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5494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其中,城市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逐步推进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最终实现国家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城市信息化遭遇一些瓶颈难题,譬如信息共享程度偏低,智能化程度不高,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

2、处理与更新能力、异构资源汇聚能力、泛在实时服务能力,等。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这就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而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ICT技术和3S技术、无线宽带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的发展为这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提供了可能,这直接导致了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化”。智慧城市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

3、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崭新理念和前沿探索实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业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争论智慧城市这个东西是不是炒作概念,是不是在赶潮流,该不该探索。但是今天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城市决策者们的共识了。今天我们不是争论智慧城市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在探讨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以及如何结合城市优势加快建设和发展。下面,我们就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从“智慧苏州”规划建设的角度谈3点看法,一是对智慧城市的

4、认识,二是当前的发展态势,三是主要工作思路。一、对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的认识(一)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作用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有人定义为: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两者涵义差不多。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知识共享,提升社会智能化程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也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美国、日本等经

5、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提出了社会信息化问题。至70年代,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西欧各国也都把社会信息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提升本国经济地位,也纷纷把加速社会信息化作为超常规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为了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全面发展和推进的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飞跃的巨大推动力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006年5月出台的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

6、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 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很显然,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

7、现在以下方面: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其次,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土地和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系统则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

8、全球化。第三,信息化发展对组织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促使组织体系全球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推动了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第四,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从事信息与知识处理的人员将会大量增加,可能出现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应用度、影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临的其他问题主要有: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三大网络的渗透率有待提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重点;三网融合破冰之旅尚待突破;在信息

9、产业方面,信息产业由大变强还需进一步努力;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公益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商务信息资源市场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国民信息能力亟待提高;在信息化环境方面: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为切入点,重点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信息化的重大需求,从重大应用层面、重大产业化层面和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层面等三个层次全面、协调地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跨越发展。使信息化要服务于满足城市领导和广大干部对宏观决策信息的需求,助力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

10、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在城市信息化领域,则是重点推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和完善,带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信息化应用,以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带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化惠及于民。当前,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的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应以规划为起点,建立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二)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1、智慧城市概念及特征智慧城市涉及3个英文单词:smart(灵性),Intelligent(智能)和wisdom(智慧),前两个是IBM提出的,IBM强调的是用智能的方法和技术来构建灵性的城市,它并没有达到智慧层面;而智慧城市是

11、中国的发明创新,它是要技术融合人的智慧因素给我们的城市系统,赋予其智能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又反过来为人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能够应对各种事态和问题。这显然跟IBM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清醒看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智是知、知识,慧是聪明、有才智。通过感知、认知,使我们的城市更聪明,事实上是使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这样的一个城市才是智慧城市。你光把最好的技术给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没有文化,没有灵魂,没有创造性也不是一个好的城市。所以智慧城市的“智”和“慧”都要协调发展,人和环境、基础设施也要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和3S技术提高城市智慧,以创造人文

12、环境和科技环境来增加城市的慧。我们说智慧城市,如果比喻成一个人,包括我们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这个逻辑关系就像一个人一样。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呢,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我们不是已经建设数字城市么,这是一个虚拟的城市,如果我们给它加入各种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那么它就拥有了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来自物理城市的信息和变化;如果我们再加入云计算技术,就相当于装上大脑,能够分析、思索、判断了;如果我们又借助虚拟存储技术把所有数据库、信息资源统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知识库、专家库了;最后,我们开发一些针对性的服务系统、执行工具,管理部门就可以在有线、无线互联网上

13、进行敏捷的管理、服务、决策,等等。普通市民就可以借助智能型用户终端设备随意获取他们所要的任何信息。这里面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信息应用更加普及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这样的城市必然有更强的能力,包括: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因此,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型态、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特征,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高度概括: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绿色增长,社会环境和谐,生活环境友好。基础设施高端是指需要高速、宽带、融合、无线、无

14、所不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具备精细、准确、可视、可靠的传感中枢。管理服务高效是指有了这样一个科学、绿色、超脱、便捷的数字化世界,我们就可以实施虚拟化存储,个性化的服务,保障高效、安全的信息流通。从政府角度讲,就可以推进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就会变得非常高效率。产业绿色增长,从企业角度来讲,我们要发展我们智能产业,实现智能产业的聚集发展,保证产业绿色增长。社会环境和谐,从资源环境角度看,势必要推行智能化和低耗化,实现资源环境友好。生活环境友好,从居民角度来讲,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民生、卫生、交通、教育、电能、食品这6大民生

15、系统,构建健康、节能、安全、便利、实惠的和谐家园,使人们的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举个很简单的事例:驾驶员需要停泊车辆,可以通过手机拨打特服号,停车场向导系统将根据接收的司机位置,综合判断附近公共停车位情况,发送停车位引导信息给司机,也可以给司机的智能终端发送地图。其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海世博会有一个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有很多地方都展现出智慧城市的特征了。2、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及其愿景智慧城市提出的客观背景。第一个背景当然是我们看到国外著名IT公司和城市都在搞这个东西,智慧城市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和研究,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与我们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16、。第二个背景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包括人的发展)需求。城市信息化,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为数字城市阶段,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应用,六大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特征。第二个阶段可以叫智能城市,有一个特征就是物联网构造城市新的基础设备。第三个阶段,应该算是今天追求的更高的境界,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特征是人与物的智慧连接,形成城市良好的产业与生活环境。第三个背景是新科技辅助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成为可能。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它的最重要的标签就是技术应用领域的标签,也就是智慧化标

17、签。智慧城市是顺应当前全球技术变革及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提出来的。每一个城市都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给他的优势,来建设好这个城市。所以信息资源应该成为我们建设城市的重要要素,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应该是城市的支撑。大家可能注意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原则之一是愿景先行。要提出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科学性的愿景图,有了这样的宏观愿景,才能够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实质,为后续的制度规划以及深入落实打下好的基础。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型城市形态:通过互联网把植入物理城市各种实体(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的智能传感器无缝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

18、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物理城市的融合,并发出智慧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由此构成一个崭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实时的响应、敏捷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3、易混淆的概念界定:智慧城市不等于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不是眼前的而是长远的。为什么讲智慧城市而不是智能城市,因为我们理解的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的因素。智慧是人独有的东西,动物是没有智慧的,电脑、机器人等物

19、品充其量只有智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讲智慧城市是更加突出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相互结合。我们更加突出物的智能化和制度安排的优化。如果我们搞信息化,或者搞信息城市建设,你原先的制度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流程的设计没有进行优化的话,你只是把原来糟糕的东西加以固化,那不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成思危先生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提出智慧城市的定义:狭义的定义就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和促进城市的发展;从更广义的角度,更高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怎样运用人们的智慧来管理与发展好城市。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信息技术,二是运用人的智慧。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人会问,我们已经搞了十几年的数字城市,这个工作

20、现在还在进行中,为什么又要搞智慧城市?我们说,它们是处在城市信息化的两个阶段,是属于不同层次的东西。所谓的数字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城市的经济、生活、管理这些领域的全部内容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然后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同时可用人机动态交互的方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而“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将“数字城市”设施与“物理城市”设施相融合,采用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实现城市的仪器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形成一个智慧的城市。只有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才能保证城市各系统模块之间的连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21、解决“孤岛信息”问题,实现无所不在的感知,敏捷的响应,智能的分析决策和灵性的服务。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智慧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是一个漫长的建设发展过程,它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三)必要性认识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1、我们城市发展正面临重大挑战人口健康问题,商业系统的效率问题,交通拥堵问题,信息通讯的速度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已不堪重负。这些巨大的挑战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每天都有切身体验,其中,感到交通拥堵是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据统计我们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达到一个小时

22、,甚两个小时。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虽然在好转,但还不是特别适合人居住,有些城市还实时面临沙尘暴这样的问题。第三个我们看到能源短缺,虽然我们搞了很多东西,包括南水北调工程,但是整个来许多城市还是缺水。能源也是一样,我们面临巨大的能源紧张状况。包括汽油、电力等。再一个,城市规划,当然还有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在城市城乡结合部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怎么解决?这些困境使我们联想到,是到了想办法改变的时候了。恰此时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

23、、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它以“智慧化”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发展愿景。采取新的科技去改善城市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它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使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2、智慧城市理念必将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智慧城市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核心需求等,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城市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存储,构建智能化的城市IT基础架构。将使经

24、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有利于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有利于引发新一轮科技创新,有利于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平台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协同的关联应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应用服务提供人性化、便捷的服务模式,让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目前,建设智慧城市

25、已经成为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许在平常的生活中,市民感受不到城市是智慧的,而只有当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我们才会感觉到智慧城市快速地处置事件,为我们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就像我们平时并未感觉到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在,可它无时无刻不在监控着整座城市,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帮助。(四)可行性认识为什么说现阶段建智慧城市是可行的智慧城市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由于IT技术和产品本身的发展使得我们现在具备这样的机遇和条件做智慧城市,另一个非技术方面的因素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了,大家认识和需求也更加高了,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城市信息化第一阶段的数字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方面因素决定智慧城市

26、理念以及构建目标是可行的,是水到渠成的。1、新一代智慧型信息通信技术(ICT)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例如无线宽带、融合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技术, 3S技术,软件工程,智能型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单纯从技术上来讲,物联网涉及到的技术也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所有ICT相关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相关技术。但是从智慧城市本质上来讲,某几类技术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可能导致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比如说硬件设备的技术,从传统小型机、大机、PC机,到刀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的发展,使得我们对数据的存储也好,对计算机本身计算能力也好,都不再存在瓶颈。这个因素是导致我们整个智慧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物联网技术,传统信息产业,我们

27、做信息采集更多是用人工的方式,包括手工输入的方式等等。随着物联网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硬件设备,无论是射频器(RFID)也好,其它传感器也好,使得我们对物理世界感知已经变得可能,这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这是第二个相关技术。第三个相关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这里面包括传统以太网,光纤,包括运营从2G到3G,到4G,包括物联网私有协议技术的发展,包括IPV4、IPV6,三网融合网,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为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第四点,就是软件工程或者是软件开发本身的相关技术,从传统的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包括新一代开发工具,Saas,包括软件工程相关技

28、术等等,以前需要一个需求开发一个软件,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可以租用,可以像使用自来水一样使用软件。当然,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技术带来方便。最后一个,就是智能型用户终端设备的长足发展,触摸屏技术引爆的手机“大革命”,这个可以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非常方便的方式访问我们的系统,可以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服务的便捷,这一点对整个将来智慧城市的认可、普及、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包括苹果的Iphone,Ipad等等,这也是导致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2、中国的政策、社会及经济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各方面

29、、各层次展开和深化。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建设感知中国后,国内许多经济较发达城市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制定规划,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在政策的驱动下,将逐渐应用到智能家居、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中。当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阶段,无论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还是宽带城市、光网城市等。都是围绕城市信息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划建设,是一个城市信息化演进的过程。另外,智慧城市需要庞大的财力物力

30、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为我国政府和社会积累了雄厚的财富,使我们有足够实力支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创新政府财政投入方式,加强对社会资金引导,进一步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完全能够解决资金上难题。3、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成效,为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我国各城市在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等方面已完成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能丢掉重来,而应该继承和发展。二、发展动态(一)国内外发展动态1、IBM智慧城市构建途径IBM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始作俑者,IBM的智慧地球提出了系列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包括智慧城市概念。IBM 阐述

31、智慧城市用3个“I”,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他所讲的构建方式就是全面感知,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激励创新。很显然他更多是站在技术应用层面来讲我们怎么利用我们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城市资源更加优化,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使城市运作更加高效。2、不同国家和城市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国外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大概有30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国际智慧城市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美国:以“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 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美国“智慧城

32、市”的建设模式注重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可持续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为重点。英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主要是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健全民主与法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城市建设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注重发展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绿色环境”是其城市智慧化的目标之一。日本:“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来帮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使人能够跟上并适应社会生活的节拍,涉及的领域主要是电子化政务与商务、医疗健康、人才培育等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韩国:韩国政府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信息化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新加坡:“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

33、成为国际上四通八达的“连城”(connected city),进而演变成为亚太地区电子商务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率先使用“ 智能交通系统”,IBM团队按照政府要求,建立一个能够精确识别99%车辆的交通系统,极大降低交通堵塞率。阿联酋阿布扎比:马斯达零碳城。目前正在沙漠地区建设一座“马斯达城”,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碳排放为零的绿色示范城市。3、国内智慧城市正处在建设规划阶段,大潮汹涌我国智慧城市是从政府层面全面推进的。截至2011年5月,我国18个一级城市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规划方案。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省市“十二五”规

34、划的重要内容。我国对城市本质的认识、定位、功能、结构、形象与特色、政治形态、组织模式、管理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定位、出发点和需求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所以必须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国内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做法:一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二是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三是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四是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五是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目前,广泛认可的打造智慧城市所需的四大要素,即:以人为基础: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买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以土地为载体:城市从“平面化到立

35、体化”发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以信息为先导:物联网、传感网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以资本为后盾:中国的城市发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目前,我国各省市积极筹备“智慧城市”的建设,沈阳与IBM公司联合联合推出“智慧城市”项目,上海市制定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同时无锡市发布了“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佛山市拟定了“四化融合_智慧佛山”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上海市和无锡市在世博会、交通、物流、灾情监测、环保、医疗等领域已经开

36、展物联网相关应用,在智能电网、智能安防等方面的应用也已开始实施。中国电信运营商开展了多种M2M业务应用,并积极推进传感器网络与3G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智慧宁波的建设目标是: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智慧深圳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深圳信息通信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

37、环境。智慧广州的建设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带动技术研究,以规模化应用集聚产业发展,以成熟化应用引导行业标准制定,率先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抢占物联网产业链的高端,带动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引领珠三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二)苏州市规划建设情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在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对于苏州市而言,紧跟国内外形势,找准有利时机,对“数字城市”功能进行延伸、拓展、升华,逐渐推进到“智慧城市”,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和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城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这是苏州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目前已经落实了,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2009年,市委

38、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程序,并邀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苏州数字城市工程研究院的院士、教授等专家编制规划方案。到2011年10月“智慧苏州”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同年12月经苏州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紧接着苏州市人民政府为确保“智慧苏州”更卓有成效的建设,确定2012年是着力推进“智慧苏州”建设的第一年,并于2012年二月初,根据已经发布的“智慧苏州”规划,市信息办与市经信委发出了“关于做好2012-2013年度“智慧苏州”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对接调研的通知”,拟从教育、公安、民政、旅游、物价、交通等相关部门中,筛选条件较好、相对较成熟、市民关注度高的拟开发应用的信息化项

39、目作为2012年度政府重点推进项目。随后,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组织了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在2月到3月上旬,前往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容和市政管理局、苏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州市农业委员会等二十多个部门与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对接调研了在“智慧苏州”规划框架内的近三十个相关项目,精选出需求最为迫切的、受益群体最大的代表性项目,经分析汇总后上报了苏州市政府。经市政府综合考查,最后确定了18个项目为2012年度“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012年“智慧苏州”建设将围绕这18个项目展开调研分析、保障推进和经验总结。启动“智慧苏州

40、”规划建设的必要性,除了国内外普遍存在的客观因素外,还有苏州的一些特殊动因,比如苏州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五大基础数据库”缺乏有效整合,缺乏协同观测、处理与服务平台,“数字苏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以建设国家级信息化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智慧化推动“三区三城”包容性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感知”、“整合共享”和“智慧服务”为核心,以“协同”和“服务”为特色,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缩小数字鸿沟,打造和谐友好社会环境,构建宜居、宜业的“智慧苏州”。在苏州建设智慧城市

41、是切实可行的,这个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首先,苏州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有一批物联网、电子制造等重要产业基地,信息产业的规模比较大,在国内城市中居于前列,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中国软件名称;其次,“十一五”以来,苏州市通过实施“数字苏州”建设使得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指数名列江苏全省第一,数字化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第三,我们有比较好的科教研发能力,我们还有比较好的保障;第四,最重要一点,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决心很大,措施得力。“智慧苏州”将在“数字苏州”建设基础上,实施“369计划”即“三大任务、六大平台和九大工程”建设,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提升灵性

42、服务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由“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跨越。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以信息化提升城市(镇)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国际化,以智能化深化信息化,把苏州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和宜居、宜业和宜商的美好智慧型城市。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智慧苏州”规划给“智慧苏州”下这样一个定义:“智慧苏州”通过建设新一代智慧型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综合共享服务平台及示范工程,形成基于超强海量运算能力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生活、新产业、新社会管理模式,打造成熟高效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更加和谐共处环境,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

43、来的全新城市形态。建设“智慧苏州”的目的是让苏州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苏州主体的人更“聪明”。三、工作思路如前所述,“智慧苏州”规划与实施有利于推进苏州市“三区三城”建设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引导“智慧苏州”建设,实现“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转型。“智慧苏州”建设将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对苏州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智慧苏州水到渠成,下一步关键是落地、推进、见成效。(一)加大“智慧苏州”推进举措“智慧苏州”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明确定位目标,分段逐步实施,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突出地方特

44、色和个性传统,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项目引进,要加大资源整合提升力度,完善支撑服务平台,要大胆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举全市之力搞建设。已发布的2012-2013年度“智慧苏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方案指出,实施过程中,首先对“智慧苏州”规划的目标、任务、职责进行分解,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精确拟制各个项目的建设目标、技术途径和实施步骤,以及所能达到的效能、效益、效果;建立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归口管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形成共同推动“智慧苏州”建设的合力。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思路,采取自上而下、统筹规划的谋篇布局模式,建设共用基础设施和集中统一的信息资源,并使所有项目都在“智慧苏州”

45、规划框架下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达到信息系统的完全整合和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第二,在资金有限情况下,有步骤分阶段实施项目建设。第一阶段:整合提升基础设施,抓好试点项目,在九大工程领域布局重点项目,率先取得突破。第二阶段:重点升级、补强、重组六大平台。第三阶段:拟定法规、标准和评估体系。第三,进一步夯实基础,由市有关部门组织、协调通信、电视和网络运营商,提升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加快构架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特别是“感知中国苏州”以及苏州云计算服务中心),持续推进三网融合,为“智慧苏州”提供高效网络承载;加大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共享与交换力度,创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第四,创新发展,各部门

46、要大力推进体制、技术、管理的创新发展,积极引进“智慧”新理念,探索生态、低碳的新型发展模式,培育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业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第五,贯彻民生优先的原则,以提高民生质量、满足居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优先安排那些能够促进就业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项目,本年度安排的“感知价格”、“感知健康”、“智慧出行”等项目,能使社会公众切实享受到智慧服务所带来的便利。第六,突出重点,除民生项目外,现阶段着力抓好以下推进重点: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的专项工程(智慧城管、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农业、智能电网、智慧旅

47、游、智慧教育等示范工程项目,并做到“抓紧开展,形成亮点,有效推广”。(二)合理谋划产业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产业布局“智慧苏州”规划以及明确了“智慧苏州”对产业的作用,体现在以智慧化引领智慧经济迅速兴起,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因此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软件业,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巩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建设物联网科技园,培育智能电网等智慧型新兴经济的2-3个产业园,构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基于智慧化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提高。规划设定的具体目标如下:建设产业基地:到2015年建立1个物联网应用科技园、2个产业园、1个生产信息服务外包园及9大示范项

48、目基地,建设辐射全市的“智慧苏州”产业载体。产生多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产业以及众多新兴产业,形成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包括软件产业、软件服务业、高端信息产品服务业和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产业重点发展支撑传感网的基础软件、中间件软件、服务平台软件、工业软件、行业技术服务软件等。软件服务业(SaaS)重点提供数据同化、系统集成、高性能计算、协同处理、智能服务等40种以上的在线软件服务。高端信息产品服务业重点发展传感网信息服务、空间信息服务、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协同处理、智慧信息产品服务等特色业务。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立足苏州市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

49、的优势,重点突破设计业,巩固提高封装和配套材料业,积极发展先进传感器及核心控制芯片制造业,为“智慧苏州”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形成相关制造业特色园区以及产业布局。服务外包承接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研发、信息系统运维等在内的外包服务,推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年增长10%。培养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智慧产业”设备制造企业、中间件生产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智慧苏州”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促进“智慧苏州”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在本领域形成10个中国名牌产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智慧苏州”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