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5952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总结教师帮扶工作总结 北道德中心小学杨冬梅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上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使青年教师不仅能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本学期我和肖嵌嵌组成对子,我们相互学习,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1、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形成校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特色。 2、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上公开课、讲座、交流谈心

2、等形式,解决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打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实行措施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从课堂教学入手,帮助新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再向课堂外下功夫,帮助新教师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针对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针对新教师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论指导,使新教师教学水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2、做好日常的

3、师徒互听、评课,写好听课反思。每月我们各讲两节课,听两节课,共计16节课。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然后在一起互评,找出各自的不足,并讨论改进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教师结对帮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如她对教育的执着、热情、敬业。和学生的亲和力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示。不足的是帮扶只限于我两之间,由于一年级实行的是常规教学,我们应向三到六年级的实验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向我校的高效课堂靠拢,做新型的好教师。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北道德中心小学杨冬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

4、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5、)=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11-5=. 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 (1)分级讨论、交流,

6、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十几减5、4、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

7、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11-5=6 12-5=7 13-5=8 14-5=9 想加算减; 破十法 15-5=10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北道德中心小学杨冬梅 今天教学了十几减5、4、3、2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

8、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几道十几减9、8、7的口算题,在最后的一题中我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破十法”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引出算这类20以内退位减法题的方法。然后直接过渡到十几减5、4、3、2这个新课中,我觉得这样的过渡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是采用书中给的六道口算题,让孩子分别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我觉得这点还能有再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对第一道题12-5用多种方法计算,用这一道题把所有计算十几减5、4、3、2的方法吃透。然后再让孩子做其他题的时候串一下,应该是比较凸显教学重点的。 另外我觉得我这节课中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后面的数学小游戏,

9、我把做出的算式卡片发给孩子,然后在说“开始”以后让他们找朋友,这样孩子为了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就需要把全部的算式都算一遍。 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训练口算的时候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用手势打出算式的结果,或者老师说算式,学生站起来抢答。这些都能够让每个孩子都练习到。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北道德中心小学杨冬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召唤,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10、我喜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 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他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经常给“优生”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

11、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 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以上方法,我会不断地去琢磨,研究,然后不断地去尝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使它们能受益学生和自己。 同时读爱心与教育也给

12、了我另外一种领悟,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方面都有所受益。 最后,我以莎士比亚的话与大家共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愿我们的生活有书相伴,浓郁甘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