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44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小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

2、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骑车安全 不满1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

3、通规则规定的。 不打伞骑车。 不脱手骑车。 不骑车带人。 不骑病车。 不骑快车。 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3乘车安全 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 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1健康

4、的心理与自身安全关系密切 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是班上第一的女孩,因为初一的期中考试数学考了不及格而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这个悲剧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其心理的健康。上述悲剧中的学生,她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她在心理上却患了疾病,不敢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大差,导致了她悲观绝望情绪的产生。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孩子应是喜不狂,忧不绝,能做到宠辱不凉,胜不骄、败不馁,做到谦而不卑,有稳定、乐观、热情、向上的积极情绪。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一些学生在考场

5、上常出现各种不适感,有的是由于体质差,有的则是由于考试心情紧张所致。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身体的精神支柱。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前提。既要适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分量,同时要适当安排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张有驰,有交替和更新,从而保证其身心都得到发展。 心理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它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 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兢,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也不自负。 积极交

6、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矿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家长不宠孩子,从小不过分迁就孩子,不使孩子养成任性、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坏脾气。 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即使孩子在劳动中受了点伤害也不能中止,要让孩子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教师做起,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要求爱护财物,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3培养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要让孩子充分意识到,在各种活动和学习中事事如意、次次成功是不可能的。首先要扫除对于困难的畏惧心理,振奋精神,做好随时与困难进行斗争的精神准备,要藐视困难,不要把困难看得很可怕,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无能。强者面前也有困难,一点困难也没有,干什么都是?一帆风顺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