁方案.通过打造品牌,强化品牌优势,提升竞争力.根据商务部(2006/2007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流通产业的投资主体将更多元化,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步伐将加快.并积极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时不我待,面对这样的市场挑战,地方政府要积极作为,本土连锁企业要勇于作为,善于作为,通过内涵与外延并重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扞卫本土连锁商业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参考文献:1.郑文全:连锁经营的竞争力经济学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8期.2.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课题组: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商贸经济)2003年第5期.3.居长志,操阳:构筑连锁超市的”五链”基石,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2期.4.李怀政: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困境与精细管理模式探究,商业经济文荟)2006年第4期.5.李予阳:连锁业加紧整合强身健体求发展,经济El报)2007年3月1日.6.商务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2006中国连锁百强.作者简介:操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南京210007)责任编辑:沈卫平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