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049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案桃花心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3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课文里是怎么介绍桃花心木的呢?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验

2、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桃花心木,大都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

3、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导读,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有时”,让学生体会到种树的无规律,将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合二为一,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

4、 第二课时 (一)精读细品,感悟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

5、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 扎根 长成大树) (画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紧紧扣住树木生长的“不确定”。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 (二)悟情明理,感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

6、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

7、的心?(板书:经受磨炼 独立自主 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性);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当学生联系生活畅谈体会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回扣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字的深层意蕴。 (三)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4、填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借物喻人”这类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借物喻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进一步领悟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文悟法”,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语言思想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最终领悟到文章在表达上的某些规律和学习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3 桃花心木 找水源 不 扎 根 确 长成大树 定 )育人 经受磨练 独立自主 努力生长 种树(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