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论文020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论文02023.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论文提要对一个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管理是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是依靠管理和创新。对钢铁企业而言,生产管理创新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所以本文就这个层面入手,谈谈自己对昆钢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些分析。文章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述昆钢企业的管理现状,文章简述了昆钢企业在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为第二部分指出昆钢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奠定叙述基础。第二部分就昆钢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包括对企业战略管理、管控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五方面存在的不完善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根据提出的昆钢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个人观点:主旨在于创新,文
2、中包括如何对生产质量管理模式、生产管理制度以及生产安全管理三方面进行创新做了详细论述,借鉴中外钢铁企业管理模式,提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独特创新。最后就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总结性陈述。试论昆钢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一个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管理是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是依靠管理和创新。没有创新的企业会停滞不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创新的企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对钢铁企业而言,生产管理创新更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所以本文就这个层面入手,谈谈自己对昆钢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些分析。一、 昆钢企业的管理现状 昆钢企业与国外钢铁制造企业一样,许多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几
3、乎相同的发展历程中,昆钢企业却面临着与众不同管理问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昆钢也走了近四十年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在此期间,企业的设备、管理、工艺流程一直都在沿用三、四十年代的体系,在计划主宰一切的时期,忽略了管理的创新、工艺、设备的引进等,从而为企业中后期的激烈市场竞争留下了隐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企业执行的是全面的计划经济政策,管理与企业作为都直接为国家服务。但到了八十年以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其间也造就了不少企业的辉煌,这一切都是钢铁企业的历史特征,也代表了昆钢企业的过去。 全球很多钢铁企业都是巨人般地庞大,昆钢也不例外。老、大、粗、重、笨极为形象地描述了过去的钢铁企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
4、钢铁企业管理变革的分水岭,新的管理思想、观念在这阶段涌现,“关注成本管理、技术改造、质量管理、产品创新”等等,都成为企业的管理主题与潮流。但是,市场经济在这一阶段纳入世界经济步伐也是最快的时间,经济的全球化高潮极大地削弱了钢铁企业进行自主管理创新的成绩,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企业在这一时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昆钢作为国有企业的支柱,在过去的发展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承担着社会的任务,企业办医院、学校、社区等等比比皆是,这样使得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显得庞大而具有气势。而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创新与工艺流程的改造方面,却是很少。当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就成了“企业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5、庞大的企、事业机构无一能在此时为其服务,由此就有了九十年代后期的钢铁行业问题。从过去的笨重形象到今天的轻装前进,钢铁企业精益化生产策略是当今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对自身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中,成本与价格、生产工艺及交货时间、客户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始终都在围绕产品的质量体系,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不仅仅保证终端产品的质量,更关注整个生产环节的完好率、成本控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造与创新等等。因此,在一系列的创新中,昆钢企业正在逐步地摆脱困境,完善自身。二、昆钢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2001年至2009年上半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昆钢处于黄金发展期,可谓是
6、“有规模、有产量就有效益;产量有多大,效益就有多大”。尽管这期间,昆钢企业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能再出现受到行业内外广为关注的、广为借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昆钢企业的管理目前还存在四个滞后:即企业管理滞后于先进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滞后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滞后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滞后于发达国家先进钢铁企业的管理。因此,企业管理已成为昆钢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软肋。企业的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看,差距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战略管理不完善 战略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和共同行动纲领,企业战略不仅包括发展理念、战略使命(战略定位)、
7、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举措),还要体现出企业的定位与发展特色、企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企业所属行业的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特征,也要充分考虑执行战略的能力和差异性(人力资源状况、管理水平、技术基础、市场资源等)。一个合理的战略必须能够切实反映三个问题:即得到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目标、对行业竞争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资源的客观评价。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过分追求具体的经营目标。许多钢铁企业在描述自己的战略时,常常强调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产量、利税指标,乃至能否进入世界500强等。这体现出企业过分追求具体经营指标而缺乏长远规划,只看重数字而忽略其具体的支撑条件,提升企业
8、内在价值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规模扩张的惯性仍然较大。钢铁工业是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但仅仅拥有规模并不代表拥有竞争优势。事实上,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即企业的内在经营管理能力,如企业的核心知识和技术、管理能力、对未来的洞察力、客户关系、运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别的企业难以用钱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它们才是真正的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源泉。回首昆钢企业前几年在特殊背景下的规模扩张,基本上是有形资产的扩张,这对企业内在竞争力的提升上是非常有限的。但从调研情况看,只有少数企业明确提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上来。而国际上成功的钢铁企业很少有将自己的战略概括成几个数量指标,尤其是将规
9、模视为头等大事。 (二)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对子公司的控制和考核不够全面。调研结果表明,对公司业绩的认定方式和领导班子的考核标准,有70%以上的主要是依据安全生产、利润率或利润额和目标成本或成本降低率;将“环境保护”列入考核内容的仅占50%;将“产品合格率或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周转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的都仅占24%。尽管多数子公司是作为生产单元存在的,其基本不涉及公司层面的资本运作,下游业务量也有相关营销部门负责,环境保护也是集团公司层面面对的问题。但是,任何总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如果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考核中疏忽了上述因素,势必影响集团公司相关战略的执行效果。 2、重大决策依据来源应更充
10、分、准确、完整。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时已经非常重视内部智囊机构的建议,但对外部咨询机构(外部智囊机构)建议的重视度还不够高。在调研企业中,钢产量列前十位的企业,只有四家会参考外部咨询机构的建议。兼听则明,内外部智囊机构建议并举,是企业科学决策的良策。 3、工序间矛盾的解决方式值得改进。良好的事件解决机制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调研结果显示,昆钢基本上都建立了自身的事件解决机制,但是当各工序或部门间出现问题时,不足48%的选择依据本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去解决;有17%的选择依靠事件双方协商解决;有10%的选择通过上级来解决争端。另外有26%的采取了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解决事件双方的矛盾。钢铁的生产是流程
11、型、连续型、一体化的过程,当工序间出现矛盾时需要当机立断。而调研中选择依据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去解决的不足一半,其它无论是协商解决还是经过上级来解决争端,均可能延误时机,甚至出现沟通和执行的偏差。这说明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设定及执行有待加强。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调研结果显示,职工培训投入较低和长效激励机制不足是昆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源。企业接纳新员工时,固然可以要求员工的学历层次,也可以要求员工学习各种手册或说明书之类的规范要求,但是工作是具有成长性的,人的能力也应相应地提高,如何才能使员工长期地、动态地适应工作的要求,这就需
12、要企业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和开发等活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和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水平。 在调研企业中,多数这一比例在0.1%以内,超过1%的仅有首钢、济钢、莱钢、昆钢、新余和杭钢等企业。这组数据表明,多数企业仅注重职工的现有价值,对职工长期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 目前昆钢企业的薪酬体系中有两点应引起关注:第一是对中层干部的长期激励问题;第二是薪酬设计时应考虑竞争对手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调研中约四分之一对各级人员都没有长效激励机制,对高管层有长效激励的也仅占三分之一。从今后昆钢产业的竞争格局看,只有工艺与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
13、高、能够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发展。因此,研究设计有竞争力的对员工特别是对中高层的长效激励机制将变得非常重要。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 ERP实施效果不尽理想。ERP对企业的要求很高,是企业原有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调研结果显示,在已实施ERP的企业中,仅有不足40%的企业废除了原有的人工填报数据的落后统计方式,其它企业仍在过渡当中。 信息化过程中系统的完整性和整体协调性有待提高。MES(制造执行系统)处于信息系统ERP/SCM和过程控制系统PCS/PLC的中间位置。ERP作为业务管理系统,PCS/PLC作为生产设备控制系统,而MES则作为生产执行系统。国外一
14、些先进的钢铁企业都采用了以MES为核心基于ERP/MES/PCS架构的整体信息化方案(MES与上层的ERP系统和底层PCS系统一起构成了企业的神经系统)。调研结果表明,一些企业的ERP系统已经建成,而MES系统正在建设甚至还没有建设,影响了ERP功能的发挥。 (五)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调研中有71.8%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大的内部因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即企业为人才成长创造的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最根本的原因。企业只有为技术人员创造有吸引力的长效激励机制,只有让员工有归属感、成就感、认同感,才能
15、更大程度地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热情。 部分技术研发投入仍偏低。调研结果显示,有33%的认为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有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不足0.5%。三、如何创新昆钢企业的管理模式 (一)创新生产质量管理模式昆钢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质量检验(注重结果)和质量控制(注重过程);80年代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质量改进(注重系统);90年代贯彻实施IS09000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质量管理的过程和体系;近年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6西格玛管理(是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它不是单
16、纯的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其特点为:比以往更广泛的业绩改进视角,强调从顾客的关键要求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焦点出发,寻求业绩突破的机会,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强调对业绩和过程的度量,通过度量,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和水平对比的平台;提供了业绩改进方法。针对不同的目的与应用领域,这种专业化的改进过程包括:6西格玛产品/服务过程改进DMAIC流程,6西格玛设计DFSS流程等;在实施上由“勇士Champion”、“大黑带MBB”、“黑带BB”“绿带GB”等经过培训职责明确的人员作为组织保障;通过确定和实施6西格玛项目,完成过程改进项目;明确规定成功的标准及度量方法,以及对项目完成人员的奖励;
17、组织文化的变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则强调过程和体系的结果取向。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因此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一直局限于维持和控制产品质量上。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质量管理模式要有所创新,既要使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为顾客提供更大的质量效益,同时也要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新时期的优秀管理模式鼓励采用经济的方法去观察质量管理,所以生产质量管理模式也要创新:1.要树立以用户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把满足内外顾客要求作为工序和产品质量改进的目标和评价标准;2.要持续深化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建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经营绩效为
18、主要评价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3.要积极倡导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建立ERP信息化及计量、质量系统,并且要持续改善企业质量管理流程和体系、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二)创新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对产品质量做出综合考评,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所以生产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措施。近些年昆钢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断满足用户需要,在质量指标体系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例如,产品实物质量指标体系,以反映产品实物特性值、质量水平为主,它是一
19、种全新的质量指标设计、测量和评价方法。有的则针对顾客投诉或较大质量异议分析以及工序出现的较大质量问题、典型质量问题、较大异常波动等,实施质量否决等。实际上,这些生产质量的管理制度创新正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创新质量激励机制的体现。还有些引入质量成本、采用工序间以质论价管理等。质量成本的引入对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制及批量生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激励作用;工序间以质论价管理有力地促进提高工序产品质量,切实贯彻精料方针、工序保证的指导思想;还通过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职工及管理层绩效工资挂钩,来促进职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来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总之,上述管理制度创新的共同点都是基于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和
20、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相应的管理制度得以落实,从而使更能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指标得以实现,因此昆钢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创新成果十分显着。(三)生产安全管理创新策略钢铁工业是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风险行业。所以钢铁工业安全事故会的发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昆钢企业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出现过不同的管理模式,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和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四个阶段。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是依靠事故经验教训和个人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受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是“以人
21、为中心”或“以设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过程安全管理模式是把完善作业过程中的管理缺陷作为管理工作重点的“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如鞍钢集团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以无事制为保证;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对策。系统安全管理模式是以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应急救援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而随着管理理念由“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理念的转变,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即文化管理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钢铁企业新型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人为本”,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的凝聚力、
22、影响力和渗透力,让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行为习惯,同时依靠系统安全管理思想实现对物的系统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管理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成分,同时又结合新时期人本管理的优点。文化安全管理模式兼顾了对人、物、环境的管理,对员工的安全素质要求高,它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安全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要依靠管理,而有效的管理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着经济的持续稳定,而且对四化建设影响巨大。因此,需要面对新的变化和形势,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昆钢企业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谷庆红.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7);2.吕先昌.冶金行业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状况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第二版;3.田震.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比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9);4.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现代职业安全.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