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6226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临澧县安福工业园管委会 (2011年10月)为深入了解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积极破解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县政府办组织开展百名“主头”大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们从8月下旬开始,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对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采集了35家企业人才信息105份,分产业走访了重点企业16家,总体掌握了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就加强园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报告如下:一、园区工业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园区35家投产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644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

2、人员共计1015人,占职工总数的21.9%,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2人,中级职称的185人,初级职称的34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8%,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29.5%,高中以上学历(含高中)的人数还不到职工总数的一半,只占35.3%。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成长情况看,各类管理人才371人,占职工总量的8;专业技术人才644人,占职工总量的13.9;技能(普工)人员总量3629人,占人才总量的78.1,这种结构状况与目前园区企业的发展层次基本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才结构还亟待优化。二、 园区工业企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园

3、区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仍占64.7%,与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只有269人,平均一个企业只有7.7个人,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据了解,园区工业企业的各类人才总数4644人,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层级结构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级人才少;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如工业自动化,企业技术改造等。而学历较低的管理、财经类人才相对较多;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

4、线人才缺乏,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人才较多,信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一些大中专院的毕业生录用到企业后,不愿到生产一线去锻炼。 3、“家族式”管理影响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园区一部分中小企业中还存在家族亲属或朋友独揽企业人、财、物大权,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式”人才管理的问题。缺乏“人才兴企”的意识,不愿花大力气,花大投入引进现代管理和专门技能人才。有的企业还存在对引进来的人才不信任、不重用、不培养、排斥外来人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不能才尽其用,用当真才。 4、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一是人才引进难。新增毕业生多数都把报考公务员、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大中城市作为就业首选,

5、大部分企业也不愿到人才招聘会上设摊招聘,一些本县籍的高校毕业生也绝大多数流向外地发达地区就业。二是企业吸纳人才能力较差。园区多数企业对吸纳的人才只给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的以高薪取代,使人才未能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影响了人才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政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个别企业反映政府文件精神传不到企业,有些企业时常收不到政府部门的发文。对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不掌握,也就不可能享受或执行。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觉得联系企业的渠道很少,对企业的情况感到茫然,谈不上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业很多合理的要求和呼声不能转化为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另外,企业人才开发途径

6、有待拓宽,目前政府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手段相对单一。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人才强县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以及少 数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力不如引项目”等观念,没有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政策落实、机制保障等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二是为人才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一方面,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未完全到位,人才政策不够系统完备,各部门的人才管理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为人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现象、人才市场建设不够规范、人才中介组

7、织较少。 三是尊重人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全社会还未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依法管理人才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和平均主义的影响,“高级人才高薪酬”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在稳定本地人才和吸引外地人才方面缺乏优势。我县自2000年以来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到本地企业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流失到了外地。 三、加强园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安福工业园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作出较大贡献。 1、要广泛树立正确的人才就业观。随

8、着大中专学校扩招,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企业人才需求增多,引进困难,这主要是长期传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转变。因此,必须加强宣传,特别是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引导各类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提供实践的舞台,增强实干能力,从而成为推动园区企业发展的动力。 2、要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企业人才工作是全县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要充分认识做好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全县人才发展规划中,加大对企业各种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

9、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现有企业家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和科学领导管理能力,使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二是加强企业各种人才的培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职业中专等专业平台,大力举办各种培训班,抓好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抓好各类技能人才的培训,提升技能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全方位增强企业人才综合素质,使高中级人才所占比重快速提高。 3、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首先,各类企业要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由劳动人事部门对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合同签证,使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及福利待遇,严格要求非公有制企

10、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以保证职工在退休、下岗、生病、意外伤害、劳动伤残时能获得养老金和必要的补贴。第三,大力推行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切实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企业人才的服务功能,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要做好企业人才派遣、人事代理工作,为新进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提供档案保管、转正定级、职称评定、计算工龄、保留身份等各项服务,以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人才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在评审中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为企业人才申报相应技术职务提供便

11、捷、优质服务。 4、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建立党委、政府和企业的联系渠道。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流动情况,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提供服务。建立政策传递渠道,政府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定期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活动,帮助企业熟悉政策。从企业的发展出发,建立诚信、畅通、连续、便捷、高效的工作渠道。二是要加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协调。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下,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为企业提供各项人才服务。组织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调解决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三要加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从有利于园区经济发展出发,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监督,积极引导企业依法、规范地开展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在人才合同、流动、使用、薪酬、保障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企业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序的开展。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企业人才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大力宣传企业人才的先进典型。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到企业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