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5473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上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序号:1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组装模拟装置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2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2、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 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制作简易太阳钟 操 作 要 点 1、在半圆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刻在印有刻度的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能指示太阳钟的时间。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3 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

3、演示 实验步骤 1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2.模拟昼夜变化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序号:4 实验内容:观

4、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介绍月相盒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3.观察总结 4.整理器材 蛾眉月 。 实验序号:5 操 作 要 点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

5、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探究光在操 作 要 点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 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

6、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6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提供实验材料 2.交流实验方法 操 作 要 点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1.讨论:你准备怎样

7、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 3 3.实验研究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

8、、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操 作 要 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

9、;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 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 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巧造彩虹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 2.合成彩色光实验 3

10、.滤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1. 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10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检测液体 实

11、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制作检测电路 操 作 要 点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

12、.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1.介绍验电球。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4、检测人体 5 的导电性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实验序号:12 实验内容:探究磁铁的性质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

13、提出实验内容 操 作 要 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

14、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5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2.探究磁铁的性质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序号:13 6 实验内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 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

15、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操 作 要 点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

16、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2.设计对比实验 3.对比实验 4.实验总结 5.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14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实验内容: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安静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置很状态下1分钟的呼重要。 吸和心跳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17、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7 2.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实验序号:15 1. 运动2分钟即可。 2.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实验一:肺的气体交换 实验内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实

18、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操 作 要 点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19、。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2.比较实验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实验二:测肺活量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100ml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制作肺活操 作 要 点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8 量测量器。 2.用100ml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100ml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1000ml即

20、可。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2.测肺活量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实验序号:15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实验内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

21、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模拟心脏跳动 操 作 要 点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2.观察人体血管图 3.测量1分钟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的心跳

22、和脉搏次定不变。 数。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9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实验序号:17 实验内容:彩色水点实验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画彩色水点 操 作 要 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2. 实验观察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