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6482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RSDC的应用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的应用研究 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的应用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的应用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重组中的应用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针对传统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探讨了区域销售配送中心的功能,选址原则和选址步骤,并对区域销售配送中心的应用进行了举例,为产销型企业

2、物流网络的重组提供参考。关键词 产销型企业 物流网络 RSDC一、传统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的载体,由运输线路和物流节点组成。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运输线路的接点之处,是完成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货、分拣、包装以及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集中地。一个企业完善的分销系统背后一定离不开一个与之配套的高效的物流网络的支持。传统产销型企业物流网络主要由工厂和销售分公司两个节点组成。各工厂分别接受各分公司的订货,各自利用当地的物流资源单独发货;分公司则从各个工厂采购货物,再经由当地运输公司配送到客户手中。但由于网络庞大复杂,不管是工厂到分公司还是分公司到客户,物流时效性都难

3、以保证。在最初销售量较低的时候,这些问题并不突出,随着销售量不断上升,问题便显得日益严重,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工厂的地理位置、品牌分布、设备投入、技术力量、经济基础、物流资源、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都不相同,导致各工厂的产能、生产周期、产品品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第二,分公司分布全国各地,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用一套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虽然总部物流部对各分公司的物流运作负有监管责任,由于条件限制,实际结果并不理想。第三,货物分配机制不健全,无法做到统一管理。由于各工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销售,许多分公司在订货时舍近求远,造成大量不合理运输。第四,受运输条件

4、、运输方式和运输价格限制,各分公司无法做到小批量多频次订货。分公司层面的销售预测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准确订货,造成各分公司一方面大量库存积压,一方面许多规格缺货严重。第五,由于分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受国家工商和税务制度限制,各分公司之间货物调剂不得不以买卖方式进行,操作复杂,而且造成重复交税,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作调剂。二、RSDC的功能和选址步骤1.RSDC的功能按照物流节点的性质和主要功能,主要有转运型物流节点、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类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运型物流节点功能较为单一,物流园区规模又过大,都不适合产销型企业物流系统的要求。这里提出的区域销售配送中心,即RSDC(R

5、egion Sales & Distribution Center)将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功能结合,同时也承担销售中心的功能。RSDC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利用场所与时间的高度整合创造效益的设施,起主要功能表现为:(1)为了解决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以及消费波动而对商品进行的保管。(2)把分散保管的库存物资汇集在一起,以维持合理库存,提高储运效率和节省费用。(3)设置货物集结点,有助于组织批量运输,降低运输成本。(4)减少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直接向终端用户配送,提高对用户配送服务水平。(5)减少信息流的中间环节,使公司总部能够直接得到最终的销售数据和市场的需求信息,方便物资调配,合

6、理安排产能。(6)有助于公司总部对分公司层面的销售、财务、物流和售后服务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消除管理漏洞。使公司总部政令得以有效推行。2.RSDC的选址步骤影响物流节点选址的因素主要有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此外还要考虑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当地政策法规等。一般来讲,物流节点的选址原则包括经济发展中心地区或城市、各种交通方式重叠交汇地区、物流资源较优地区、土地资源较好地区和人才资源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地区等。选址工作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选址约束条件分析。首先要明确建立物流节点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分析物流系统的现状,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目标,

7、确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便大大缩小选择范围。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条件包括需求条件、运输条件、配送服务的条件、用地条件、政策条件、流通职能条件、其他特殊要求等内容。第二步,收集资料。选址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所有的成本模型化,根据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找出费用最小的方案。因此,必须掌握业务量和成本,折合成每一吨公里的费用进行分析,再结合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进行综合性的成本分析。第三步,地址筛选。在对所有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未来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候选地址。第四步,定量分析。各候选地址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由于

8、本系统包含多个RSDC,因此将采用针对多个地址的选址方法。具体方法可以用线性规划(LP)运输法求解,使得所有RSDC的总运输费最小,即:其中:m RSDC个数;n 销售点数;Ai RSDCi的生产能力(i=1,2,m);Dj 销售点j 的需求(j=1,2,n);Cij 在RSDCi生产的单位产品运到销售点j的运输总费用;Xij 从RSDCi运到销售点j的产品数量。第五步,结果评价。针对定量分析的结果,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第六步,检验。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相对影响程度,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采用加权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查。如果复查通过,则为最终计算结果

9、,如果发现原计算结果不适用,则返回第三步骤重新计算,只到最终结果适用为止。请注意,这里所得到的解不一定就是最优解,可能只是符合条件的满意解。三、RSDC的应用举例GT tire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轮胎制造和销售企业,在国内共有五家生产工厂和47个销售分公司。生产工厂分别位于东北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发区,西南的重庆市,中部的安徽省合肥市和南方的福建省莆田市。销售分公司分布在全国除青海、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在选择物流节点地址时,从整体上进行平衡和分析,既考虑宏观又兼顾微观,最终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七个RSDC,地点选定在五个工厂所在地附近,以及天津

10、和广州,西安作为备选。以合肥RSDC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经比较后确定合肥作为RSDC的选址地点。第一,从销售布局上来看,华东六省一市分布有14个销售中心,这些销售中心2005年的销售额达到28亿元,占整个公司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设置至少一个RSDC。第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安徽省处于华东地区的中部,合肥又位于安徽省中心。从交通条件来看,合宁、合芜、合界、合徐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汇集,G312、G206穿城而过,与安徽省境内的G104、G105、G311、G318及多条高速公路相通。骆岗机场每天有三十多个航班直接飞国内各大城市。长江航线上的重要港口芜湖距离合肥只有一个小时

11、的车程。第三,从物流资源来看,合肥是个典型的工业城市,位于市区西南的两大经济开发区坐落了多家知名企业,如联合利华、江淮汽车、海尔电器等。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非常发达。第四,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合肥是GT tire公司在国内的发源地,拥有国内最大的轮胎制造工厂。公司从1993年至今已有13年,主要的业务骨干力量都来自这里。厂区还有一半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是为将来扩建而预留的。因此,合肥无论在人力资源方面还是设施条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其他几个RSDC选址时根据各自情况差异,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物流网络重建的过程中将再做进一步测算,并作适当调整。参考文献:1梅绍祖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

12、.清华大学.2000.72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3俞仲文陈代芬:物流配送技术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4绎明宇苏彦生: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13、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

14、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

15、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