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6837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坛洛镇中心小学 黄红霞,【说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

2、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三、说教学重难点文章的重点是能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二、读

3、中感知,读中生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1、谈话交流。2、揭题读题。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3、设问读文。,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

4、向。,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1、读奇怪表现。2、感知不同之处。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

5、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1、自由朗读。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

6、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1、读中抓住要点。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

7、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

8、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说板书设计】6、桃花心木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自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独立自主、经得起考验(借种树喻育人),再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