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01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doc小学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

2、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1、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倍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倍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 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理解因数、倍数

3、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理解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的“因数”的不同,过去学习的“倍”的概念和这里的“倍数”的不同。 一、课前交流: 课开始之前,与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抽象出3道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摆一摆的小游戏。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有12个小正方形,用上所有的小正方形你能把它们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开始。 生: 师:谁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 生:26=12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 师:是这样吗? 师:当然也可能是一行摆,摆了。 师: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它一旋转就跟第一种怎么样? 生:一

4、样。 师:他们算一种摆法,我们可以省略。 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生: 师:谁来猜猜他是怎么摆的? 生: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 师:大家一起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摆的? 师:还有吗? 生: 师:每行摆5个行吗? 生: 师: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三道乘法算式中的数,都是一些什么数? 生:整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因数和倍数”就是在整数的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0。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自学,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以26=12为例,先请同学们自学大屏幕中的知识,看看从中你知道什么? 在自学完后设计了4个小过程: 1、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

5、的回答,教师小结 3、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4、再指名让学生根据算式26=12,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强化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的理解。 接下来: 师:谁能结合这两道题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 师:谁能出道这样的乘法算式,让大家再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 师:看这道算式中有没有因数倍数关系?你怎样想的? 305=6 师:谁来说说?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再来一个 155=3 师:在乘法算式、除法算式里两个数之间都有因数、倍数的关系,那在 4和20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个呢?谁来说? 28

6、和7 师:再来说说这两个。 8和24 8和2 生: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对啊,都有8,可8一会儿是24的因数,一会儿又是2的倍数,一会儿因数,一会儿倍数,怎么回事? 生: 师:这是你的想法,谁还想说? 生: 师:也就是8一会儿因数,一会儿倍数,与谁有关? 生: 得出因数与倍数指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师:那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 生: 师:再来一个 8和8,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因数、倍数是在什么数范围内研究的?(同时大屏幕呈现刚才所有的式子) 生: 师:就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 师:判断2.4和4 3和2有无因数倍数关系? 三、探

7、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吗? 2,3,5,9,18 生: 师:有没有好的方法,把18的因数一个不漏的全部找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一号作业纸,需要借助算式的把算式写在下面,开始。 生: 学生汇报完教师小结: 师:也就是从1开始,一对对的找。找到了1,也就找到了18,1后面是2,找找到了2,也就找到了9,依次往下。 师:为什么不试4? 生: 接下来呈现写法并用课件展示也可用集合圈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师:来操练一下,做2个对口令的游戏 师:再来练几个,完成2号作业纸。 11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1的因数有: 学生汇报 师:观察这几个

8、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口头出题 17的因数 最小 最大 100的因数 最小 最大 100000的因数 最小 最大 四、练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 完美数 七、课后检测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

9、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环节,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将完美数的介绍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比较原来学的“因数”、“倍”与今天学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提炼深化,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